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薦書|物理是什麼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日本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朝永振一郎先生的物理啟蒙科普作品, 書中以思索“物理是什麼”為線索, 以宏闊視野、精深筆觸, 通俗講述了從早期哲學思辨到煉金術、占星術, 再到近代科學的物理體系的發展, 並重點講解了物理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原理。 同時, 書中還收錄物理大師朝永先生關於物理的反思, 以及對科學與文明關係的思考, 是重新認識物理的不朽名作。

本書特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施溫格、費曼共同獲得)、物理學大師朝永振一郎 啟蒙科普遺作

日本物理不朽名作

長銷38年重印58次

從占星術、煉金術到物理、化學

從哲學思辨到近代科學

講解物理發展體系與原理

反思近代科學與人類文明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溫格、費曼三位博士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家時寫下的方程(©築波大學 朝永紀念室)

諾貝爾獎證書(©築波大學 朝永紀念室)

序章

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 處處都可以見到物理學的影子。 就拿我寫這本書所在的這幢公寓的小房間來說, 天花板上的螢光燈發出亮光, 書架上擺放著電話、收音機和磁帶, 角落裡的電冰箱發出微弱的聲響, 灶臺上的換氣扇在不停地轉動。

往窗外看, 數根電線架在電線杆之間, 電流在電線裡穿梭, 傳遞著能量和資訊。 再看對面的一幢大樓, 樓頂上高高豎立著特高頻通信天線, 下面還可以看到一個水箱, 電機將水從下面抽上來, 蓄積在這個水箱裡。 不管是對面那幢樓, 還是我現在所在的這幢樓, 它們的外牆之中都有鋼筋, 這些鋼筋都要按照物理學方法測量其強度, 然後再根據物理學定律進行計算並組裝起來, 這樣才能夠支撐起建築物以抵禦地震和強風。 物理學這一學問已經成為支撐現代文明的骨架, 我們一分一秒都離不開它。

既然我們身邊很多東西都是拜物理學所賜, 那麼物理學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問呢?它又是在什麼時候、在哪裡、由誰提出來的呢?現在那些被稱為物理學家的人們,

又是在為了什麼而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呢?這些工作又會在將來為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物理學家在創立物理學時離不開數學的幫助, 在數學中, 一般先要對其探討的物件進行定義。 當然, 近代數學中也可以不定義物件, 而是以無定義的公理系統作為起點。 然而, 對於物理學來說, 我們既不可能對它進行定義, 也不可能對它建立一個公理系統。 因為物理學這一學問, 從創立至今一直在不斷變化, 將來也應該會繼續變化下去。

不僅是物理學, 科學本身亦是如此, 無論在任何時代, 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積累和發展的。 有時候, 我們會繼承前人的觀點, 並將其打造得更加完善;有時候,

我們則需要打破前人的狹隘思想, 開闢出新的天地——科學就是這樣不斷變化的。 因此, 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 物理學家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做過什麼, 或者說正在做著什麼——這樣的問題我想應該還是可以回答的。

話說回來, 儘管我們無法給物理學下個定義, 但還是需要對它所探討的物件以及大致的遊戲規則和勢力範圍作一些規定。 當然, 這些要素也是不斷變化的, 在這裡, 我們暫且認為物理學是這樣一門學問:

以觀察事實為依據, 探求我們身處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各種現象——但主要限於非生物的現象——背後的規律。

之所以說“主要限於非生物”, 而沒有完全將生物排除出去, 是因為現在有一門學問叫作“生物物理學”, 大家可能也都聽說過。此外,“以觀察事實為依據”這句話,是為了強調物理學不是一種以純粹思辨為依據的學問。至於“自然界”“現象”“規律”,以及“背後”“觀察”“思辨” 這些詞具體是什麼意思,這裡暫且不作定義,大家以自己的常識理解就好。就像以無定義的公理系統為起點的數學一樣,本書不妨更進一步,斗膽通過講述這些無定義概念的故事,對“物理是什麼”這一問題做出回答。

那麼,物理學這個遊戲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地方確立了其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是在16 世紀到17 世紀的歐洲。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樣,物理學這一學問也是在前人的學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在物理學出現之前,對於自然規律的探索並不都是以觀察事實為依據的,這其中包含僅通過純粹的思考來確立觀點的思辨主義或神秘主義的哲學、相信任何現象都是神的旨意的宗教,以及自然哲學等學問。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我們現在已經不認為是學問的東西,例如巫術和魔法。

話說回來,儘管巫術和魔法現在已難登學問的大雅之堂,但無論是物理學,還是它的兄弟化學,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巫術和魔法都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具體來說,占星術之於物理學,煉金術之於化學,它們之間都有著剪不斷的密切聯繫。

自從人類知道如何冶煉金屬,以及如何預測日食和月食開始,應該說就已經有了煉金術和占星術的雛形。不過,煉金術和占星術形成後來在歐洲流行的體系,一般認為應追溯到西元前2 世紀到西元前1世紀時期,位於尼羅河口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港據說是由出身古希臘邊境馬其頓地區的亞歷山大大帝所開創的城市。亞歷山大大帝統一了當時處於內戰紛爭之中的各個古希臘城邦,也許是為了鞏固其成果,他決定繼續出兵征討希臘的宿敵波斯,不但擊敗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還將遠征的腳步拓展到印度西北部,這段歷史恐怕大家都有所耳聞。亞歷山大大帝在埃及的尼羅河口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了一座城市,時間大約在西元前4 世紀左右,這座城市背靠尼羅河三角洲的沃土,面向寬廣的地中海,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逐步形成了連接地中海沿岸、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的貿易網路,造就了一個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亞歷山大港。而且,這座城市的創始者亞歷山大大帝年少時,他的父王曾請到雅典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做他的家庭教師,因此亞歷山大大帝十分熱愛學術,他在亞歷山大港建立了學校和大圖書館,大力鼓勵學術發展。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執政官托勒密一世在此建立了新王朝,但統治者對學術的熱愛以及對學者的優遇依然不減,希臘本土的很多學者也開始移居至此,可以說古希臘文明的中心已經從雅典轉移到了亞歷山大港,希臘化文明(Hellenistic civilization)開始結出碩果。活躍于此的古希臘學者包括以幾何學聞名的歐幾裡得、創立圓錐曲線1 理論的阿波羅尼奧斯,以及以提出地心說而聞名於世的克勞狄烏斯•托勒密。此外,傳說亞里斯多德也經常從雅典到此地訪問。

——節選自《物理是什麼》 (日) 朝永振一郎著 ; 周自恒譯.

--北京 :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5

作者簡介

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著名物理學家,1906年生於日本東京,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物理專業畢業。中學、大學期間與日本另一位著名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日本首位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就讀同一學校。1931年擔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研究員,後留學德國,在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指導下從事理論研究工作。1943年開始研究和發展自己的超多時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重整化理論。1965年,與施溫格、費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朝永先生同時是一名優秀的教育者,指導過諸多學生。晚年積極開展自然科學的啟蒙普及活動,1979年因喉癌去世,本書為朝永先生晚年思考物理的遺作。

編輯:J.C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大家可能也都聽說過。此外,“以觀察事實為依據”這句話,是為了強調物理學不是一種以純粹思辨為依據的學問。至於“自然界”“現象”“規律”,以及“背後”“觀察”“思辨” 這些詞具體是什麼意思,這裡暫且不作定義,大家以自己的常識理解就好。就像以無定義的公理系統為起點的數學一樣,本書不妨更進一步,斗膽通過講述這些無定義概念的故事,對“物理是什麼”這一問題做出回答。

那麼,物理學這個遊戲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地方確立了其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是在16 世紀到17 世紀的歐洲。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樣,物理學這一學問也是在前人的學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在物理學出現之前,對於自然規律的探索並不都是以觀察事實為依據的,這其中包含僅通過純粹的思考來確立觀點的思辨主義或神秘主義的哲學、相信任何現象都是神的旨意的宗教,以及自然哲學等學問。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我們現在已經不認為是學問的東西,例如巫術和魔法。

話說回來,儘管巫術和魔法現在已難登學問的大雅之堂,但無論是物理學,還是它的兄弟化學,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巫術和魔法都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具體來說,占星術之於物理學,煉金術之於化學,它們之間都有著剪不斷的密切聯繫。

自從人類知道如何冶煉金屬,以及如何預測日食和月食開始,應該說就已經有了煉金術和占星術的雛形。不過,煉金術和占星術形成後來在歐洲流行的體系,一般認為應追溯到西元前2 世紀到西元前1世紀時期,位於尼羅河口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港據說是由出身古希臘邊境馬其頓地區的亞歷山大大帝所開創的城市。亞歷山大大帝統一了當時處於內戰紛爭之中的各個古希臘城邦,也許是為了鞏固其成果,他決定繼續出兵征討希臘的宿敵波斯,不但擊敗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還將遠征的腳步拓展到印度西北部,這段歷史恐怕大家都有所耳聞。亞歷山大大帝在埃及的尼羅河口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了一座城市,時間大約在西元前4 世紀左右,這座城市背靠尼羅河三角洲的沃土,面向寬廣的地中海,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逐步形成了連接地中海沿岸、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的貿易網路,造就了一個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亞歷山大港。而且,這座城市的創始者亞歷山大大帝年少時,他的父王曾請到雅典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做他的家庭教師,因此亞歷山大大帝十分熱愛學術,他在亞歷山大港建立了學校和大圖書館,大力鼓勵學術發展。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執政官托勒密一世在此建立了新王朝,但統治者對學術的熱愛以及對學者的優遇依然不減,希臘本土的很多學者也開始移居至此,可以說古希臘文明的中心已經從雅典轉移到了亞歷山大港,希臘化文明(Hellenistic civilization)開始結出碩果。活躍于此的古希臘學者包括以幾何學聞名的歐幾裡得、創立圓錐曲線1 理論的阿波羅尼奧斯,以及以提出地心說而聞名於世的克勞狄烏斯•托勒密。此外,傳說亞里斯多德也經常從雅典到此地訪問。

——節選自《物理是什麼》 (日) 朝永振一郎著 ; 周自恒譯.

--北京 :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5

作者簡介

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著名物理學家,1906年生於日本東京,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物理專業畢業。中學、大學期間與日本另一位著名物理學家湯川秀樹(日本首位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就讀同一學校。1931年擔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研究員,後留學德國,在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指導下從事理論研究工作。1943年開始研究和發展自己的超多時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重整化理論。1965年,與施溫格、費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朝永先生同時是一名優秀的教育者,指導過諸多學生。晚年積極開展自然科學的啟蒙普及活動,1979年因喉癌去世,本書為朝永先生晚年思考物理的遺作。

編輯:J.C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