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瀘溪獻禮州慶巨幅踏虎鑿花作品開鑿

非遺精品《畫裡瀘溪》開鑿啟動儀式活動現場

湘西網7月13日訊(通訊員 王芳 張克甯 周世全)7月12日, 瀘溪舉辦州慶獻禮非遺精品《畫裡瀘溪》開鑿儀式,

15名踏虎鑿花傳承人和45位藝人同時開鑿。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湖南省剪紙理研究會理事、踏虎鑿花代表性傳承人李鐵騎介紹, 此次為獻禮州慶60周年, 該縣製作巨幅型的踏虎鑿花作品《畫裡瀘溪》高1.26米, 由長約64米的單層作品多色套刻, 是創歷史記錄的鴻篇巨制。

瀘溪獻禮州慶巨幅踏虎鑿花作品開鑿

《畫裡瀘溪》作品由李鐵騎等3人共同設計, 全圖採用8層套色, 即分層畫, 逐層手工繪製成鑿花線條, 再用傳統鑿花工藝在8張宣紙上鑿刻, 需要60人同時鑿刻60天左右。 畫面內容主要有瀘溪沅江邊的特色景觀:涉江樓、天礄山、辛女岩、十裡畫壁、武水高速、橘頌塔等。 畫面中, 有60只祥鶴, 翩翩起舞。 既表達了沅水兒女對建州60周年的慶賀, 又反映了60年來湘西人民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歷史巨變, 左側高速路上, 有8輛行駛中的大小車輛, 周邊高樓林立, 象徵八縣市奔跑在經濟建設的快車道, 迅猛發展, 建設美好家園。 整個作品大氣巨集闊, 構圖優美, 採用多色套刻的現代表現手法,

運用國家級非遺項目踏虎鑿花的陰陽對比線條和技法, 在繼承傳統中顯示出濃郁的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徵。

15名踏虎鑿花傳承人和45位藝人同時開鑿

踏虎鑿花是瀘溪縣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 因起源於瀘溪縣踏虎村而得名。 踏虎鑿花源於苗族服飾的紋樣藍本,

其製作工藝以刻刀鑿制完成。 多用於繡花底樣和慶典、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 在湘西苗族服飾領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被稱為"繡在衣服上的文明", 踏虎鑿花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 鮮明的藝術個性, 精湛的工藝技巧飲譽國內外。 2008年, 瀘溪踏虎鑿花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湘西網)

(王芳 張克甯 周世全)

(楊世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