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貿體量不斷擴大 “蕪湖智造”行銷世界

2013年, 在年度“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中, 蕪湖位列第37位, 綜合排名位列全省入選的6地市之首。

2014年, 蕪湖港與上海港啟動戰略合作。 朱家橋港在全省率先實行啟運港退稅試點。

2015年, 蕪湖出口加工區成功升級綜合保稅區並通過驗收, 成為繼省會合肥之後的全省第二個成功獲批的綜保區。

2016年, 蕪湖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驗收通過, 肉類進口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五年來, 面對國內經濟換擋升級和國外需求不足的複雜形勢, 我市苦練發展“內力”, 結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 拓展發揮蕪湖口岸和物流樞紐功能,

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建設, 加速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對外開放合作的程度不斷深化, 對外開放新格局“呼之欲出”。

根據蕪湖海關的統計資料, 五年來, 我市累計進出口1806億元, 比上一個5年增長了1.3倍。 去年, 我市外貿進出口373.7億元, 比2011年增長48.8%, 年均增長率為8.3%。 在海關總署編制發佈的年度“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中, 過去五年蕪湖始終穩居前50強, 最高位次曾排到全國第23位。

五年來, 我市不斷苦練外貿“肌肉”, 持續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優進優出”特徵日漸凸顯。 2016年, 機電產品出口199.3億元, 比2011年增長38.5%, 年均增長6.7%, 占全市出口的半壁江山。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6.1億元, 較2011年激增2.5倍, 占同期蕪湖市出口值的9.8%。 從具體商品來看,

2012年至2016年期間我市進口商品結構變化較大, 肉類、大豆、棉紗線、鐵礦砂等成為2016年前十大具體進口商品。

五年來, 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成為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 這與我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優化產業結構的努力密不可分。 外貿結構由“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升級、“蕪湖製造”轉身為“蕪湖智造”, 奇瑞汽車、雙匯、美的、格力電器等出口龍頭骨幹企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 家電製造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出口形勢喜人, 2016年進出口50.6億元, 比2011年激增2.4倍, 年均增長27.8%。 奇瑞乘用車年度出口量始終保持全國第一。 同時, 我市聚集了中達電子、信義光伏、世福儀器、東旭光電等大批光電子企業, 拉動全市機電、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良性增長。

2016年, 電話機出口值在我市出口總值中比重升至3.5%, 躍升為出口值排名第五位, 對全市出口的拉動明顯。

五年來, 蕪湖口岸功能不斷拓展, 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在擴大內陸延邊開發戰略指引下, 特別是借助“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推進契機, 蕪湖港依託皖江黃金水道, 充分發揮物流和口岸管理優勢,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2012年至2016年, 蕪湖海關監管貨運量從99.6萬噸增加到331.3萬噸, 監管貨值從35億美元增加到47.8億美元, 監管集裝箱從12.2萬箱次增加到17.5萬箱次。 2016年, 蕪湖港獲批成為全省第二個進口肉類指定口岸, 肉類產品進口迅速攀升成為全市第一大進口商品。

五年來, 我市貿易平臺不斷升級, 政策紅利迅速“變現”為外貿發展動力。

2012年至2016年期間, 蕪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進入新階段。 近5年, 我市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由2011年的0.9億元猛增至2016年的46.5億元, 年均增長1.2倍, 遠遠高於全市整體增速, 占同期蕪湖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0.3%上升至12.4%。 2016年, 蕪湖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並開關運作, 成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聚集區。 2016年, 安徽省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監管場所累計進出口315.3億元, 下降7.8%。 而蕪湖綜保區進出口74.8億元, 大幅增長38.2%, 位列全省第二。 2016年, 蕪湖綜合保稅區外貿優勢明顯, 成為帶動全市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資料描繪了這樣一幅生動的畫面:過去五年, 蕪湖——這座長江之濱的傳統商貿重鎮已經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可以預見的是, 在自貿試驗區經驗在蕪複製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的加快發展等“新動能”的助推下, 未來蕪湖的開放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記者 楊友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