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台:上半年經濟發展呈現喜人態勢

[鹽阜網訊]: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完成372.8億元, 同比增長20%, 為去年以來的最高增幅, 所有鎮區均實現正增長;

規上企業增長面、工業入庫稅金增幅分別達63%和60%, 均創近三年新高;

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56個, 同比新增20個;新通過評審專案83個, 同比新增42個, 總量實現倍增;新開工項目中80%為新特產業項目;……

盤點1-6月份, 一串串資料凸顯了東台工業經濟運行質態提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喜人態勢。 專案品質提高、企業轉型提速、產業層次提升——全市經濟發展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一批新增長點加快形成, 鎮鎮都有新項目,

個個項目有看頭。 7月初, 參加鹽城市第二輪產業園區項目載體建設現場推進會的與會人員來東台觀摩, 生機勃發的產業園區, 熱火朝天的專案現場, 滿目鮮亮的企業車間, 令觀摩人員倍感振奮, 受到了鹽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推進專案集聚取得重大突破, 轉換招商方式收穫喜人碩果, 昆科3C智造產業園、納盛特生物科技、安豐製造孵化園、富安智慧印刷包裝機械產業園等一批科技創新元素富集、產業支撐效應明顯、富民帶動能力突出的新增長點正在加快形成。 與此同時, 西溪影視創客中心、時堰萬頤廣場等一批融入發展新理念的三產服務業項目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到5個月時間, 氣勢恢宏的昆科3C智造一期項目已經建成,

1200多台CNC及配套設備已有部分投入生產。 昆科3C產業園旨在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精密金屬結構件智慧製造基地, 計畫新上智慧數控加工中心1萬台, 其中一期新上CNC及其他智慧化製造設備3300多台(套), 將在業內率先打造“智慧工廠”。 建設週期只有10個月的納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步入常態化生產。 作為目前全球單體生產規模最大的甜菊糖生產企業, 納盛特不僅採用了先進的生產工藝, 實現了全流程智慧化生產, 而且建立了從育種、種植、施肥、採集全過程可追溯檢測體系, 可帶動約5萬農戶年增收3億元。

一批“單打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正在崛起。 儘管受到涉鋼企業整頓的影響, 但時堰鎮工業經濟主要指標不減反增,

工業開票銷售同比增幅19.45%。 “時堰現象”背後是持續推進企業轉型、產業提升的不懈努力。 今年上半年, 時堰鎮納稅50強企業中, 38家實現正增長;新排定的納稅10強企業中, 8家企業增幅超過60%。

放眼東台, 經濟運行之所以在宏觀經濟依然複雜的形勢下取得良好業績, 同樣得益於持之以恆推進轉型發展之功。 看工業經濟, 全市51家星級培育企業預計完成開票銷售120億元, 占規上工業的51%, 增長11.2%;完成入庫稅金4.6億元, 增長63.8%。 磊達、中糧銷售超15億元, 宏泰纖維超10億元, 30家企業銷售增長, 6家企業增長80%以上。 上海電氣、領勝、磊達稅收達5000萬元, 37家企業稅收增長, 占72.5%, 其中增幅超 50%的企業23家。 形成以捷士通、生輝、東強、華威等為代表的行業“單打冠軍”,

以宏景、江佳、華陽、新凱晟等為代表的“隱形冠軍”, 以磊達、上海電氣、領勝、科森、瀚隆等為代表的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行業小巨人。

特色產業高端提升智慧升級。 堅持高端導向, 堅持綠色定位, 堅持智慧引領, 東台產業結構發生了令人欣喜的深刻變化。

一方面, “3+2+1”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 新能源及裝備製造、海洋生物、綠色食品、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競相發展。 電子資訊產業快速成長, 上半年增幅達47%, 領勝、科森分別增長97.3%、56.5%, 訂單排至年底;東之達、遠海科技、德創、安豐電子產業園等一批專案正在加快建設, 全市加工中心數量到年底有望突破10000台。 新材料產業、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產業也都保持穩中有升發展態勢。 其中新材料產業有超1/5企業新增銷售1000萬元以上。

另一方面, 產業層次明顯提升。 蘇美達、領勝、科森、納盛特、昆科等高點起步, 領跑行業, 生輝、捷士通、東強、宏景等企業從生產設備到管理流程全方面推進智慧升級, 初步實現了“以智慧化設備、標準化流程生產智慧化產品”的躍升。 在承擔著打造城市智慧之腦重任的雲谷、智廈、互聯網大廈, 一批與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相關的軟體研發和服務外包, 智慧高端產品的研發、孵化和公共服務空間專案紛至遝來。 與此同時, 產業融合催生新經濟新業態, 根植東台大地的一根絲、一隻瓜、一籃菜, 一棵樹, 深度推進我市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裡下河水鄉到黃海之濱, 高效農業、休閒農業、創意農業蓬勃發展;從雲谷、智廈、互聯網大廈到東台鎮電商產業園, 從西溪影視城到國貿農莊,從黃海森林公園到甘港老家,以“互聯網+”牽引,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拓開無限發展空間。

“一鎮一園一特”催開區域發展新格局。“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遊”。去年,我市按照工業、農業、商貿、旅遊特色,確定新的目標體系,實施“一鎮一園一特”發展戰略,引導各鎮圍繞產業定位,放大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經濟開發區、沿海經濟區、城東新區、西溪景區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科學發展的“樣板區”,東台發展的新希望。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專案、好專案落地生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突破發展,“四區”逐漸成為新興產業的領跑者,高新技術的集聚地,外資投入的密集區。各鎮圍繞打造一個特色園區、培育一個特色產業,有的放矢拓開發展新路,加快發展鎮村經濟,工業園區實現鎮鎮全覆蓋,18個鎮村園區基本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共建成標準廠房300萬平方米,入園工業企業1100多家,今年以來完成工業開票銷售168億元、占全市比重45%。安豐智造小鎮、富安絲綢小鎮、梁垛機電小鎮、黃海森林風情小鎮叫響名號,富安印刷包裝機械、梁垛機電產業、時堰合金材料產業、新街海工裝備和苗木產業,弶港生態旅遊,五烈鄉村旅遊,三倉設施農業……各具特色。榮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的安豐鎮,古街留香,新區盎然;引進智慧因數的電子資訊發展蓬蓬勃勃,歷史底蘊與現代風貌交相呼應,厚實基礎與鮮明特色相映生輝。(東台日報 記者 張一峰)

從西溪影視城到國貿農莊,從黃海森林公園到甘港老家,以“互聯網+”牽引,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拓開無限發展空間。

“一鎮一園一特”催開區域發展新格局。“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遊”。去年,我市按照工業、農業、商貿、旅遊特色,確定新的目標體系,實施“一鎮一園一特”發展戰略,引導各鎮圍繞產業定位,放大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經濟開發區、沿海經濟區、城東新區、西溪景區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科學發展的“樣板區”,東台發展的新希望。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專案、好專案落地生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突破發展,“四區”逐漸成為新興產業的領跑者,高新技術的集聚地,外資投入的密集區。各鎮圍繞打造一個特色園區、培育一個特色產業,有的放矢拓開發展新路,加快發展鎮村經濟,工業園區實現鎮鎮全覆蓋,18個鎮村園區基本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共建成標準廠房300萬平方米,入園工業企業1100多家,今年以來完成工業開票銷售168億元、占全市比重45%。安豐智造小鎮、富安絲綢小鎮、梁垛機電小鎮、黃海森林風情小鎮叫響名號,富安印刷包裝機械、梁垛機電產業、時堰合金材料產業、新街海工裝備和苗木產業,弶港生態旅遊,五烈鄉村旅遊,三倉設施農業……各具特色。榮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的安豐鎮,古街留香,新區盎然;引進智慧因數的電子資訊發展蓬蓬勃勃,歷史底蘊與現代風貌交相呼應,厚實基礎與鮮明特色相映生輝。(東台日報 記者 張一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