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的前半生》:馬伊琍最後是靠什麼重生的?

文: 金融八卦女特約觀察員 沐兒

根據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這幾天火遍銀幕。 馬伊琍飾演的子君, 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從一個闊太太, 被一紙離婚書, 打回到凡間。

為了爭取兒子的撫養權, 她必須要迅速振作起來, 要找一份工作, 證明她可以養活自己和兒子。

可是, 她什麼都不會。 已經37歲的她, 幾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她羡慕職場女性的鮮活、生動、光芒四射, 在他們面前, 她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她也想自食其力, 跟其他女性一樣, 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生活下去。 但是, 她在好日子裡浸泡了太久,

想一下子跳出舒適區, 並沒有那麼容易。

好在, 她有一個好閨蜜唐晶。 唐晶鼓勵她, 鞭策她, 軟硬兼施地逼迫她走出第一步。

一次次拒絕之後, 子君終於找到在一家超市賣化妝品的工作。

以前去超市買東西、去理髮店做頭髮、去SPA按摩的時候,

她從來沒有正眼看過那些服務員和前臺客服, 好像她天生就是陳太太。 她沒有想到, 現在, 她成了她們中的一員。

其實, 她原本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她大學畢業, 也只是一家小公司的文秘。

只是, 時間太久, 讓她覺得, 那些就像上輩子的事情。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超市的工作, 要搬貨, 要打掃, 哪怕客人罵你也要陪著笑臉。 子君咬牙堅持著, 可還是遭客戶投訴被開除。

後來她應聘去了一家高級商場。 子君對奢侈品牌極其瞭解, 加上她受唐晶男朋友賀涵的點撥, 做好了客戶的一對一服務, 業績斐然。

那個靠人養著、被人看不起的子君,

終於活成了她自己想要的樣子:明麗、活潑、狡黠又靈動的職場女性。

這個蛻變, 沒有親歷其中, 一定不知道一步步走過來, 有多不容易。 但再多的苦和難, 都是值得的。

她做到了, 從舒適區跳出來, 做自己原本不擅長的事。

我們要學習子君後來的勇敢和決絕, 但不應該像子君, 等到無計可施的時候, 才想到突破。 而是要未雨綢繆, 提前看到危機。

夏女士本來在一家計程車公司做高管, 輕車熟路, 收入也不錯。 但是, 在這個三級城市裡, 已經有了好幾家計程車公司, 業績想要再走高, 非常不容易。

她明白自己的職業已經到了瓶頸期。一次聊天的時候,聽到老闆對外貿出口有興趣,就私下做了大量調查。那幾年,服裝外貿業勢頭正好。她跟老闆提議,抽出一部分資金,來做服裝業。

老闆將信將疑,後來看到她做的市場分析和計畫,果斷決定由她負責,著手做外貿。

從計程車行業到外貿業,這跨越的,不是一小步。隔行如隔山,夏女士主動請纓,跨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迎接全新的挑戰。

不到兩年,夏女士就把老闆的服裝外貿撐了起來,紐西蘭和澳洲都有大批訂單。而她以前任職的計程車公司,正如她預料的那樣,由於競爭太激烈,盈利已經大不如前。

看著曾經的同事,不得不離開公司重新找工作,夏女士慶倖自己沒有躺在以往的成績上睡大覺。

她也曾勸這些老朋友,跟她一樣,寫自媒體吧。可是那些作者們卻說,網文一股雞湯味,良莠不齊,不屑與這些年輕人擠在一條路上。何況,電腦和網路,本來就生疏。編輯一篇文章,要花很長時間,還不一定有人願意看。

她的那些朋友,就是典型的不願跳出舒適區。首先,編輯文章,熟能生巧,其次,他們覺得網文品質不高,那自己正好寫的文章能以品質取勝,成為網文界的一股清流啊。

看到機遇,再放手一搏,考驗的是人的智力和勇氣。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也不管是婚姻還是事業,這一跳,有多艱難,有多危險,成功的可能也就有多吸引人。

演員何冰在《圓桌派》節目裡曾舉過這麼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為什麼要跨出“舒適區”。

“表演藝術家呂齊先生,曾經堅決拒絕拍電視劇,因為在他心裡,電視劇根本不是藝術。呂齊先生在舞臺上光芒萬丈,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後來我們記住的,是他在電視劇《編輯部裡的故事》裡面飾演的老編輯。”

“與表演藝術家呂齊先生異曲同工的還有話劇演員朱旭先生,他的話劇《嘩變》和《芭芭拉少校》,簡直是絕了。但他為人所熟知的,卻是他唯一的一部電影《變臉》。”

這些老藝術家,舞臺表演輕車熟路,屬於他們的舒適區。他們不喜歡也看不上“新媒體”,可恰恰是在跳出來之後,在自己所不齒的領域一鳴驚人一炮而紅。

當年如日中天的黃磊,看准了自己作為偶像演員轉型不易,索性做了導演,一部《似水年華》,讓人看到了他的才情。

很多吃青春飯的職業,如果一直想著曾經的風光,捨不得從鮮花和掌聲中跳出來,很可能會囿於尷尬之境。

要想成功,我們就不能一直待在自己舒服的圈子裡,拓展舒適區的疆界,或是從熟知的環境裡掙脫出來,去嘗試未知的、有挑戰性的領域,或許,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和事業,就像投資,風險大一些的地方,收益往往也豐厚一點。

如果,你已經對現在的工作或生活厭倦到百無聊賴,不如徹底一點。換一個方向,從頭再來。

努力之後,你會後悔,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做這個決定。

你會覺得過去的自己很可笑,守著個沒有價值的東西當做寶貝。

你會喜歡拼搏之後的自己,那麼自信有張力。

你會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不斷挑戰自己,並享受突破之後的喜悅。

你會恍然大悟,之前所謂的“舒適區”,其實並不那麼舒適。

就像《我的前半生》裡的子君,她原本沮喪地以為,自己就是別人眼裡無能的家庭主婦。這一輩子,她就得靠別人養。別人瞧不起,自己也沒有成就感。

可在褪去陳太太的頭銜,跳出舒適區,換了一個角色之後,經歷了一番打拼和磨煉,羅子君也成為自己曾經羡慕的,熠熠生輝的職場精英,按照劇情發展,後面他還會收割男神賀涵,可以說,這已經是《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的一次重生。

— THE END —

非常不容易。

她明白自己的職業已經到了瓶頸期。一次聊天的時候,聽到老闆對外貿出口有興趣,就私下做了大量調查。那幾年,服裝外貿業勢頭正好。她跟老闆提議,抽出一部分資金,來做服裝業。

老闆將信將疑,後來看到她做的市場分析和計畫,果斷決定由她負責,著手做外貿。

從計程車行業到外貿業,這跨越的,不是一小步。隔行如隔山,夏女士主動請纓,跨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迎接全新的挑戰。

不到兩年,夏女士就把老闆的服裝外貿撐了起來,紐西蘭和澳洲都有大批訂單。而她以前任職的計程車公司,正如她預料的那樣,由於競爭太激烈,盈利已經大不如前。

看著曾經的同事,不得不離開公司重新找工作,夏女士慶倖自己沒有躺在以往的成績上睡大覺。

她也曾勸這些老朋友,跟她一樣,寫自媒體吧。可是那些作者們卻說,網文一股雞湯味,良莠不齊,不屑與這些年輕人擠在一條路上。何況,電腦和網路,本來就生疏。編輯一篇文章,要花很長時間,還不一定有人願意看。

她的那些朋友,就是典型的不願跳出舒適區。首先,編輯文章,熟能生巧,其次,他們覺得網文品質不高,那自己正好寫的文章能以品質取勝,成為網文界的一股清流啊。

看到機遇,再放手一搏,考驗的是人的智力和勇氣。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也不管是婚姻還是事業,這一跳,有多艱難,有多危險,成功的可能也就有多吸引人。

演員何冰在《圓桌派》節目裡曾舉過這麼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為什麼要跨出“舒適區”。

“表演藝術家呂齊先生,曾經堅決拒絕拍電視劇,因為在他心裡,電視劇根本不是藝術。呂齊先生在舞臺上光芒萬丈,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後來我們記住的,是他在電視劇《編輯部裡的故事》裡面飾演的老編輯。”

“與表演藝術家呂齊先生異曲同工的還有話劇演員朱旭先生,他的話劇《嘩變》和《芭芭拉少校》,簡直是絕了。但他為人所熟知的,卻是他唯一的一部電影《變臉》。”

這些老藝術家,舞臺表演輕車熟路,屬於他們的舒適區。他們不喜歡也看不上“新媒體”,可恰恰是在跳出來之後,在自己所不齒的領域一鳴驚人一炮而紅。

當年如日中天的黃磊,看准了自己作為偶像演員轉型不易,索性做了導演,一部《似水年華》,讓人看到了他的才情。

很多吃青春飯的職業,如果一直想著曾經的風光,捨不得從鮮花和掌聲中跳出來,很可能會囿於尷尬之境。

要想成功,我們就不能一直待在自己舒服的圈子裡,拓展舒適區的疆界,或是從熟知的環境裡掙脫出來,去嘗試未知的、有挑戰性的領域,或許,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和事業,就像投資,風險大一些的地方,收益往往也豐厚一點。

如果,你已經對現在的工作或生活厭倦到百無聊賴,不如徹底一點。換一個方向,從頭再來。

努力之後,你會後悔,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做這個決定。

你會覺得過去的自己很可笑,守著個沒有價值的東西當做寶貝。

你會喜歡拼搏之後的自己,那麼自信有張力。

你會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不斷挑戰自己,並享受突破之後的喜悅。

你會恍然大悟,之前所謂的“舒適區”,其實並不那麼舒適。

就像《我的前半生》裡的子君,她原本沮喪地以為,自己就是別人眼裡無能的家庭主婦。這一輩子,她就得靠別人養。別人瞧不起,自己也沒有成就感。

可在褪去陳太太的頭銜,跳出舒適區,換了一個角色之後,經歷了一番打拼和磨煉,羅子君也成為自己曾經羡慕的,熠熠生輝的職場精英,按照劇情發展,後面他還會收割男神賀涵,可以說,這已經是《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的一次重生。

— THE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