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驚險丨 這台賓士“事故車”隱藏的太好了,險些就被外表所欺騙!

當車輛發生大事故時最能保障生命安全的部件是什麼呢?毫無疑問肯定是安全帶還有安全氣囊了, 所以現在很多車企為了增加安全性都會加上膝部和側部的氣囊以保證“最後”的安全。 所以當車輛發生事故導致氣囊引爆時, 即使車輛後期修好也會讓車主對維修過的安全氣囊不放心, 就更不要說購買二手車的客戶了....

相信大家對賓士的C級車都不會太陌生, 對於很多看不上大眾、豐田這種品牌的年輕朋友們C級的確是比較稱心的選擇。 而且這兩年改款後的C級前臉造型更加的運動頗有賓士高端車前臉的感覺。

說到賓士C級的競爭車型不用說肯定非寶馬3系和奧迪A4L莫屬了, 但對於現在已經變為街車的A4L、3系、C級的確是沒什麼意思, 所以我在競爭車型中加入了雷克薩斯IS系列, IS在更加沉穩的外形下還有著一顆不愛漏油、故障率低的內心, 如果是我寧願擺脫BBA的俗套來買一些不那麼出名但有更意思的車型, 畢竟40萬以內能選擇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將車輛抬升拆下底護板後就能看到比較“常規”的漏油位置,

但要注意的是車輛方向機漏油已經很嚴重了, 雖然不會在行駛途中拋錨但也要時常注意下油液高度, 但我不建議客戶去4S店進行維修, 因為按照4S店的作風基本上一套總成全給換新的, 修是修好了但是太貴!說白了也只是密封膠圈老化所造成的, 去一般修理廠就能花較少的錢解決。

而第二張圖片中的中冷器管口處漏油其實完全沒有維修的必要, 就只是管口處勒緊的卡子發生了鬆動所造成的漏油, 雖然看起來管口處充滿了油液但漏出的液體量可以忽略不計, 並不會對車輛的性能差生絲毫的影響所以不用修。

其實不止前保險杠螺絲有過擰動痕跡, 連圖片左側防撞梁的螺絲都有擰動過的可能, 但因為防撞梁的螺絲擰動痕跡不太明顯現在還不能當做證據, 但後期會通過檢查發動機艙碰撞痕跡來做出判斷, 現在能看出來的只有前保險杠更換過。

車輛前保險杠支架現在還在開裂沒有維修更換,但這種程度的裂痕並沒有擔心的必要,即使車速再快所承受的風阻再大也不會掉下來,只是用於判斷前部有過撞擊所用。

剛打開車輛發動機艙就看到機艙蓋兩邊的合頁有過擰動的痕跡,估計是跟前保險杠一次撞擊事故所更換的。相比於前後保險杠的撞擊更換更建議大家在買車時多看看機艙蓋的合頁是否有拆卸痕跡,因為只有當前保險杠、左前翼子板、右前翼子板這些位置完全無法承受撞擊力度時,才會造成機艙蓋的受損更換。

況且一般的小白購車人很難分辨出兩側的翼子板或前保險杠撞擊痕跡,而和葉的螺絲只要能看出吃力痕跡就能發現車輛問題,那時候就需要看看機艙內部例如水箱框架、輪旋、翼子板內緣、縱梁這些位置是否有損傷了。

果不其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水箱框架螺絲有擰動痕跡,而對於這種可以拆卸的水箱框架並不屬於事故車,但既然撞擊的深度已經達到水箱框架可想而知前面的部件都未能倖免,由於更換的特徵不明顯就不給大家圖解了,但車輛的兩根縱梁不管從上看還是從下看都沒有任何損傷。

在發動機艙沒有發現絲毫的漏油痕跡但前部的撞擊的確不輕,所以當時很怕氣囊有過彈出的可能(撞擊導致氣囊彈出就算事故車),所以下面的重點就是判斷就是來判斷氣囊的問題。

稍懂車的朋友都知道想更換主駕駛安全氣囊都需要動這個螺絲,但想擰動這個螺絲必須要先把外面的皮面捅破才能擰動,雖然上面的圖片乍看起來上面只有一些細小的劃痕,但維修的時候維修工為了不破壞整體的皮面效果,所以在側面劃了一個小口子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也怪我當時沒怕個特寫照片....),但仔細想想誰沒事兒也不會閑的去劃這個位置留下那麼多的劃痕。所以基本可以斷定主駕安全氣囊有過彈出更換。

這個位置的螺絲基本所有車型都會有,但有的是用皮面包裹的有的是螺絲直接暴露在外面(那就需要看擰動痕跡),只要在座的各位能夠看懂螺絲擰動痕跡從這個位置看氣囊再好不過!

因為主駕駛安全氣囊雖然側面劃開了一個小口子並且足夠擰動螺絲的,但還不算是充足的證據來證明氣囊更換,但儀錶台整體都有拆卸過的痕跡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因為車輛只要是安全氣囊爆了肯定是全車氣囊一起爆,而更換副駕駛安全氣囊就需要拆卸儀錶台才能放進去,從上面的儀錶台螺絲上的藍色不對稱痕跡就能看出有過擰動。

大家都知道安全氣囊彈出後儀錶台要不然換換新的要不然重新包一遍皮子,而我感覺這台賓士C260應該是換了一個拆車件,因為原廠的儀錶台絕不會出現箭頭處那種圓珠筆留下的標記,但不管是拆車件、修復、換新的那種都能斷定安全氣囊彈出過。

經過對各種位置的判斷和推理可以肯定車輛的安全氣囊有過彈出,而這種因為撞擊而導致的氣囊彈出理論上講已經屬於“事故車”的範圍(可以百度百科一下事故車的定義)。

最終,客戶在各種猶豫和賣家各種保證修好了的情況下還是沒有購買,主要原因就是賣家在我們檢測前並沒有跟客戶說明氣囊的情況,只是在我們查出後才進行各種解釋(真的讓人不太爽).....而且這種安全氣囊都彈出來的二手車買回家心裡肯定膈應,為什麼人家不以差不多的價格買台車況更好的呢?

二手車行情:

此車估價:17萬元

(正常車況下的二手車估價曲線圖)

經過對車輛系統的檢測其實損傷並不嚴重,都是各種可拆卸部件的更換維修並沒有傷到骨架或發動機,但撞擊導致安全氣囊彈出的確是買家的最大心結所在,但這種撞擊不算太嚴重並且修好不影響性能的“事故車”便宜不了太多錢,所以最終給出17萬元的二手車價格。

車輛前保險杠支架現在還在開裂沒有維修更換,但這種程度的裂痕並沒有擔心的必要,即使車速再快所承受的風阻再大也不會掉下來,只是用於判斷前部有過撞擊所用。

剛打開車輛發動機艙就看到機艙蓋兩邊的合頁有過擰動的痕跡,估計是跟前保險杠一次撞擊事故所更換的。相比於前後保險杠的撞擊更換更建議大家在買車時多看看機艙蓋的合頁是否有拆卸痕跡,因為只有當前保險杠、左前翼子板、右前翼子板這些位置完全無法承受撞擊力度時,才會造成機艙蓋的受損更換。

況且一般的小白購車人很難分辨出兩側的翼子板或前保險杠撞擊痕跡,而和葉的螺絲只要能看出吃力痕跡就能發現車輛問題,那時候就需要看看機艙內部例如水箱框架、輪旋、翼子板內緣、縱梁這些位置是否有損傷了。

果不其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水箱框架螺絲有擰動痕跡,而對於這種可以拆卸的水箱框架並不屬於事故車,但既然撞擊的深度已經達到水箱框架可想而知前面的部件都未能倖免,由於更換的特徵不明顯就不給大家圖解了,但車輛的兩根縱梁不管從上看還是從下看都沒有任何損傷。

在發動機艙沒有發現絲毫的漏油痕跡但前部的撞擊的確不輕,所以當時很怕氣囊有過彈出的可能(撞擊導致氣囊彈出就算事故車),所以下面的重點就是判斷就是來判斷氣囊的問題。

稍懂車的朋友都知道想更換主駕駛安全氣囊都需要動這個螺絲,但想擰動這個螺絲必須要先把外面的皮面捅破才能擰動,雖然上面的圖片乍看起來上面只有一些細小的劃痕,但維修的時候維修工為了不破壞整體的皮面效果,所以在側面劃了一個小口子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也怪我當時沒怕個特寫照片....),但仔細想想誰沒事兒也不會閑的去劃這個位置留下那麼多的劃痕。所以基本可以斷定主駕安全氣囊有過彈出更換。

這個位置的螺絲基本所有車型都會有,但有的是用皮面包裹的有的是螺絲直接暴露在外面(那就需要看擰動痕跡),只要在座的各位能夠看懂螺絲擰動痕跡從這個位置看氣囊再好不過!

因為主駕駛安全氣囊雖然側面劃開了一個小口子並且足夠擰動螺絲的,但還不算是充足的證據來證明氣囊更換,但儀錶台整體都有拆卸過的痕跡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因為車輛只要是安全氣囊爆了肯定是全車氣囊一起爆,而更換副駕駛安全氣囊就需要拆卸儀錶台才能放進去,從上面的儀錶台螺絲上的藍色不對稱痕跡就能看出有過擰動。

大家都知道安全氣囊彈出後儀錶台要不然換換新的要不然重新包一遍皮子,而我感覺這台賓士C260應該是換了一個拆車件,因為原廠的儀錶台絕不會出現箭頭處那種圓珠筆留下的標記,但不管是拆車件、修復、換新的那種都能斷定安全氣囊彈出過。

經過對各種位置的判斷和推理可以肯定車輛的安全氣囊有過彈出,而這種因為撞擊而導致的氣囊彈出理論上講已經屬於“事故車”的範圍(可以百度百科一下事故車的定義)。

最終,客戶在各種猶豫和賣家各種保證修好了的情況下還是沒有購買,主要原因就是賣家在我們檢測前並沒有跟客戶說明氣囊的情況,只是在我們查出後才進行各種解釋(真的讓人不太爽).....而且這種安全氣囊都彈出來的二手車買回家心裡肯定膈應,為什麼人家不以差不多的價格買台車況更好的呢?

二手車行情:

此車估價:17萬元

(正常車況下的二手車估價曲線圖)

經過對車輛系統的檢測其實損傷並不嚴重,都是各種可拆卸部件的更換維修並沒有傷到骨架或發動機,但撞擊導致安全氣囊彈出的確是買家的最大心結所在,但這種撞擊不算太嚴重並且修好不影響性能的“事故車”便宜不了太多錢,所以最終給出17萬元的二手車價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