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別再被忽悠了,這才是你買理財產品前最該關注的

文/小李飛道 來自財書學淺

有道是,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然而現實是專業人士專業地坑著業餘的人……

大家在各類管道購買理財產品前通常會問自己什麼問題?你的投資者屬性是什麼?或者說風險偏好? 是不是這類?

我想即使你自己不問, 也會有系統會跳出來問你

(比如這份東東是不是很眼熟)

大部分機構在售賣理財產品前往往問提供一份類似的問卷旨在瞭解投資者風險偏好(通常你會被歸為積極、穩健、保守這三類投資者屬性中的一項)已至於匹配其適合的產品,

美其名曰合理的專業的個性化的資產配置……

就拿自己而言 , 我做過無數的投資者屬性調查, 風險測評等等 不管哪類金融機構基本上我都屬於高風險承受能力, 積極型。 最可笑的是瞭解我投資風格的人都一致認為我屬於保守型。 事實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所謂保守型, 不是不願意承擔高風險, 而是一點風險都不願承擔……

不信?很多人會質疑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那麼多人跳到那些高風險傳銷龐氏騙局當中?

因為那些騙子宣傳口號是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

為什麼誰都知道銀行理財是最笨的一種方式何以那麼多人仍舊趨之若鶩地排著長隊購買?

因為他們潛意識認為是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

為什麼喊了這麼多年的大資管化, 資產證券化, 卻發現居民存款餘額仍舊高居不下?

因為他們認為存款是風險最最低的理財方式, 可以達到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的最穩妥的方式

所以你不得不承認, 有時候我們就是那個不願承擔一點風險的投資者(這並非過錯, 也沒啥不好意思的)所以我們吃飽了撐得去做那些個投資者問卷浪費時間幹嘛呢?關於這類東西有多麼不靠譜, 參考我上一篇文章《近日, 一紙投資者風險承受調查問卷坑了多少人》所有的這些投資者屬性測試的唯一目的僅僅是説明金融機構甩鍋用的。

按照所謂的個性化資產配置,

哥很不幸的會被某些智慧投顧平臺匹配出一堆我不想要的“垃圾”

比如某某40%主題股票基金, 30%某某全球海外QDII基金, 20%的指數基金、10%的貨幣基金。

而萬一被歸入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你, 可能會被塞上另一堆“垃圾” 比如60%債券型基金, 30%的貨幣基金, 10%的指數型基金。

這些東西有用嗎?我用了10年的血淚史告訴大家沒有任何卵用……以後我會專門告訴大家真正的資產配置不是給奮鬥在溫飽線上的小白領或中產的而是給那些已經過了財務自由的人士做的。

那麼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 最該關注的是什麼?記住一句!! 忘記該死的投資者屬性。 專注於研究產品工具的屬性。

有人會問, 一些券商機構、智慧投顧平臺或者一些基金定投網站上都會強制出現風險測評,

我該怎麼辦?

回答是:“怎麼不差錢怎麼選, 你要做的就是能選擇任何能買到的產品……目前的方法是選到最高一級的風險就行了, 這個很容易……但是你心中要忘掉這個狗屁的風險屬性。 我們的唯一目的是要拿到入場券然後研究產品的屬性

不懂?舉個栗子.(每篇文章的精華部分, 李老師的獨家私貨時刻來了……)

就拿大家最熱衷的話題基金來說, 品種怎麼選?很多人會推薦穩健型的比如滬深300, 上證50ETF這類優質藍籌對不對?

那麼為何?因為穩健嗎?因為業績好嗎?因為很多分析師大咖們也說好?對於理財小白的你而言可能覺得我什麼都不懂, 專家推薦的一定不至於太不靠譜, 我身來膽小, 高風險的東東肯定不適合我,所以我先試試這些基金再說……

這個不叫研究產品屬性,你研究的只是你自己的投資者屬性,因為我是保守的所以我挑個保守的基金好了。那一刻起你已經被忽悠了……

什麼叫關注產品屬性,還是拿上證50ETF舉例(上證50指數相當於上交所上市的50只最大市值的一攬子股票組成的指數

今年基本上屬於一枝獨秀的存在。獲得超過16%的年化漲幅(得意與在中小板屍橫遍野的情況下的蹺蹺板效應……)

50ETF周K線走勢圖

你搞懂了50ETF是什麼東東之後,就知道理論上你自己同時買入這50檔股票相當於自建了一個50ETF基金還免去了管理費是這個道理吧…… 很多人會說太麻煩了,我不累死啊。那麼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買5只金融股基本上就能覆蓋掉50ETF大部分收益你信不信?

便於小白理解,我在給一張圖,大家可以看到50檔股票裡面權重最大的是金融業。(足足超過64%)

圖片來自網路

中證銀行指數周K線

看到沒有是不是走勢很像,比如你把資金分成5份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各買入一份。組成的這個銀行股組合收益不會比50ETF差……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我為毛要這麼煩,買一個50ETF不就夠了嗎 為何要自己買5個股票?

因為可以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的收益大概在5-15%之間看個人運氣,未來有空我會交大家一些打新技巧(按這兩年的政策打新必須持有相應市值的股票,我們業內稱為打新門票)所以門票的收益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們要申請這個資格必須持有股票。而持有的基金是不算做市值的!!! 你買50ETF沒有資格參與打新。

所以各位小白們,你們認為的高風險工具股票 如果合理運用恰恰風險並不高於你認為的基金!!!!且收益還要高出一大截(門票市值收益+打新收益) 看到這裡,是否覺得錯過幾個億了……沒辦法這個社會唯獨不缺的就是套路 ,(我貌似又說了很多不該說的,斷了很多人財路是不是……)

最後幫大家來理一下,忘記自己的投資者屬性,專注於理解並掌握產品(金融工具)的內在屬性才是為正道

本文的重點不是讓大家去買股票,而是讓大家認識到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關鍵點。

未來會繼續展開挑選產品的各種門道。

獨家原創的投資理財乾貨,經典書籍的閱讀分享……持續不斷地為您深扒那些資本市場的偽善與套路。 獲得這些只需一個輕輕的關注……

高風險的東東肯定不適合我,所以我先試試這些基金再說……

這個不叫研究產品屬性,你研究的只是你自己的投資者屬性,因為我是保守的所以我挑個保守的基金好了。那一刻起你已經被忽悠了……

什麼叫關注產品屬性,還是拿上證50ETF舉例(上證50指數相當於上交所上市的50只最大市值的一攬子股票組成的指數

今年基本上屬於一枝獨秀的存在。獲得超過16%的年化漲幅(得意與在中小板屍橫遍野的情況下的蹺蹺板效應……)

50ETF周K線走勢圖

你搞懂了50ETF是什麼東東之後,就知道理論上你自己同時買入這50檔股票相當於自建了一個50ETF基金還免去了管理費是這個道理吧…… 很多人會說太麻煩了,我不累死啊。那麼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買5只金融股基本上就能覆蓋掉50ETF大部分收益你信不信?

便於小白理解,我在給一張圖,大家可以看到50檔股票裡面權重最大的是金融業。(足足超過64%)

圖片來自網路

中證銀行指數周K線

看到沒有是不是走勢很像,比如你把資金分成5份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各買入一份。組成的這個銀行股組合收益不會比50ETF差……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我為毛要這麼煩,買一個50ETF不就夠了嗎 為何要自己買5個股票?

因為可以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的收益大概在5-15%之間看個人運氣,未來有空我會交大家一些打新技巧(按這兩年的政策打新必須持有相應市值的股票,我們業內稱為打新門票)所以門票的收益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們要申請這個資格必須持有股票。而持有的基金是不算做市值的!!! 你買50ETF沒有資格參與打新。

所以各位小白們,你們認為的高風險工具股票 如果合理運用恰恰風險並不高於你認為的基金!!!!且收益還要高出一大截(門票市值收益+打新收益) 看到這裡,是否覺得錯過幾個億了……沒辦法這個社會唯獨不缺的就是套路 ,(我貌似又說了很多不該說的,斷了很多人財路是不是……)

最後幫大家來理一下,忘記自己的投資者屬性,專注於理解並掌握產品(金融工具)的內在屬性才是為正道

本文的重點不是讓大家去買股票,而是讓大家認識到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關鍵點。

未來會繼續展開挑選產品的各種門道。

獨家原創的投資理財乾貨,經典書籍的閱讀分享……持續不斷地為您深扒那些資本市場的偽善與套路。 獲得這些只需一個輕輕的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