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WEY VV7,值得認可的只有它的定位而已?

就在WEY VV7上市一個多月後, 長城便對外宣稱這款高端產品已收穫逾兩萬台的訂單, 一時間令外界驚訝不已。 訂單數畢竟無從考證, 但就在數日前, 長城終於公佈了VV7在6月的3166台銷售成績, 同時公佈其產量僅有3465台, 可見目前VV7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款車能夠有這麼好的成績其實不足為奇, 但仔細一想, 似乎又有不少令人嗤之以鼻的地方。

廣告做得漂亮, 但底子還是一樣

在去年底的廣州車展上, 長城正式發佈了旗下高端品牌“WEY”, 並展示了VV7車型。 VV7系列分為“VV7c”和”VV7s”兩款, 主要區別在於外觀上的一些小細節, 其餘配置和整車結構上完全一致。

這樣分隔車型的做法類似于哈弗系列的藍標和紅標版, 可見長城在產品規劃上的一貫套路。

WEY logo

林肯logo

VV7主打的套路就是豪華感, 新車分別設置了 “豪華型”、“超豪型”、“旗艦型”等6款產品, 這樣貼切定位的取名手段果然足夠 “踏實”。

另一方面, WEY的品牌logo同樣十分具有“踏實感”, 其設計與林肯汽車異曲同工。 不禁讓人感歎, 自主車企在早期通過模仿逐漸積累起品牌後, 如今進軍高端市場卻依舊“踏實”地學習外企的榜樣, 可見長城在VV7上確實很刻苦地做了功課。

作為中型SUV產品, VV7在空間表現上還是值得肯定的。 車身尺寸分別為4749/1931/1655mm, 其中軸距比漢蘭達、冠道等同級別榜樣有著不小的優勢, 達到了2950mm的長度。 但由於受到頂部溜背設計的影響, 後排頭部空間其實並不富餘。

VV7

奧迪TT

在豪華感的營造上, 長城確實百分百地交足了功課。 VV7在內飾上採用了大量的真皮材料, 中控台的設計與奧迪TT相仿, 在“看得見”和“摸得著”的地方都充分呈現出了豪華感的設計。 配置上的採用也不含糊, 陡坡緩降、自動泊車、車道保持、盲區檢測、座椅通風/加熱等一應俱全, 這樣的表現確實是越級的水準。

整車在隔音上同樣做得不錯, 加入了大量的隔音棉和隔音板來保證出色的乘坐體驗, 但同時也暴露了長城在NVH上並沒有什麼改進。 一方面, VV7靠堆物料做出了豪華車該有的模樣, 另一方面則是長城省下了不少的研發費用。

但羊毛總長在羊身上,車企在車上“看得見”的地方大力投入,自然會在“看不見”的地方壓縮成本。

VV7上唯一的技術亮點,就在於它是首款搭載了由長城自主研發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但據不少的用戶反映,此變速箱的運行邏輯還是存在著不少小毛病,換擋延遲、刹車遲滯等問題成為了其主要的槽點。

同時由於該車採用的是哈弗H7平臺,所以兩者的重合度非常高。例如兩款產品都只有兩驅版本,採用了相同的底盤結構和發動機等等。

有鑑於此,VV7的動力表現自然與H7相差無幾,而車重則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該車型同樣延續下來的,還有長城一直以來所有的高油耗問題。據某車評人的實際測試,VV7在高速公路路況下取得的測試油耗為10.7L,城市路況下則高達15L。

不能不說,這樣的油耗表現確實很“長城”。

該車上市不久以後,便爆出“油耗門”事件,某車評人指長城對VV7行車電腦上的油耗顯示進行了作弊的設置。長城的公關反應迅速,馬上採取了刪帖、刪視頻的做法來應對,一時間惹來了不少爭議。

這樣的公關手段可以看出,由於長城在早年間利用H8/H9試探高端市場無功而返,加上H6的銷量開始難以保持增長的勢頭,所以長城才急需要推出這款VV7去衝擊市場,因而不惜採取這樣強硬的手段去為其正名。而另一方面,則是長城內部的確對其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回歸到命名上來看,魏派"WEY"無疑是象徵著長城董事長魏建軍,而且"VV"組合起來也是“魏”的英文首字母,在此可以看出魏建軍對其的高度重視。

而“7”的設置除了是與“VV”形成線條上的連續性以外,車的定位更加是緊跟哈弗H6的排序,VV7項目在內部的地位可見一斑。

但無論如何,產品硬傷是始終存在的。

從目前各大主要汽車平臺上可以看到,該車的宣傳賣點主要是豪華感和創新設計,當中並沒有過多提及到科研的賣點,可見這款產品在新技術的運用上並沒有太多突破,而VV7採用了H7的平臺正是最有力的證據。

定位確實是成功的

新車急於上市除了是自身產品銷量的瓶頸,還有就是長城看到了國內”消費升級“所釋放的消費需求。因而對自家高端品牌進行改頭換面、改名換姓、堆砌材料去拼湊出一台豪華車來迎合市場,其行銷手段之高超,確實是國內企業的領先水準。

有資料分析表明,目前關注VV7的主要群體都是來自哈弗H6、H7、H8的車主,所以長城在此時大張旗鼓地推出高端品牌WEY,無疑對於這批人來說是一道福音。

再者,從定價區間就看得出長城對VV7定位之精准。該車型在16—18萬區間主打豪華感,這對於其他國產品牌車型來講,VV7對其有著越級的乘坐體驗。而對於合資品牌競品而言,它們的乞丐版車型更加無法媲美VV7的配置和豪華感。

歸根到底,VV7在這個價位上能夠給予消費者更高的性價比,所以無論從自主品牌車主的換車需要,還是從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於豪華感的追求來講,VV7都正正把握住了這部分人的需求。

在VV7上市的時候,長城對外宣佈今年會在全國建造200家WEY的獨立4S店,以及放出了年銷量達10萬台的豪言。不過從實際來看,首家WEY的4S店到6月10日才正式開業,其銷量和訂單數距離10萬台還有很長的距離,所以長城要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依舊有很大的難度。

雅斯頓小結

長城WEY更多還只是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實在難以被真正認可為高端。但反過來說,VV7的定位確實成功在市場上找到了缺口。而事實上,它和H7的關係也顯而易見,在換名換外觀後,VV7很“知趣”地定價在H7原有的價位上。

這說明了這種“高端”的標籤是符合國情的定價,還是僅僅在於產品形象上的一種噱頭?

但羊毛總長在羊身上,車企在車上“看得見”的地方大力投入,自然會在“看不見”的地方壓縮成本。

VV7上唯一的技術亮點,就在於它是首款搭載了由長城自主研發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但據不少的用戶反映,此變速箱的運行邏輯還是存在著不少小毛病,換擋延遲、刹車遲滯等問題成為了其主要的槽點。

同時由於該車採用的是哈弗H7平臺,所以兩者的重合度非常高。例如兩款產品都只有兩驅版本,採用了相同的底盤結構和發動機等等。

有鑑於此,VV7的動力表現自然與H7相差無幾,而車重則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該車型同樣延續下來的,還有長城一直以來所有的高油耗問題。據某車評人的實際測試,VV7在高速公路路況下取得的測試油耗為10.7L,城市路況下則高達15L。

不能不說,這樣的油耗表現確實很“長城”。

該車上市不久以後,便爆出“油耗門”事件,某車評人指長城對VV7行車電腦上的油耗顯示進行了作弊的設置。長城的公關反應迅速,馬上採取了刪帖、刪視頻的做法來應對,一時間惹來了不少爭議。

這樣的公關手段可以看出,由於長城在早年間利用H8/H9試探高端市場無功而返,加上H6的銷量開始難以保持增長的勢頭,所以長城才急需要推出這款VV7去衝擊市場,因而不惜採取這樣強硬的手段去為其正名。而另一方面,則是長城內部的確對其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回歸到命名上來看,魏派"WEY"無疑是象徵著長城董事長魏建軍,而且"VV"組合起來也是“魏”的英文首字母,在此可以看出魏建軍對其的高度重視。

而“7”的設置除了是與“VV”形成線條上的連續性以外,車的定位更加是緊跟哈弗H6的排序,VV7項目在內部的地位可見一斑。

但無論如何,產品硬傷是始終存在的。

從目前各大主要汽車平臺上可以看到,該車的宣傳賣點主要是豪華感和創新設計,當中並沒有過多提及到科研的賣點,可見這款產品在新技術的運用上並沒有太多突破,而VV7採用了H7的平臺正是最有力的證據。

定位確實是成功的

新車急於上市除了是自身產品銷量的瓶頸,還有就是長城看到了國內”消費升級“所釋放的消費需求。因而對自家高端品牌進行改頭換面、改名換姓、堆砌材料去拼湊出一台豪華車來迎合市場,其行銷手段之高超,確實是國內企業的領先水準。

有資料分析表明,目前關注VV7的主要群體都是來自哈弗H6、H7、H8的車主,所以長城在此時大張旗鼓地推出高端品牌WEY,無疑對於這批人來說是一道福音。

再者,從定價區間就看得出長城對VV7定位之精准。該車型在16—18萬區間主打豪華感,這對於其他國產品牌車型來講,VV7對其有著越級的乘坐體驗。而對於合資品牌競品而言,它們的乞丐版車型更加無法媲美VV7的配置和豪華感。

歸根到底,VV7在這個價位上能夠給予消費者更高的性價比,所以無論從自主品牌車主的換車需要,還是從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於豪華感的追求來講,VV7都正正把握住了這部分人的需求。

在VV7上市的時候,長城對外宣佈今年會在全國建造200家WEY的獨立4S店,以及放出了年銷量達10萬台的豪言。不過從實際來看,首家WEY的4S店到6月10日才正式開業,其銷量和訂單數距離10萬台還有很長的距離,所以長城要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依舊有很大的難度。

雅斯頓小結

長城WEY更多還只是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實在難以被真正認可為高端。但反過來說,VV7的定位確實成功在市場上找到了缺口。而事實上,它和H7的關係也顯而易見,在換名換外觀後,VV7很“知趣”地定價在H7原有的價位上。

這說明了這種“高端”的標籤是符合國情的定價,還是僅僅在於產品形象上的一種噱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