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牛車與龍舟

牛車與龍舟

吳布衣

在我意識的深處, 我一直認為有兩樣事物能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 也最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一個是北方的牛車, 一個是南方的龍舟。

我國的北方, 特別是廣袤的中原大地, 地形是以平原居多的, 交通工具自然是車, 即使如騎馬, 也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的事了。 而南方, 水資源豐富, 交通工具的首選當然是舟, 舟楫始於何時, 大概與有巢氏造房同期吧。 隨著時代的進展, 人們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改變, 唯有舟車還存在人們的生活裡, 所載的文化內涵也保存得較多。

在古代, 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成為有車一族, 能夠坐著牛車到處走的一個著名人物是姓孔名丘的老頭子, 中國文化的圖騰式人物。 我們喜歡講自己是龍的傳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我們還是孔子精神上的子孫。 這抑或是歷代統治階級的政治運作的影響, 抑或是中國文人們自古就有尋宗認祖的傳統使然。 但無論如何, 我們不能否認孔子的思想已經滲入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每個層面, 雖然有的是顯而易見的, 而有的是潛移默化的。 有的人可能並不知道孔子是誰, 也並不一定遵循孔子的禮儀, 但他總是在中國人的思維下行事, 就免不了要打上孔氏的印記。

孔子的思想依舊是中國式思想, 也許, 中國式思想是在孔子思想指導下的思想模式。

“知其不可而為之”, 在孔子的諸多名言當中, 唯有這句常使我唏噓不已, 孔子是文人, 但我認為就是那些跨槍騎馬的英雄豪傑們也不一定說出如此有氣概的話來, 此言一出, 就為孔子增添了悲劇英雄的意味。 孔子以降, 哪個中國文人不是抱著匡扶社稷, 兼濟民生的雄心壯志來的?

在中國人中間, 能和孔子的知名度進行攀比的, 應該只有三閭大夫屈原了, 孔聖人生前曾被稱為喪家之犬, 死後也曾被罵作孔老二。 而與孔子的聲譽跌宕起伏相比, 屈原的民意指數一直是保持著上升態勢的。 屈原是比孔子更加悲劇的人物, 屈原一出現, 沒有文化的南方, 一下子從蠻夷的地位拔高到與北方厚重的文化比肩的地步。

如果說孔子代表北方文化, 屈原代表南方文化, 這是不準確的, 我認為二者相通。 屈原其實同樣“知其不可而為之”。 中國的知識份子永遠在走著非孔即屈的道路, 北方的車最終來到了南方, 南方的舟最終也駛到了北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