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城子崖遺址考古再獲重要成果,確定城子崖北城門具體位置!

作為濟南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有著中國“考古聖地”之稱的城子崖遺址一直為世人所關注。

作為濟南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有著中國“考古聖地”之稱的城子崖遺址一直為世人所關注。 記者昨天在城子崖遺址考古工地採訪獲悉,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個子課題, 自2013年以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便一直在此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2017年, 從3月開始, 考古隊又在這裡“奮戰”了4個多月, 並再獲重要考古成果:確定了城子崖岳石文化晚期城址的北城門的存在, 並搞清了城子崖龍山文化時期(距今4000多年)、岳石文化時期(距今3000多年)和周代(距今2000多年)的城牆和壕溝的關係及演變。

“城門開” 距今3000多年前的城子崖城門露真容

7月11日, 在城子崖遺址考古工地, 烈日之下, 此次考古隊執行領隊朱超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朱超告訴記者, 要說清楚這次考古發掘, 就要從城子崖的考古發掘歷史說起。 城子崖遺址由吳金鼎先生于1928年前往東平陵城調查時偶然發現, 其後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分別於1930年和1931年進行了兩次發掘, 第一次由李濟先生帶隊, 主要是開了一條縱中探溝, 即在城子崖遺址中間位置從南到北開了一條探溝, 第二次由梁思永先生帶隊, 在城址西北開了五條探溝, “其中一條探溝離岳石晚期西城牆主體只有十幾釐米,

可惜當時並未完全夠及。 ”1989年—1992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發掘城子崖遺址, 確認了相互疊壓的三個時期的城址。 自下而上分別為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的春秋時期。 龍山文化城址位於下層, 面積約20萬平方米, 該城址有南北城門且中間有道路連接。 20世紀30年代初第一次發掘時所發現的城址屬於岳石文化, 面積約17萬平方米, 城牆建在龍山文化城牆的內側較高處。 岳石文化之上是春秋時期的城牆, 到戰國時廢棄。

朱超告訴記者, 早在2015年冬, 考古人員就對南門進行了考古發掘, 但由於早年村民取土而造成的破壞, 當時雖然找到了岳石文化晚期城址南門的位置以及門道豁口西側的城牆基槽,

但卻無法搞清城門的具體結構。 而從今年3月開始的這次考古發掘, 通過對北門的大面積揭露, 則基本搞清了岳石文化晚期北城門的結構, 因此意義重大。

朱超表示, 北城門位於城址縱中線北端偏東處, 門道西側現存一長條形基槽, 基槽裡南北直線分佈著12個柱洞, 直徑在25—30釐米, 每個柱洞底部均有墊石, 因此當時應該有12根柱子, 整個門道長約10米, 根據現有結構推測, 當時城門應該有類似門樓的上層建築。

城子崖城牆和壕溝遺址和岳石文化時期城牆上的夯窩本

城牆與壕溝 防禦功能越來越強

朱超介紹, 本次考古發掘的另一重要成果, 就是探明了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城牆和壕溝的演變關係, “我們在當年梁思永先生主持發掘的城內西北角的探溝往西, 開了一條56米長的東西向探溝, “整體貫穿了各期城牆及壕溝, 因此得以搞清不同時期的城牆和壕溝的關係和演變。 ”朱超說:“周代城牆留下的遺跡極少, 推測可能部分區域延用了岳石文化晚期的城牆。 而根據此次考古發掘,

我們發現龍山文化時期城牆緊貼現存的城子崖臺地外側, 那時候的城牆採用平地堆築法建造, 夯層不甚規整, 城牆高不過2米, 防禦功能有限, 防禦還是主要依靠城外深達7米, 寬約30—50米的壕溝。 到了岳石文化早期, 依然沿用城牆與壕溝相連的防禦模式, 但這一時期城牆建築技術有了飛躍性的進步, 束棍夯築和版築兩項築城技術的普遍使用大大增強了城牆的堅固程度, 使城牆變高成為可能。 束棍夯築是把數根木棍綁在一起夯打, 夯窩密集清晰, 夯土堅硬。 版築就是用夾板擋土, 這種技術使得城牆外側陡直規整。 到了岳石文化晚期, 城牆和壕溝完全分離, 間距15米左右, 城牆高達4米以上, 防禦功能主要由城牆承擔, 不再過度依賴於壕溝了。”

朱超還表示,岳石文化早期,壕溝有過兩次大的清淤,周代則有四次,可見當時壕溝使用過程中需要及時清理淤積。另外,本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一些灰坑、房址等遺跡並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時期一處區域中心聚落,最晚至春秋中晚期,到戰國時完全廢棄。而此時距離城子崖不足1.5公里的東平陵城則快速興起。這個面積有400萬平方米的城址——就是最早的‘老濟南’。”

不再過度依賴於壕溝了。”

朱超還表示,岳石文化早期,壕溝有過兩次大的清淤,周代則有四次,可見當時壕溝使用過程中需要及時清理淤積。另外,本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一些灰坑、房址等遺跡並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時期一處區域中心聚落,最晚至春秋中晚期,到戰國時完全廢棄。而此時距離城子崖不足1.5公里的東平陵城則快速興起。這個面積有400萬平方米的城址——就是最早的‘老濟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