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國調查:超50%中國家庭在做“自殺式”資產配置

近日,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資料顯示, 中國家庭的房在總產資產中占比高達69%, 美國僅為36%。

這意味著一旦房價下跌,

很多家庭將跌入財富消失的深淵中。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 與美國家庭的金融知識水準相比, 中國家庭還處於初中生水準, 而美國家庭則達到了大學生水準。

反映到資產配置上, 老百姓對於金融類資產缺乏瞭解和研究, 一味只迷信房產的保值增值功能, 而美國家庭則更注重金融類資產的有效配置, 能夠更有效做到分散投資, 以降低風險。

房子——一場財富狂歡

中國家庭迷戀買房增值並非沒有任何根據。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2016年北上廣深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2015年增長40%, 二線城市增長16%, 其他城市僅增長4%。

CHFS資料顯示, 過去半年, 城鎮無房家庭新購住房的比例為4.9%, 已有一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為5.3%,

已有多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更高, 為5.9%, 其中, 富裕家庭(總資產處於前20%)的買房比例高達8.1%。

這一組資料正印證了房價上漲的真凶並非是剛需購房者, 而是已有一套房甚至多套房的土豪們。

土豪們重金押注, 事實上也收穫了高額回報率:

CHFS資料顯示, 在過去三個月裡, 城鎮無房家庭的總資產變動指數為96.3, 財富處於縮水狀態;

有房家庭的指數為109.1, 財富持續增長, 其中有房且在近半年新購房的家庭的資產變動指數高達121.1;

另外, 從區域上來看, 房價上漲還加劇了地區間財富的不均衡:

二線城市的有房家庭總資產變動指數為110.3, 而其他城市的資產變動指數為106.8。

財富隨著房價的上漲發生了重新分配, 由無房者家庭向有房者家庭轉移,

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一批靠買房發家的人手中。

危機在哪裡?

全民押注房產的資產配置現狀, 至少有兩個極其可怕的風險:

從整個社會層面而言, 房產正在吸幹其他經濟體的血。

從過去的經驗我們看到, 很多人通過投機買房獲得了大量財富。 這種暴富經驗正在形成示範效應, 越來越多的資金進而繼續湧入房地產領域。

這些資金如果不買房原本可以用來做什麼?消費\投資實體\創業\配置金融資產……這些都是可選途徑。

但是隨著預期會漲心理的膨脹, 最終這些錢全部流入了房產, 最終抑制了消費\投資實體\創業\配置金融資產……造成一業興、百業衰的局面。

一旦這唯一的獨苗也衰了, 整個社會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所以大家看到為了降低風險, 很多城市出臺了限購限貸政策, 把這些流進去的錢全部暫時鎖死住, 想進來的錢暫時也被踢了出去。 整個交易進入速凍模式。

從個人層面而言, 房產正在把投資者推向懸崖邊。

很多人為什麼迷信買房致富?因為預期一定會漲。 為什麼如此篤定?因為中國的房價有政府兜底, 不可能跌。

幾乎沒有人做過調查研究, 僅僅是看了幾篇網路上的水文, 或者僅僅只看到了北上廣深這些年堅挺的房價, 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事實上, 泡沫最講究邏輯, 就如當年的溫州和海南, 在所有人都在預期會漲的心理作用下買房時, 泡沫猶如一陣龍捲風, 刮走了藏在房子裡的那些錢。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甯教授認為:

在泡沫裡面, 預期決定了所有的事情。 在這裡面可怕的事情是, 因為這個價格是人為推高的, 而且是被預期上漲推高的, 一旦不上漲, 不會橫盤, 不是漲就是跌。

在低位下跌, 風險相對比較可控, 但如果是在高位很大幅度的下跌, 風險是很大的。 這不僅僅是購房者的風險, 更大的風險在於銀行體系或整個經濟。

翻譯一下這句話:相信房價會漲的同時, 你必須意識到房價也是會跌的, 這是經濟規律使然, 沒有一絲半點的僥倖。

當房價下跌時, 你準備好如何自救了嗎?

事實上, 當危機已然發生時想自救是十分困難的, 但在危機來臨之前自救還是來得及的。

對於把全部資產押注在房產裡的家庭而言, 要做的是,處理掉二三四線城市的某一套房子。

套現的錢完全可以用來投資金融資產,包括保險、股票、基金、固收類產品、信託等,按計劃逐步建立海外美元資產。

這就好比把集中在一處的投資風險,進行了分散,通過不同金融產品的分攤風險,總體的資產配置風險得到了降低,從而整體的投資回報率更偏向穩定。

近期發佈的《2017高端財富白皮書》調研顯示:30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已占到8%,45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占比超過50%。

高淨值群體不斷壯大,其家庭資產配置的需求與日俱增。

但是近年來股市波動劇烈,實體經濟進入增速放緩“新常態”,導致許多“有錢一族”的投資心態從追求高收益到追求穩健轉變。

隨著低利率時代的臨近,一方面,投資者對高收益理財產品期望值降低;另一方面,風險意識的提高也使得高淨值人群的投資行為趨於成熟和理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財富管理,讓家庭財富保值增值?

理財師表示,在新常態下投資者要做到外察大勢,內省己需,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風險分散是關鍵。

首先,降低存款類低風險品種的投資比例,如定期存款,轉而配置可隨時申購贖回“T+0”日到賬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

貨幣基金可以做到資金隨進隨出,不僅比定期存款更靈活,滿足資金的流動性需求,同時還能獲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對於流動性要求不高的資金,可配置固定期限類的理財產品,鎖定中長期收益。近年來隨著股市一直低靡,投資人風險偏好降低,使得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市場火爆。

固定期限理財產品的期限從一個月、三個月到半年、一年不等。如何選擇合適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投資者應該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從平臺背景、團隊素質、經營業績和合規層面綜合考量。

要做的是,處理掉二三四線城市的某一套房子。

套現的錢完全可以用來投資金融資產,包括保險、股票、基金、固收類產品、信託等,按計劃逐步建立海外美元資產。

這就好比把集中在一處的投資風險,進行了分散,通過不同金融產品的分攤風險,總體的資產配置風險得到了降低,從而整體的投資回報率更偏向穩定。

近期發佈的《2017高端財富白皮書》調研顯示:30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已占到8%,45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占比超過50%。

高淨值群體不斷壯大,其家庭資產配置的需求與日俱增。

但是近年來股市波動劇烈,實體經濟進入增速放緩“新常態”,導致許多“有錢一族”的投資心態從追求高收益到追求穩健轉變。

隨著低利率時代的臨近,一方面,投資者對高收益理財產品期望值降低;另一方面,風險意識的提高也使得高淨值人群的投資行為趨於成熟和理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財富管理,讓家庭財富保值增值?

理財師表示,在新常態下投資者要做到外察大勢,內省己需,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風險分散是關鍵。

首先,降低存款類低風險品種的投資比例,如定期存款,轉而配置可隨時申購贖回“T+0”日到賬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

貨幣基金可以做到資金隨進隨出,不僅比定期存款更靈活,滿足資金的流動性需求,同時還能獲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對於流動性要求不高的資金,可配置固定期限類的理財產品,鎖定中長期收益。近年來隨著股市一直低靡,投資人風險偏好降低,使得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市場火爆。

固定期限理財產品的期限從一個月、三個月到半年、一年不等。如何選擇合適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投資者應該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從平臺背景、團隊素質、經營業績和合規層面綜合考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