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第16屆《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頒獎典禮暨馮驥才《俗世奇人》研討會舉行

共襄一場小小說的盛事

鄭州這座“中國小小說中心”再度吸引國內文壇的目光

中原網訊昨日, 第16屆《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頒獎典禮暨馮驥才《俗世奇人》研討會在嵩山飯店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小說作家、文藝評論家百余人共襄這場小小說的盛事。 這裡有隆重的頒獎, 這裡有對名家作品的深入研討, 這裡有小小說未來發展的權威論述, 鄭州這座“中國小小說中心”, 再度吸引了國內文壇的目光。

在頒獎典禮結束後, “對話馮驥才:中原文化與鄭州民俗”活動舉辦。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程健君, 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石大東, 鄭州市文聯主席鐘海濤, 作家、中原文化研究專家趙富海, 作家、編劇、民俗專家孟憲明, 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任曉燕等嘉賓,

與馮驥才圍繞著中原文化、鄭州民俗展開討論。

馮驥才:“鄭州是中國的一個名城、老城”

在現場, 鄭州市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程韜光說, 馮驥才先生的到來為鄭州帶來一股清新的文學之風, 希望能借助先生的智慧, 為鄭州的多元文化、民俗和文學的發展帶來助力。 座談會上, 眾嘉賓圍繞著中原民俗文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話題暢所欲言。

談到河南, 馮驥才飽含深情地說, 其實他早已是河南的老朋友, 更多時候, 他面對的不是媒體的“長槍短炮”, 而是悄悄地在河南各地走訪民間文化遺產和傳統村落。 馮驥才談到河南的民間文化如數家珍, 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朱仙鎮和清明上河園, “在河南文化界人士的用心工作下,

河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評定為國家級。 ”他說如果受到邀請, 他一定會參加明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感受“三月三, 拜軒轅”的盛況。

有民俗學者說, 城市應當如何保護傳統年味?對此, 馮驥才強調說:“鄭州是中國的一個名城、老城。 ”而對於民俗, 在他看來, 民俗不是強加的, 它需要大多數人的認同, 是大家自覺自願、心悅誠服地共同認同, 對於鄭州這座移民城市來說, 鄭州人回老家過年, 其實也是遵從中國人“回家過年”的民俗, 本也無可厚非, 政府能做的就是做好服務, 讓急著回家的人能買上車票, 讓回家的路更通暢。

談到民俗、文化, 馮驥才有個切身的感受不吐不快:“我們總是說我們的文化多麼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可是捫心自問, 我們有沒有真正地去走進、去感受我們的文化?有沒有去真正地熱愛中國文化?我希望大家能夠用心去感受文化的溫度, 而不僅僅將‘愛文化’停留於口頭和表面。 文化遺產是公共遺產, 是大家應該共同繼承的。 ”看到出席活動的嘉賓不少都上了歲數, 馮驥才感慨“如果只是老人來關注文化, 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只有更多的年輕人去瞭解、熱愛、傳播我們的文化, 我們民族的文化才有希望”。

最後, 馮驥才呼籲說, 文化不是知識, 而是一種情懷, 如果把文化作為他者, 你就是一個阿姨, 只是來照顧她, 但如果把文化作為生命和情感, 那麼你就是母親, 是真正的感情, 這就是一種情懷, “對文化誠懇一點, 不要虛偽,

要真正地愛她。 讓她真正地走進我們的心裡, 融入我們的生命”。

《俗世奇人》, 怎一個“趣”字了得

昨日下午, 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學會、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文學院、鄭州市文聯主辦的馮驥才《俗世奇人》研討會在嵩山飯店舉行。 會上, 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文藝評論家, 圍繞著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和小小說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馮驥才是當代著名作家, 其文學創作題材廣泛, 代表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等。 其中《俗世奇人》由其近20年間創作的小小說共36篇組成, 先後發表於《收穫》雜誌, 並於2016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結集出版。 《俗世奇人》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為背景, 以天津方言與古典小說的白描技法為基礎, 塑造了36個鮮活有趣的傳奇人物。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說,馮驥才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並從中生髮出自己的觀點,他對於地域文化有深入的感受和追求,《俗世奇人》讀來回味綿長,書中許多小故事都是來自民間文化的靈感,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精氣神;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劉建生用“有趣之人,風趣之事,樂趣之作,妙趣之書,怎一個‘趣’字了得”來評價馮驥才及《俗世奇人》,他說,書籍以精細的筆法、精短的篇幅,形神畢肖地刻畫了天津衛裡各種怪異人物,勾勒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風俗畫卷。省文聯黨組書記、文藝評論家王守國說,馮驥才在文學、美術、民間文藝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是小小說的領軍人物,對小小說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俗世奇人》體現出作者的大愛、大智慧和向善向上向美的藝術追求。

與會專家認為,每個時代都有一種代表性文體,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在當代文壇,小小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作為一種新興文體,小小說在3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馮驥才既是宣導者,也是實踐者。其創作的《俗世奇人》系列小小說繼承了中國古典筆記體小說的優秀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創造性地將故事性、傳奇性、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融為一體,讓讀者感受到小小說“短”的魅力和濃烈的地域色彩,書就像一個萬花筒,折映出老天津衛七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俗世生活,堪稱中國當代新筆記體小說的典範之作,在當代小小說創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與典範作用,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筆記體小說創作的重大成果。

塑造了36個鮮活有趣的傳奇人物。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說,馮驥才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並從中生髮出自己的觀點,他對於地域文化有深入的感受和追求,《俗世奇人》讀來回味綿長,書中許多小故事都是來自民間文化的靈感,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精氣神;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劉建生用“有趣之人,風趣之事,樂趣之作,妙趣之書,怎一個‘趣’字了得”來評價馮驥才及《俗世奇人》,他說,書籍以精細的筆法、精短的篇幅,形神畢肖地刻畫了天津衛裡各種怪異人物,勾勒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風俗畫卷。省文聯黨組書記、文藝評論家王守國說,馮驥才在文學、美術、民間文藝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是小小說的領軍人物,對小小說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俗世奇人》體現出作者的大愛、大智慧和向善向上向美的藝術追求。

與會專家認為,每個時代都有一種代表性文體,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在當代文壇,小小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作為一種新興文體,小小說在3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馮驥才既是宣導者,也是實踐者。其創作的《俗世奇人》系列小小說繼承了中國古典筆記體小說的優秀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創造性地將故事性、傳奇性、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融為一體,讓讀者感受到小小說“短”的魅力和濃烈的地域色彩,書就像一個萬花筒,折映出老天津衛七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俗世生活,堪稱中國當代新筆記體小說的典範之作,在當代小小說創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與典範作用,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筆記體小說創作的重大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