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沈開濤:服務好企業“走出去” 保險需求自然產生

商務部資料顯示, 2016年我國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 累計實現投資1701.1億美元, 同比增長44.1%。 可以看出,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依然較快, 投資額大幅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 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 有兩個“70%”現象:一是民營企業已經占中國企業“走出去”的70%, 二是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有70%左右不盈利。

企業“走出去”的機遇與風險並存, 對法律、稅收等方面的服務需求以及風險轉移的需求十分強烈。 如何滿足企業的服務需求?如何利用保險工具滿足其風險管理需求?江泰國際合作聯盟主席、江泰保險經紀董事長沈開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江泰圍繞企業“走出去”的多方位服務起源于保險經紀服務, 而服務體系的完善則進一步促進保險經紀業務, 改善其經營模式, “過去做保險業務是去做行銷、開發市場, 現在保險業務作為投資貿易服務的一部分, 需求自然產生。 ”沈開濤表示。

在企業對外投資的過程中, 面臨著語言、法律、文化等多方面挑戰, 其首要任務是防範風險, 其次才是追求投資收益。 在沈開濤看來, 企業“走出去”要走得穩, 首先要對當地的投資風險有充分認識, 由此才可能做出充分的應對準備。

在從事保險經紀服務的過程中, 沈開濤及其團隊瞭解到, 很多中國企業由於不瞭解投資目的地的風險而導致投資失敗,

他們對風險分析的需求很大。 國資委和商務部的調查也顯示, 中國企業在實施海外專案時普遍面臨著風險分析與管控經驗缺乏, 國際化經營能力不足, 專案管理層對國外法律環境、經營環境不熟悉等問題, 導致企業在海外收並購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遭受了一些損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 江泰保險經紀牽頭成立的江泰國際合作聯盟今年已經連續第三年召開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佈會, 對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安全風險等六個方面進行解讀。 同時, 隨著企業風險意識的提升, 與會人數也從第一年的700人左右增長到今年的3000多人。

“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

保險是其中的一環。 ”沈開濤表示。 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 有的風險是保險可以轉移的, 有的則是難以僅靠保險解決的。 因此, 不能為了做保險而做保險, 要站在服務企業“走出去”的角度, 以防範風險為切入點, 為企業提供服務, 説明他們走得穩、走得好, “在風險管理這項系統工程中, 保險配置是自然而然的需求。 ”他表示。

沈開濤表示, “過去做保險業務是去做行銷、開發市場, 現在保險業務作為投資貿易服務的一部分, 需求自然產生。 ” 業內人士表示, 當企業成功走出去, 在海外投資專案時, 跟工程相關的建工險、延遲開工利潤損失險等保險需求也就會自然產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