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首秀鑒定|玩起“先網後臺”的《了不起的孩子2》,靠“挑戰+達人”的邏輯可以走多遠?

關於萌娃綜藝, 電視端的《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曾經創下了不俗的成績, 只是隨著廣電總局“限童令”的一紙令下, 不少萌娃綜藝紛紛轉戰互聯網, 這不《放開我北鼻》《了不起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VCR短片+現場聊天+技能展示”的簡單模組的疊加, 讓《了不起的孩子》第一季時就有著一定的辨識度。 當時作為純網綜藝, 也算得上是孟非的第一個網綜代表作。 而走到第二季, 《了不起的孩子2》在大體的模式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畢竟對萌娃綜藝而言, “萌娃”就是節目的核心。

收視指數:★★★☆☆

好評指數:★★★★☆

創新指數:★★☆☆☆

嘉賓指數:★☆☆☆☆

只不過走到第二季, 《了不起的孩子》也玩起了“先網後臺”, 每週六中午上線愛奇藝, 而每週日晚20:30分登陸江蘇衛視, 可以看到看似小小的《了不起的孩子2》, 也期待用這樣的方式實現網站與電視臺的雙贏。 至於最後的結果, 需要靜待市場與時間的考驗,

只是從首期節目來看, 哎喲, 還不錯哦!

“脫口秀+才藝展示”,

簡單的模式也是節目最大的看點

說到萌娃才藝綜藝, 無論是《超級寶寶秀》《飯沒了秀》《最強小大腦》還是《神奇的孩子》等等, 可以說節目的模式都不複雜, 基本遵循著“脫口秀+才藝”的套路。 顯然, 《了不起的孩子2》依然也是這樣。

首期節目, 開場便用上一季的小紅人“小蠻”做了一個開機儀式, 在她盡情的“吃”中開機, 《了不起的孩子2》的亮相就有著十足的儀式感, 而“小蠻”依然萌萌噠的樣子, 也能瞬間萌化許多人的心。

隨後, 三位了不起的萌娃依次上場, 和孟非、謝依霖進行脫口秀互動之後, 則開始進行才藝展示。 三人中, 有寧波7歲的“小梅西”孫臣曦展示的過人的足球天賦;有3歲萌娃王恒屹魔性的歌聲, 以及厲害的記憶能力;還有6歲的渠子嫣, 能和動物無障礙溝通, 現場催眠蜥蜴的驚人能力。

於是, 可以發現在60分鐘的節目容量中, 《了不起的孩子2》仍然用簡單明瞭的“脫口秀+才藝”的模式, 但是和第一季相比, 變化可能就是節目更加注重對於萌娃們“人物形象”的塑造,

而在某種程度上將才藝展示進行了弱化。 而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顯然又需要靠孟非、謝依霖與萌娃的互動來展現。

比如首期節目中的王恒屹, 雖然他的才藝是超強的記憶能力, 但是在他的整趴中, 首先展現了他天真的一面——喜歡唱歌, “我寧願你冷酷到底……”一直對著謝依霖迴圈;其次是展現了他可愛的一面——非常害怕保安叔叔, “你給我下去。 ”是他見到保安時說的最多的話。 而他鬼馬精靈的這種性格在節目中被完整的展現, 甚至和他之後的才藝展示等量齊觀。 而這樣的改變也讓《了不起的孩子2》更具記憶點與個性。

當然, 既然開始走“人物線”那麼對主持嘉賓的考驗就更大, 他們要如何接近這些不可控的萌娃, 讓他們打開心扉, 展現自我?從孟非的角度而言, 有了第一季的“慘痛經驗”, 顯然第二季的他更加從容。 在和王恒屹比賽聽前奏猜歌曲時, 他所表現出來的“大兒童”的樣子, 也讓人看到了孟非的另一面。

而謝依霖的加入對節目而言, 在綜藝感上是有幫助的。 比如在“小蠻”不理孟非的提問時,謝依霖的時不時插話,小蠻居然願意和她互動時的反差都增強了節目的綜藝效果。據悉在此後的節目中,還會有單期的飛行嘉賓的參與,例如大S等會來傳授育兒經驗,這也讓人對於她們和萌娃、孟非之間的互動有所期待。

靠“挑戰+達人”的“選角”邏輯,

發掘萌娃的才藝會成為棘手難題

《了不起的挑戰2》作為萌娃才藝節目,如果可以找到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萌娃以及才藝,節目就成功了一大半。回想第一季,可以發現《了不起的孩子》基本上遵循的“選角”邏輯就是“挑戰+達人”。

比如伊朗3歲體操達人Arat挑戰的多項高難度係數的體操任務;福建3歲半孫振珺,挑戰識別224個國家國旗和國徽的任務;新疆5歲阿卜杜拉·巴克爾,挑戰戶外高空走鋼絲等等。加上第二季首期的孫臣曦挑戰的顛球倒走樓梯,從某種程度上《了不起的孩子》就是萌娃版的《挑戰不可能》。

而另外一種就是走“萌娃達人秀”路線的了:比如展現最強小大腦的“記憶力”,第二季王恒屹就是這樣;還有在某個領域的獨特能力,第二季首期的渠子嫣和動物的溝通是如此;第一季中吉林6歲的趙銳表演的腹語+唱歌才藝;安徽7歲汪烏卡展示花式桌球技能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雖然萌娃的這些才藝在他們那個年紀算得上是“了不起”,但是也難免讓人擔心如果只是按照“挑戰+達人”的邏輯,此後的“選角”只會越來越難,畢竟有著這樣特殊才能的萌娃的資源是有限的。

對於這樣的節目來說,核心很簡單——孩子的才藝,並且這個才藝肯定不會是常規的唱歌跳舞,而一定是某種特殊的技能展示。因此,《了不起的孩子2》後續還會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萌娃才藝的展現成為筆者最大的期待。畢竟,這就是這檔節目最能擊中人心的關鍵。

無論是“先網後臺”還是“素人潮流”,

節目創新並不容易

說起《了不起的孩子2》,在節目生產製作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在它的傳播方式上,它採用了“先網後臺”的雙平臺播出,一方面這是因為《了不起的孩子2》由愛奇藝和遠景影視聯合出品,自然視頻網站愛奇藝擁有著一定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遠景影視曾製作過《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孟非作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次江蘇衛視拿到《了不起的孩子2》的電視端播放權,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就“先網後臺”本身而言,《了不起的孩子2》網站比電視提早了一天播出,這到底是會拉低電視的收視率還是會在互聯網提前為電視端做一個熱身,從而讓它們獲得雙贏?從首期節目來看,電視端《了不起的孩子2》在同時段以0.758%的收視率奪得冠軍,且在視頻端首期節目也收穫了近三千萬的點擊量,可以說這一成績還是不錯的。

至於最終這樣的“先網後臺”的效果如何?只能交給時間去檢驗。而就《了不起的孩子2》的節目屬性來說,作為一檔萌娃才藝展示綜藝,因為萌娃是絕對的主角,因此也完全符合目前“素人節目”的潮流。

但是無論是“先網後臺”還是“素人潮流”,這些都是節目週邊的東西,如果《了不起的孩子2》還想繼續做得更長久,勢必面臨著創新的問題,否則大家只會審美疲勞。

回顧中國萌娃才藝綜藝的發展史,最早的河北衛視的《超級寶寶秀》將重點放在萌娃的才藝上面,並且那時候的才藝還主要是樂器演奏、唱歌跳舞、小品相聲等。只有後來才逐漸有了一些特殊才藝,就好像是背誦圓周率後幾百位元數字那樣。

此後,深圳衛視《飯沒了秀》開播,這檔節目重點放在了萌娃的“脫口秀”部分,主持人需要在幾位元萌娃之間與他們“唇槍舌戰”,也讓人看到了大人世界和孩童世界的不同。

而當時間來到2014年,東方播出了一檔以孩子為主的脫口秀《潮童天下》,可是競技才藝、脫口秀這樣的固有模式顯然已經不再是新鮮的形式,因此這檔節目也就不溫不火,只能算得上常規。

直到2016年,《了不起的孩子》上線愛奇藝,而2017年初湖南衛視也開播了《神奇的孩子》,同樣定位於萌娃才藝(且才藝是某種特殊的技能),同樣採用“脫口秀+才藝展示”的節目模式,只不過主持人一個是孟非一個是謝娜,但也可以發現兩檔節目雖然有著不錯的戰績——比如《神奇的孩子》就曾三連冠週五黃金檔,可是最終也並沒有造就當年《爸爸去哪兒》那樣的現象級。

於是,從萌娃才藝綜藝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這類型節目的模式十分固定,萌娃為核心,要麼以脫口秀要麼以才藝為切入,想在結構上對這類節目進行創新其實很難。因此,筆者認為節目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引發共鳴,應該更加“走心”,也就是大家看了節目之後能夠收穫什麼?

是看到別人家孩子多厲害?是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可以發掘自己孩子的興趣點?是可以懂得如何打開孩子的眼界?還是可以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而這些可能是《了不起的孩子2》在後續還應該深化的東西,否則節目還是稍顯單調了一些,不是嗎?

比如在“小蠻”不理孟非的提問時,謝依霖的時不時插話,小蠻居然願意和她互動時的反差都增強了節目的綜藝效果。據悉在此後的節目中,還會有單期的飛行嘉賓的參與,例如大S等會來傳授育兒經驗,這也讓人對於她們和萌娃、孟非之間的互動有所期待。

靠“挑戰+達人”的“選角”邏輯,

發掘萌娃的才藝會成為棘手難題

《了不起的挑戰2》作為萌娃才藝節目,如果可以找到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萌娃以及才藝,節目就成功了一大半。回想第一季,可以發現《了不起的孩子》基本上遵循的“選角”邏輯就是“挑戰+達人”。

比如伊朗3歲體操達人Arat挑戰的多項高難度係數的體操任務;福建3歲半孫振珺,挑戰識別224個國家國旗和國徽的任務;新疆5歲阿卜杜拉·巴克爾,挑戰戶外高空走鋼絲等等。加上第二季首期的孫臣曦挑戰的顛球倒走樓梯,從某種程度上《了不起的孩子》就是萌娃版的《挑戰不可能》。

而另外一種就是走“萌娃達人秀”路線的了:比如展現最強小大腦的“記憶力”,第二季王恒屹就是這樣;還有在某個領域的獨特能力,第二季首期的渠子嫣和動物的溝通是如此;第一季中吉林6歲的趙銳表演的腹語+唱歌才藝;安徽7歲汪烏卡展示花式桌球技能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雖然萌娃的這些才藝在他們那個年紀算得上是“了不起”,但是也難免讓人擔心如果只是按照“挑戰+達人”的邏輯,此後的“選角”只會越來越難,畢竟有著這樣特殊才能的萌娃的資源是有限的。

對於這樣的節目來說,核心很簡單——孩子的才藝,並且這個才藝肯定不會是常規的唱歌跳舞,而一定是某種特殊的技能展示。因此,《了不起的孩子2》後續還會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萌娃才藝的展現成為筆者最大的期待。畢竟,這就是這檔節目最能擊中人心的關鍵。

無論是“先網後臺”還是“素人潮流”,

節目創新並不容易

說起《了不起的孩子2》,在節目生產製作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在它的傳播方式上,它採用了“先網後臺”的雙平臺播出,一方面這是因為《了不起的孩子2》由愛奇藝和遠景影視聯合出品,自然視頻網站愛奇藝擁有著一定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遠景影視曾製作過《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孟非作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次江蘇衛視拿到《了不起的孩子2》的電視端播放權,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就“先網後臺”本身而言,《了不起的孩子2》網站比電視提早了一天播出,這到底是會拉低電視的收視率還是會在互聯網提前為電視端做一個熱身,從而讓它們獲得雙贏?從首期節目來看,電視端《了不起的孩子2》在同時段以0.758%的收視率奪得冠軍,且在視頻端首期節目也收穫了近三千萬的點擊量,可以說這一成績還是不錯的。

至於最終這樣的“先網後臺”的效果如何?只能交給時間去檢驗。而就《了不起的孩子2》的節目屬性來說,作為一檔萌娃才藝展示綜藝,因為萌娃是絕對的主角,因此也完全符合目前“素人節目”的潮流。

但是無論是“先網後臺”還是“素人潮流”,這些都是節目週邊的東西,如果《了不起的孩子2》還想繼續做得更長久,勢必面臨著創新的問題,否則大家只會審美疲勞。

回顧中國萌娃才藝綜藝的發展史,最早的河北衛視的《超級寶寶秀》將重點放在萌娃的才藝上面,並且那時候的才藝還主要是樂器演奏、唱歌跳舞、小品相聲等。只有後來才逐漸有了一些特殊才藝,就好像是背誦圓周率後幾百位元數字那樣。

此後,深圳衛視《飯沒了秀》開播,這檔節目重點放在了萌娃的“脫口秀”部分,主持人需要在幾位元萌娃之間與他們“唇槍舌戰”,也讓人看到了大人世界和孩童世界的不同。

而當時間來到2014年,東方播出了一檔以孩子為主的脫口秀《潮童天下》,可是競技才藝、脫口秀這樣的固有模式顯然已經不再是新鮮的形式,因此這檔節目也就不溫不火,只能算得上常規。

直到2016年,《了不起的孩子》上線愛奇藝,而2017年初湖南衛視也開播了《神奇的孩子》,同樣定位於萌娃才藝(且才藝是某種特殊的技能),同樣採用“脫口秀+才藝展示”的節目模式,只不過主持人一個是孟非一個是謝娜,但也可以發現兩檔節目雖然有著不錯的戰績——比如《神奇的孩子》就曾三連冠週五黃金檔,可是最終也並沒有造就當年《爸爸去哪兒》那樣的現象級。

於是,從萌娃才藝綜藝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這類型節目的模式十分固定,萌娃為核心,要麼以脫口秀要麼以才藝為切入,想在結構上對這類節目進行創新其實很難。因此,筆者認為節目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引發共鳴,應該更加“走心”,也就是大家看了節目之後能夠收穫什麼?

是看到別人家孩子多厲害?是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可以發掘自己孩子的興趣點?是可以懂得如何打開孩子的眼界?還是可以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而這些可能是《了不起的孩子2》在後續還應該深化的東西,否則節目還是稍顯單調了一些,不是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