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五個超越忠於君王而忠於國家的臣子,個個讓人敬仰

看過《我是特種兵》的人一定記得裡面的一句話“忠於祖國, 忠於人民”, 這是解放軍的一句誓言, 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所宣揚的忠。 而在皇權為大的封建社會, 人們同樣宣揚忠義精神, 不過, 這裡的忠義卻是指忠於君王, 而不是當今的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在忠義精神的宣揚下, 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束縛下, 歷史上因忠義而感動我們的人多何其多, 如因忠義而被封為武聖的關羽, 如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臣子方孝孺。

關羽

關羽、方孝孺的忠義確實感動了我們, 但他們的忠卻是忠於個人, 當然了, 這也是封建統治者最為樂意的。 不過, 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 在忠於君王的理念框束下, 歷史上卻有5個人突破了忠於君王的理念, 上升到了忠於國家的境界。

蘇武(西元前140年——西元前60年)

西元前100年, 身為漢武帝侍郎的蘇武奉命出使匈奴, 誰料匈奴發生內亂,

蘇武一行被扣留, 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蘇武不從而自殺, 卻被救了下來, 無奈的單于只好讓蘇武去今天的貝加爾湖一帶牧羊, 並告訴他這群公羊生了羊羔才能返回漢朝。

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一去就去了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了, 他不曾一刻忘記自己是漢臣,

而漢朝也屢次找匈奴要人, 卻被搪塞過去。 後來, 漢朝使者得到消息, 蘇武終於得以返回大漢。 十九年, 蘇武用十九年在常年冰天雪地的異國他鄉詮釋了什麼是民族氣節, 什麼是忠義。 回到漢朝後, 他受到了所有人的敬仰, 其高尚的民族氣節更是被傳揚至今。

荀彧(西元163年——西元212年)

亂世出英雄, 亂世三國出了很多英雄, 如孫策、曹操、劉備等, 也出了一批忠義之臣, 如千里走單騎的關羽, 忠心護主的典韋等。 不過, 這些忠義之臣僅是忠於自己的主, 但有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荀彧。

曹操

荀彧是郭嘉之後曹操最信任的謀士, 也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曹操對其也甚是鍾愛。 然而, 誰也不曾料到, 這麼一個為曹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卻與曹操分道揚鑣。 而荀彧之所以與曹操分道揚鑣,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反對曹操受九錫、稱魏公。

荀彧

少時讀《三國》到這裡時, 總是不能明白, 荀彧既然忠心輔佐了曹操, 為何最終又與之分道揚鑣。 後來, 慢慢的明白了, 荀彧忠於的是漢室並不是曹操, 而他之所以輔佐曹操是希望其能夠恢復漢室, 誰料, 曹操羽翼豐滿了便想自立門戶甚至是想取代漢室。 到此時, 荀彧才明白, 他忠心輔佐的曹操並不是那個忠臣于漢室的主, 既然不是, 那自己對曹操的一番熱忱也只能就此終止, 分道揚鑣便是最好的選擇。

嶽飛(1103—1142)

西元1142年,一生致力於收復山河迎回二聖的嶽飛在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後帶著不甘離開了這個他所熱愛的國家。嶽飛離開了,但風波亭永遠是我們的痛,同時他的精神卻永遠照耀著我們。

嶽飛

幾百年來,關於嶽飛究竟為何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有說他干預立儲的,有說他不聽高宗的。實際上,嶽飛真正的死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太忠了,忠到讓高宗趙構寢食難安。

嶽飛墓

我都知道,收復山河迎回二聖一直是他的夢想,嶽飛之所以有此夢想,正是由於其突破了終於君王的理念而上升到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的境界所致。當然了,嶽飛在忠於國家的同時也忠於著他的君王高宗趙構,正要直搗金人老巢的他率軍回師覆命便是最好的說明。然而,高宗趙構卻始終容不下嶽飛對國家的忠義,既然容不下,那處死便是,於是,這位滿懷愛國熱情的英雄再一次忠於了他的君王而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文天祥(1236年——1283年)

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政權在謝太皇太后的主持下開城投降了忽必烈,其後,南宋皇室成員及一干大臣皆被帶往元大都。南宋此時已經宣告滅亡,然而,不甘失敗的文天祥等人卻舉起了反元大旗繼續帶領南宋軍民抗擊元軍。不幸的是,文天祥等人最終失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南宋至此徹底滅亡。

陸秀夫雕像

文天祥被俘後被帶往元大都,忽必烈非常看重他的品格,於是想招降他,但文天祥寧死不降,忽必烈於是派出了南宋前宰相留夢炎前來勸說,但沒說幾句話的他就被文天祥說得滿臉通紅而不敢再說話。留夢炎勸說不成後,忽必烈又派出了南宋皇帝宋恭帝,當文天祥看到八歲的“先皇”來到,昔時互為君臣,今日同為階囚。感於此,痛哭流涕,北跪於地,只說了四個字“聖駕請回”,趙顕一看這情形,也只好“噤不得語”。

文天祥

勸降不成後,忽必烈只好忍痛成全文天祥的必死之志。最終,文天祥在獄中寫下那首讓無數英雄志士熱血沸騰的《過零丁洋》後英勇就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文天祥再一次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忠義,什麼是氣節。

於謙(1398年——1457年)

1449年,明英宗在大太監王振的攛掇下率50萬明軍親征蒙古瓦剌,不幸的是,發生了慘劇土木堡之變,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虜。消息傳回京城後,大明朝野立刻陷入了混亂之態。

土木堡之變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於謙勇敢的站了出來,他深知,拯救大明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拯救大明,必須要立新的國君,在與同僚們商議後,他將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扶上帝位,是為明代宗。之後,於謙力排眾議,反對南遷,從而穩定了人心。在穩定朝野後,於謙又緊張的投入到了對瓦剌的反擊戰中,最終,在他的帶領下,大明艱苦的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而無計可施的瓦剌也無奈的放回了被俘的英宗。

於謙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衛戰期間,蒙古瓦剌曾挾英宗來到北京城下,要求於謙打開城門,但於謙以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為由而拒絕了瓦剌,拒放英宗進城。可見,在國家大義面前,于謙超越了忠於君王而上升到了忠於國家的層面。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在奪門之變復辟後,英宗以此為藉口而心安理得的殺了這個曾經“背叛”自己卻忠於大明的英雄。

分道揚鑣便是最好的選擇。

嶽飛(1103—1142)

西元1142年,一生致力於收復山河迎回二聖的嶽飛在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後帶著不甘離開了這個他所熱愛的國家。嶽飛離開了,但風波亭永遠是我們的痛,同時他的精神卻永遠照耀著我們。

嶽飛

幾百年來,關於嶽飛究竟為何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有說他干預立儲的,有說他不聽高宗的。實際上,嶽飛真正的死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太忠了,忠到讓高宗趙構寢食難安。

嶽飛墓

我都知道,收復山河迎回二聖一直是他的夢想,嶽飛之所以有此夢想,正是由於其突破了終於君王的理念而上升到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的境界所致。當然了,嶽飛在忠於國家的同時也忠於著他的君王高宗趙構,正要直搗金人老巢的他率軍回師覆命便是最好的說明。然而,高宗趙構卻始終容不下嶽飛對國家的忠義,既然容不下,那處死便是,於是,這位滿懷愛國熱情的英雄再一次忠於了他的君王而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文天祥(1236年——1283年)

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政權在謝太皇太后的主持下開城投降了忽必烈,其後,南宋皇室成員及一干大臣皆被帶往元大都。南宋此時已經宣告滅亡,然而,不甘失敗的文天祥等人卻舉起了反元大旗繼續帶領南宋軍民抗擊元軍。不幸的是,文天祥等人最終失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南宋至此徹底滅亡。

陸秀夫雕像

文天祥被俘後被帶往元大都,忽必烈非常看重他的品格,於是想招降他,但文天祥寧死不降,忽必烈於是派出了南宋前宰相留夢炎前來勸說,但沒說幾句話的他就被文天祥說得滿臉通紅而不敢再說話。留夢炎勸說不成後,忽必烈又派出了南宋皇帝宋恭帝,當文天祥看到八歲的“先皇”來到,昔時互為君臣,今日同為階囚。感於此,痛哭流涕,北跪於地,只說了四個字“聖駕請回”,趙顕一看這情形,也只好“噤不得語”。

文天祥

勸降不成後,忽必烈只好忍痛成全文天祥的必死之志。最終,文天祥在獄中寫下那首讓無數英雄志士熱血沸騰的《過零丁洋》後英勇就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文天祥再一次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忠義,什麼是氣節。

於謙(1398年——1457年)

1449年,明英宗在大太監王振的攛掇下率50萬明軍親征蒙古瓦剌,不幸的是,發生了慘劇土木堡之變,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虜。消息傳回京城後,大明朝野立刻陷入了混亂之態。

土木堡之變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於謙勇敢的站了出來,他深知,拯救大明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要拯救大明,必須要立新的國君,在與同僚們商議後,他將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扶上帝位,是為明代宗。之後,於謙力排眾議,反對南遷,從而穩定了人心。在穩定朝野後,於謙又緊張的投入到了對瓦剌的反擊戰中,最終,在他的帶領下,大明艱苦的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而無計可施的瓦剌也無奈的放回了被俘的英宗。

於謙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衛戰期間,蒙古瓦剌曾挾英宗來到北京城下,要求於謙打開城門,但於謙以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為由而拒絕了瓦剌,拒放英宗進城。可見,在國家大義面前,于謙超越了忠於君王而上升到了忠於國家的層面。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在奪門之變復辟後,英宗以此為藉口而心安理得的殺了這個曾經“背叛”自己卻忠於大明的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