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六折”的不良資產包被誰買走了?

銀行的不良資產包供給和不良市場資金供給失衡, 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包的“出廠價” 明顯上漲。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得的一份某大行二季度資產包競價情況統計表顯示,

8個省份不良資產包的平均折扣率超46%。 其中, 信達買包的平均折扣率為48%, 最高的為65%;華融的平均折扣率為43%, 最高的為55%。 而浙江省地方AMC拿的一個包折扣率高達70%以上。

據多名不良資產處置業內人士回饋, “六折”範圍逐漸從浙江、廣東、江蘇向福建、雲南、山東以及湖北、湖南、四川等內陸地區擴散。 甚至還出現了以九折以上折扣受讓的情況。 而兩年前的市場, 四大AMC從銀行以本金兩三折受讓不良資產包是常態, 幾乎沒有超過五折。

“現在這個價格。

還是以上述500萬元債權為例, 按照資產包以本金六折, 配資感慨說。

他所說的失之交臂項目, 是此前他所在的產業基金有機會投資一家主營業務連年虧損,

已被銀行打算作為不良資產清理的地方國有鋼鐵企業, 並通過與研究院合作, 向這家鋼鐵企業引入汽車高強度鋼板生產技術, 推動後者業務轉型同時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然而, 正當雙方打算簽訂投資合同之際, 由於新老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分歧, 導致這筆投資最終不了了之。

“這或許也是PE基金參與不良資產投資的縮影。 ”他直言, 在歐美國家, 包括橡樹資本等PE基金專注企業不良資產投資取得相當不錯的業績, 但在中國, PE參與企業不良資產重組似乎顯得舉步維艱。

但他發現, 這並未阻止近年PE基金參與企業不良資產投資的熱情。 這背後, PE基金似乎有著不同的算盤, 有些基金希望向虧損企業提供技術支援推動業務轉型,

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有些基金則看中不良資產背後對應的土地, 希望借機涉足文化旅遊或醫療產業的投資;還有少數基金計畫通過承接地方虧損企業股權債權, 獲取地方政府出資擴大募資範疇。

在多位PE業內人士看來, 無論算盤如何, 參與不良資產投資重組對PE基金無疑構成新的嚴峻挑戰。 究其原因, 不良資產投資和傳統PE投資有著明顯的差異, 一是不良資產投資要求儘早收回現金, 專案週期比PE專案更短;二是處置盤活不良資產需要更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三是不良資產投資屬於逆週期投資, 而PE投資更多是順週期投資;四是中國不良資產投資處理環境尚未完善, PE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

阻力何在?

“其實, 這也是我們基金手筆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 ”曾剛坦言。

具體而言, 當時這家地方國有鋼企已連年虧損, 相關銀行準備按不良債權拍賣相應資產, 在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撮合下, 曾剛所在的基金打算出資逾億元, 聯合一家知名研究院以汽車高強度鋼板生產技術入股, 這家國有鋼企則用生產線與部分資產入股, 共同發起合資公司, 通過業務轉型尋找新利潤增長點, 實現各方共贏。

為了推動這項投資順利落地, 曾剛與基金合夥人協商決定妥善安排國企人員安置、生產線調整、廠房建設、土地使用等問題, 並準備承接這家國企生產線維護折舊以及相應銀行債務。

“這也是PE基金參與企業不良資產投資重組, 必須付出的代價。

”他直言, 所幸的是地方政府對這筆不良資產重組給予較高的政府扶持, 包括安排企業以汽車高強度鋼板生產技術, 向相關部門申請一定額度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與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金, 並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緩解PE基金的出資壓力。

然而, 在相關投資合同即將簽訂之際, 企業新老團隊卻出現經營理念的分歧, 主要是老團隊要求合資公司吸納鋼鐵企業大部分員工並承諾在相當長時間不減員;而新技術團隊則希望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此外, 雙方圍繞鋼鐵企業持有的一塊土地是否出售套現以緩解鋼鐵企業債務壓力, 始終爭論不休。

“最終, 這筆投資就這樣不了了之。 ”曾剛透露, 其實雙方最大的理念差異, 在於PE基金在投資鋼廠時,擬定鋼廠大股東需簽訂2020年回購合資公司股權協定在2016年5月重啟後,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的新途徑再度打開,且受到銀行業的追捧。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7月13日,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了19單不良ABS產品,總規模為205.4億元,涉及的不良資產總額則超過600億元。按計息起始日算,2016年有13單,共計153.8億元;2017年至今有6單,共計為51.6億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不良ABS發行將提速。但年已過半,今年的發行規模僅去年的三分之一,發行提速之說是否並不成立?

“就專案儲備來看,截至7月初,今年立項量已經和去年全年立項量持平,且很多項目已經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正在監管審批通道中,未來發行潛力較大。”對此,中債資信ABS團隊如是解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今年以來發行放緩主要是受年初至今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影響,“這是暫時的現象,一旦資金面放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將會有明顯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良ABS發行的潛力,還與不良ABS發起銀行試點資格的擴容息息相關。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已另有12家銀行獲得不良ABS試點資格,而截至目前,僅有民生銀行一家新入圍的銀行發行了1單產品。

個貸類不良ABS受寵

2016年2月,央行、銀監會等八部委聯合發文,時隔8年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獲得首批試點資格,試點規模為500億元;5月,中行和招行首單產品同一天率先落地。

從單只發行規模來看,國有大行是絕對的主力。去年8月,農行發行一單規模達30.6億元的不良ABS產品,在其他銀行普遍數億元至十幾億元的發行規模中一枝獨秀。這一紀錄於去年12月下旬被工行以40.8億元的金額打破,今年6月底,工行還發行了一隻規模達36億元的產品。

從基礎資產來看,不良ABS已涵蓋企業對公、個人住房、小微、信用卡貸款等多個類型。其中,個人貸款類不良ABS發行量較大。

中債資信ABS團隊對記者表示,發起機構踴躍發行的原因在於銀行有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經營指標和信貸結構、滿足監管要求的動因,對個貸類不良資產出表的要求尤其迫切。

“與對公類不良貸款可以批量轉讓不同,證券化是處置個貸類不良貸款的幾乎唯一途徑,因此個貸類不良資產證券化受到很多發起機構的青睞。”該團隊表示,就目前來看,今年開展不良試點項目大部分是個貸類不良ABS。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基礎資產類型,折扣率不盡相同。

“信用卡類一般是1折多一點,企業對公貸款一般是2-4折,房貸、小微比較高,則一般有4-6折。”北京一位資產證券化市場研究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發行說明書統計發現,205億元的不良ABS對應的入池資產本金已超過600億元。

擴容、提速進行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不良資產證券化擴容試點名單中,即有國開行這樣的政策性銀行,也有民生、中信、光大等股份制銀行,還有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擴容後,獲得發行不良ABS資格的銀行,從6家擴容至18家。

“興業、民生、浦發、浙商等銀行的項目都在儲備中,接下來會陸續發出來。”北京一位資產證券化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儘管股份行、城商行單筆發行規模難以與國有大行抗衡,但數量的大幅增加,對不良ABS放量提供了支撐。

該人士續稱,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大幅走高,二季度以來出現大量信用債推遲或延期發行的情形,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免不了受影響,“有銀行就是因為利率走高,推遲了發行;下半年出現好的發行視窗時,會有更多產品發出來。”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發現,今年以來發行的6單產品中,有3單是在6月27日-28日發行的,而這段時間,正是債券市場利率下行企穩之時。

“就試點以後的市場實踐來看,專業投資者對不良資產的估值和回收有一定信心,也通常看重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相對於其他ABS例如RMBS的利率優勢。”針對部分市場人士對投資端需求不大的質疑,中債資信ABS團隊表示,不良ABS受到銀行、私募、基金以及其他非金融機構等投資者的青睞,優先檔證券發行的利率處於3.00%至5.20%之間,次級檔證券溢價發行現象較為普遍。

四、互聯網切入不良處置 市場待規範 在於PE基金在投資鋼廠時,擬定鋼廠大股東需簽訂2020年回購合資公司股權協定在2016年5月重啟後,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的新途徑再度打開,且受到銀行業的追捧。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7月13日,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了19單不良ABS產品,總規模為205.4億元,涉及的不良資產總額則超過600億元。按計息起始日算,2016年有13單,共計153.8億元;2017年至今有6單,共計為51.6億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不良ABS發行將提速。但年已過半,今年的發行規模僅去年的三分之一,發行提速之說是否並不成立?

“就專案儲備來看,截至7月初,今年立項量已經和去年全年立項量持平,且很多項目已經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正在監管審批通道中,未來發行潛力較大。”對此,中債資信ABS團隊如是解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今年以來發行放緩主要是受年初至今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影響,“這是暫時的現象,一旦資金面放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將會有明顯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良ABS發行的潛力,還與不良ABS發起銀行試點資格的擴容息息相關。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已另有12家銀行獲得不良ABS試點資格,而截至目前,僅有民生銀行一家新入圍的銀行發行了1單產品。

個貸類不良ABS受寵

2016年2月,央行、銀監會等八部委聯合發文,時隔8年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獲得首批試點資格,試點規模為500億元;5月,中行和招行首單產品同一天率先落地。

從單只發行規模來看,國有大行是絕對的主力。去年8月,農行發行一單規模達30.6億元的不良ABS產品,在其他銀行普遍數億元至十幾億元的發行規模中一枝獨秀。這一紀錄於去年12月下旬被工行以40.8億元的金額打破,今年6月底,工行還發行了一隻規模達36億元的產品。

從基礎資產來看,不良ABS已涵蓋企業對公、個人住房、小微、信用卡貸款等多個類型。其中,個人貸款類不良ABS發行量較大。

中債資信ABS團隊對記者表示,發起機構踴躍發行的原因在於銀行有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經營指標和信貸結構、滿足監管要求的動因,對個貸類不良資產出表的要求尤其迫切。

“與對公類不良貸款可以批量轉讓不同,證券化是處置個貸類不良貸款的幾乎唯一途徑,因此個貸類不良資產證券化受到很多發起機構的青睞。”該團隊表示,就目前來看,今年開展不良試點項目大部分是個貸類不良ABS。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基礎資產類型,折扣率不盡相同。

“信用卡類一般是1折多一點,企業對公貸款一般是2-4折,房貸、小微比較高,則一般有4-6折。”北京一位資產證券化市場研究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發行說明書統計發現,205億元的不良ABS對應的入池資產本金已超過600億元。

擴容、提速進行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不良資產證券化擴容試點名單中,即有國開行這樣的政策性銀行,也有民生、中信、光大等股份制銀行,還有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擴容後,獲得發行不良ABS資格的銀行,從6家擴容至18家。

“興業、民生、浦發、浙商等銀行的項目都在儲備中,接下來會陸續發出來。”北京一位資產證券化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儘管股份行、城商行單筆發行規模難以與國有大行抗衡,但數量的大幅增加,對不良ABS放量提供了支撐。

該人士續稱,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大幅走高,二季度以來出現大量信用債推遲或延期發行的情形,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免不了受影響,“有銀行就是因為利率走高,推遲了發行;下半年出現好的發行視窗時,會有更多產品發出來。”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發現,今年以來發行的6單產品中,有3單是在6月27日-28日發行的,而這段時間,正是債券市場利率下行企穩之時。

“就試點以後的市場實踐來看,專業投資者對不良資產的估值和回收有一定信心,也通常看重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相對於其他ABS例如RMBS的利率優勢。”針對部分市場人士對投資端需求不大的質疑,中債資信ABS團隊表示,不良ABS受到銀行、私募、基金以及其他非金融機構等投資者的青睞,優先檔證券發行的利率處於3.00%至5.20%之間,次級檔證券溢價發行現象較為普遍。

四、互聯網切入不良處置 市場待規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