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人數最少的幾個民族,有的不及正常一個村的人數

塔塔爾族:約3600人

塔塔爾族主要分佈于新疆, 在國外也稱為韃靼人(韃靼族也是俄羅斯聯邦第二大民族), 塔塔爾族屬於歐羅巴人種白海-波羅的海類型, 中國塔塔爾族由於和維、哈等民族通婚, 人種特徵並不具代表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塔塔爾族有3556人, 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國塔塔爾族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等地區人數較多。 比較集中分佈在烏魯木齊、伊寧、塔城、奇台、吉木薩爾、阿勒泰、昌吉等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大泉塔塔爾鄉是全國唯一的以塔塔爾族為主體的民族鄉。

珞巴族:約2300人

珞巴族總人口約60萬。 其中在中國生活的有2300餘人 。 珞巴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起察隅, 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 主要從事農業和狩獵 。 珞巴族有自已的語言, 基本上使用藏文, 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 直到20世紀中期, 珞巴族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 至今還在沿襲 。 珞巴族依靠祖輩相傳的口頭傳說, 延續著自已的文化傳統 。

赫哲族:約5400人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

赫哲族起源於東海女真赫哲部落。 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市、饒河縣、撫遠市。 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錦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 因分佈地區不同, 從而有不同的自稱。 居住在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 居住在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 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奧”。

獨龍族:約7000人

舊稱“俅人”。 分佈于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 位於高黎貢山以西, 但當利卡山以東, 設立獨龍江鄉, 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 現約有7000人。 使用獨龍語, 沒有本民族文字。

鄂倫春族:約9000人

生活在我國東北部地區大興安嶺山林地帶, 是狩獵民族, 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 使用鄂倫春語, 鄂倫春語屬阿勒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 沒有文字。 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 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這些民族人數雖然少,但是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正因為多民族的文化不同,也讓我們偉大的中華文化更加燦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這些民族人數雖然少,但是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正因為多民族的文化不同,也讓我們偉大的中華文化更加燦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