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碑帖大觀之 鮮於樞《草書韓愈石鼓歌》

《石鼓歌》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作品, 鮮於樞所書該詩是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 據介紹, “石鼓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刻字文字,

唐初出土, 名聲不著, 韓愈作《石鼓歌》以彰顯, 推為國寶。

鮮於樞《石鼓歌》是元代書壇巨擘, 對後世草書影響至深。 其草書的《石鼓歌》用筆中鋒直下, 稍斂毫芒, 圓勁豐潤, 渾雄樸茂而凝重, 淋漓酣暢中蘊含著森嚴規矩。 據瞭解, 此卷不僅是墨寶巨珍, 更是書家法帖。 據介紹, 鮮於樞寫《石鼓歌》傳世有兩本, 一部作於元大德五年, 現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其二為本卷, 是鮮氏書藝成熟期的完美之作, 其紙墨完潔, 較“大都會本”的絕筆之作, 更勝一籌。

《草書韓愈石鼓歌》卷引首有羅廷琛所書“元鮮于伯機書石鼓歌真跡, 岳雪樓藏”數字, 從中可知, 此卷曾經“岳雪樓”收藏過, 即為清末大收藏家孔宙(字熾庭)收藏過, 卷尾有清初“四大鑒藏家”之一曹溶所題寫的跋語,

曾經他收藏過, 其身價倍增。 其後又有孔宙的題跋, 說明此卷經過清代二個大收藏家的收藏, 其價更不虛傳。 孔宙的藏品經由他的兒子孔廣鏞、廣陶編著的《岳雪樓書畫錄》五卷出版。 廣鏞號懷民, 其弟廣陶字鴻昌, 號少唐, 廣東南海人。 清咸豐、同治(1851-1874)間人, 其父宙編修, 嗜好書畫, 收藏甚富。 孔氏兄弟篤守家業, 複增購不少, 遂將家藏書畫著錄彙編成書, 書前有咸豐十一年(1861)陳其錕敘和黎兆棠序。 錄自唐人寫經, 終於明末, 按時代為序, 共一百三十九件, 所收作品中頗多歷代名跡。 此件即為其中重要藏品之一。

鮮於樞墨寫《石鼓歌》傳世有兩本, 一部作於元大德五年(1301), 現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其二為本卷, 乃鮮氏書藝成熟期的完美之作,

其紙墨品相完潔, 較“大都會本”的絕筆之作, 更勝一籌。 明書家、文學家陸深題跋言道:“石鼓文字奇也, 韓此詩又奇, 困學書此, 力與之敵, 又奇也。 ”如此評價可謂相當中肯。 明清以來, 此本流傳有緒, 上鈐“鮮於”、“困學齋”印, 明人陸深、曹溶、清人羅天池、孔廣陶、胡璧城等十數家跋及鈐印, 並著錄于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孔廣陶《岳雪樓書畫錄》、《中國書法大成》第四冊等六部書畫彙編著作。

1999年10月31日該卷現身于香港蘇富比拍場, 預估價為250萬~300萬港元, 以684萬港元成交;2004年6月26日再度由北京翰海推出, 採估價待詢, 由人民幣700萬元起拍, 最終以人民幣4,620萬元成交, 打破了宋米芾《研山銘》手卷3300萬元的中國書畫第一高位的紀錄, 高居書法拍賣排行榜的首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