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遺失的美好|當車燈翻起,請叫我“靈魂車手”

本文是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

撰文 ✎ 溜溜

在汽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有很多經典的設計被大眾所追捧。 這些奇思妙想, 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師們的腦洞之大, 因為在裡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對汽車的熱愛。 儘管它們有的因為安全問題或者製造、維修成本等原因最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卻讓汽車的發展歷史變得更加豐滿。

說到“經典但又被淘汰”的汽車設計, 翻燈【Pop-up燈】絕對是汽車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 對於不少90後車迷, 一部《頭文字D》不僅讓人記住了AE86, 也記住它上下跳動炫酷的翻燈。 這種從70至90年代初流行起來的大燈設計,

現在看來依然非常經典。

起源於美國

翻燈的歷史要從1930年開始說起。 在汽車蓬勃發展的年頭, 走在時代最前線的設計師都絞盡腦汁, 希望打造出與眾不同的車型, 其中就包括美國著名汽車設計師GordonBuehrig。 這位汽車設計大碗可不簡單,

從帕卡德到杜森伯格, 再到奧本, 不少美式豪車均出自他手。

1935年, Gordon Buehrig帶領設計團隊研發了著名的柯德 810車型, 這是第一款擁有獨立前懸架和前驅的美國汽車, 也是世界第一款搭載隱藏式頭燈的車型。 這款風格極為獨特的車型可以手動將頭燈隱藏在前翼子板內, 基於這種設計, 前格柵與翼子板之間更加簡潔開闊, 造型也更顯流暢, 比當時馬路上任何一款車都要犀利搶眼。

柯德 810首次在1935年紐約車展亮相, 其首創的隱藏式頭燈設計引起一位路人的注意, 那就是通用著名設計師Harley Earl。 三年後, 他推出了世界第一款概念車Y-Job。 在這款夢幻車上, Harley Earl使用相同的手法將“雙眼”隱藏。

Y-Job的概念被底特律汽車人們競相學習。 終於概念變成現實, 1942年克萊斯勒旗下品牌DeSoto首次將隱藏式頭燈應用在量產車上。 但好景不長, 在二戰後的汽車黃金年代, 隱藏式頭燈無論在技術還是造型上並不算主流, 而且在許多人眼中, 這不過是獵奇的選裝設備。 在整個50年代的車型裡面, 量產車再也沒有出現隱藏式頭燈的設計,

而42年的DeSoto成為了“經典車時代”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隱藏式大燈的守護者。

成也蕭何

在沉寂十多年後, 隱藏式大燈終於迎來了新的春天。 1940年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規定, 一切在美國市場銷售的車型必須是兩個7英寸的圓形大燈,

且必須採用封閉式光束大燈。 而到了1968年, 法規持續變態ing, 不僅限制了燈光前方不得有任何的遮擋物(也就是燈罩), 並且高度不得低於24英寸。 這次, 整個市場怨聲載道, 本可以很美且降低風阻的燈罩被車企紛紛拆了下來。 這條嚴苛的、極度反空氣動力學的法規, 無疑成了汽車設計進步的攔路虎。

這個時候, 一度被人們遺忘的隱藏式大燈又被挖掘了出來, 大家又開始將各自的“媚眼”放在前臉當中, 尤其是當時以造型至上的通用汽車。 這種圓形大燈設計非常巧妙, 不用時可以安安分分隱藏在車身內, 減小圓形立燈帶來的空氣阻力;到了要用的時候, 炫酷地往外一彈, 時尚又拉風, 特別符合六十年代高調的科幻感覺。

1962年蓮花率先推出Elan車型,採用了上翻式頭燈,完美兼顧了造型和實用性。隨後各大車企紛紛效仿。1963年款克爾維特Sting Ray採用旋轉式隱藏頭燈,1965年款別克Riviera GS的頭燈則藏在全尺寸格柵背後,採用一種極其獨特的對開式擋板將頭燈隱藏起來。

隨後,翻燈設計達到了頂峰,不僅是為了造型需求而存在,出於空氣動力學的考慮,基本主流廠商的性能車都採用了這一項設計。從80年代到90年代,翻燈設計開始在超級跑車和GT跑車中廣泛流行,譬如1968歐寶GT、1973薩博Sonett III、第一代馬自達RX-7、76-88保時捷924、寶馬M1還有法拉利308GTB。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保時捷,由於其管用的圓形頭燈在結合了外翻式設計後,極具仿生特色的“蛙眼”成了保時捷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特徵。

隨著前驅GT coupe跑車在80年代開始流行,它們也採用了同樣的翻燈設計使它們看上去頗有純種跑車的范兒,譬如86款豐田Celica 、88款本田Perlude、88款福特Probe、90款三菱Eclipse等。

敗也蕭何

遺憾的是,那些讓翻燈大行其道的惡法,最終在1992年被取消,失去了“政策光環”的翻燈頓時失去了底氣。

最大的問題在於翻燈的高故障率。由於翻燈的造型千變萬化,結構相對複雜,常常會發生機械失靈故障,由此帶來諸多安全問題。其次,由於翻燈更易於和行人脛骨膝蓋等薄弱位置接觸,從而對行人造成傷害。在各種形式嚴格規定的車輛和行人法規下,翻燈已經找不到任何存留的餘地。過高的製造成本也讓翻燈在各式各樣的大燈設計中失去了競爭了,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翻燈的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蓮花Esprit和克爾維特C5的設計中。蓮花和克爾維特分別在62年和63年開始了跑車翻燈的潮流,而在2004年,隨著在蓮花Esprit和克爾維特C5的推出,翻燈設計再也沒有在量產車中出現過。

可謂成也法規、敗也法規。翻燈設計是因法規而流行起來,但又因為法規而流入歷史長河,確實很遺憾。如今一些向經典致敬的設計開始流行起來,譬如日產Juke、Jeep自由光和領克採用的分體式大燈,被視為翻燈在新時代下的一種演變。雖然少了關鍵的“靈魂眨眼”,但在安全和可靠性之下,分體式大燈或許會像翻燈一樣,引領下一代潮流。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雅斯頓 |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版權授權請郵件聯繫我們吧:)

1962年蓮花率先推出Elan車型,採用了上翻式頭燈,完美兼顧了造型和實用性。隨後各大車企紛紛效仿。1963年款克爾維特Sting Ray採用旋轉式隱藏頭燈,1965年款別克Riviera GS的頭燈則藏在全尺寸格柵背後,採用一種極其獨特的對開式擋板將頭燈隱藏起來。

隨後,翻燈設計達到了頂峰,不僅是為了造型需求而存在,出於空氣動力學的考慮,基本主流廠商的性能車都採用了這一項設計。從80年代到90年代,翻燈設計開始在超級跑車和GT跑車中廣泛流行,譬如1968歐寶GT、1973薩博Sonett III、第一代馬自達RX-7、76-88保時捷924、寶馬M1還有法拉利308GTB。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保時捷,由於其管用的圓形頭燈在結合了外翻式設計後,極具仿生特色的“蛙眼”成了保時捷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特徵。

隨著前驅GT coupe跑車在80年代開始流行,它們也採用了同樣的翻燈設計使它們看上去頗有純種跑車的范兒,譬如86款豐田Celica 、88款本田Perlude、88款福特Probe、90款三菱Eclipse等。

敗也蕭何

遺憾的是,那些讓翻燈大行其道的惡法,最終在1992年被取消,失去了“政策光環”的翻燈頓時失去了底氣。

最大的問題在於翻燈的高故障率。由於翻燈的造型千變萬化,結構相對複雜,常常會發生機械失靈故障,由此帶來諸多安全問題。其次,由於翻燈更易於和行人脛骨膝蓋等薄弱位置接觸,從而對行人造成傷害。在各種形式嚴格規定的車輛和行人法規下,翻燈已經找不到任何存留的餘地。過高的製造成本也讓翻燈在各式各樣的大燈設計中失去了競爭了,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翻燈的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蓮花Esprit和克爾維特C5的設計中。蓮花和克爾維特分別在62年和63年開始了跑車翻燈的潮流,而在2004年,隨著在蓮花Esprit和克爾維特C5的推出,翻燈設計再也沒有在量產車中出現過。

可謂成也法規、敗也法規。翻燈設計是因法規而流行起來,但又因為法規而流入歷史長河,確實很遺憾。如今一些向經典致敬的設計開始流行起來,譬如日產Juke、Jeep自由光和領克採用的分體式大燈,被視為翻燈在新時代下的一種演變。雖然少了關鍵的“靈魂眨眼”,但在安全和可靠性之下,分體式大燈或許會像翻燈一樣,引領下一代潮流。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雅斯頓 |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版權授權請郵件聯繫我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