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山西焦化產業:智慧升級帶來新機遇

編者按

作為一個重工業能源大省, 焦化、鋼鐵、電力等傳統產業在我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潛力。 2009年開始焦炭價格一直走低, 一度超過了業界預期。 由於焦化行業的特殊性, 焦爐一旦生產就不能停, 否則動輒上億元的爐子就會報廢。 所以, 省內的焦化企業雖然虧損, 但“硬著頭皮幹”是唯一選擇, 企業對於產業轉型、產品升級的需求日益迫切。 6月28日, 省經信委、省科技廳共同主辦的山西省焦化產業推進大會暨“精細化智慧配煤系統”推介會, 成為我省焦化行業謀求專業化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集中反映,

也讓一直陷入困境的焦化產業看到了希望。

山西發展靠工業助推, 山西轉型的關鍵也在於工業。 寒冬市場所致, 山西傳統產業深受衝擊。 在新興製造業異軍突起的同時, 山西也加快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速度, 以煤、焦為典型, 近幾年我省秉持“高碳產業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迴圈發展”的原則, 以迴圈經濟改造提升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 傳統產業實現優化升級, 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配煤約占焦化企業生產成本的60%, 能否有效控制配煤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省經信委、省科技廳共同主辦的山西省焦化產業推進大會暨“精細化智慧配煤系統”推介會6月28日在省城太原舉行,

雖是烈日炎炎, 這場大會卻讓與會人員感受到了一絲清涼:會上基本厘清了我省焦化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大資料基礎上搭建起來的智慧化配煤系統得以推動整個行業的降本增效, 從而實現產業升級, 這, 也應該是整個傳統行業未來的發展軌道。

01

優勢:

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焦化產業是山西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作為全國最大、最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 近年來我省焦炭年產量9000萬噸左右, 約占全國市場的19%;外運焦炭6000萬噸左右, 約占國內省際間調運量的70%;年出口焦炭約750萬噸, 約占全國出口量的90%(以貨源地計算), 均位居全國第一, 同時, 焦爐煤氣、焦化粗苯、煤焦油等化產品產量也位居全國第一。 可以說,

在全國焦化行業中, 山西具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中國焦炭看山西。 產量之大也賦予我省焦化產業於全國所具有的試點和引領作用, 許多產業政策、行業標準、先進技術均在全國得到推廣。 2005年, 我省焦化行業就已完成全面清理整頓, 2009年又率先建立了政府讓位于市場配置資源的產能置換制度, 2013年完成了行業兼併重組, 近十年來累計淘汰1.2億噸焦化產能, 是全國唯一未新增產能的重工業, 成為國家制定化解產能嚴重過剩政策的重要調研學習對象。

會上, 省經信委副巡視員王黎紅宣佈了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去年下半年以來,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推動下, 全省工業經濟逐步企穩回升, 焦化行業也迎來了多年少有的強勁發展勢頭,

焦炭產量大幅增長、價格總體平穩、效益持續改善, 結束了自2009年以來連續8年的全行業虧損狀態, 從今年開始扭虧為盈。

2

不足:

行業仍面臨多重挑戰

“儘管行業發展實現了重大轉折, 但還是要清醒地看到, 我們尚未從根本上走出困境, 實現全面扭虧脫困依然任重道遠。 ”王黎紅說。

對此, 省焦化行業協會專家徐占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 目前看來, 我省焦化行業還面臨多重挑戰, “產能與產量在全國的比重在逐年下滑, 現有企業開工率低於周邊地區30%以上, 在周邊地區保持盈利的情況下, 我省焦炭普遍連年虧損。 此外, 環保壓力也在逐步增加, 融資發展後勁乏力, 這些硬約束在短期內也是難以改善的。

這些似乎已成為整個行業的通病。 從全國範圍來看, 焦化產業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明顯不足, 新增焦化產能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短期內還難以化解。 國內產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鋼鐵需求增長明顯減弱, 下游焦化行業的供需矛盾仍將普遍存在, 價格低位徘徊態勢在短期內難以緩解。

而對於山西焦化產業來說, 最大的劣勢就是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較少, 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 企業管理、科技研發、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轉型升級步伐仍需進一步加快。 針對這些問題, 省經信委已出臺《山西省焦化產業2017年行動計畫》, 各項政策也在加緊佈局。

3

方向:

智慧升級帶來新機遇

焦化產業如何轉型?往哪個方向轉?我省近年來出臺的各項政策已經明確, 焦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化解產能過剩,二是有序引導產業鏈延伸,由生產冶金焦轉向化工焦、清潔燃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此次還專門提出了圍繞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推動“互聯網+焦化”專案的落實。

在推進大會上,省經信委向全行業推介了“精細化智慧配煤系統”,此舉被譽為我省以工業大資料提升行業競爭力的試水之舉。這套系統的開發與工程示範專案由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西汾渭能源開發諮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共同完成。

“配煤約占焦化企業生產成本的60%以上,能否有效控制配煤成本,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該系統的開發與工程示範專案首席專家、太鋼集團不銹鋼公司研究院的齊洪濤向記者介紹說,專案研究成果已在太鋼及其他示範基地進行生產實踐,結果喜人,不僅使焦炭產品的品質更為穩定,還取得了平均降低配煤成本每噸20-50元的成果。

“這套系統在焦炭品質預測中,首次引入了成煤期、煤灰成分等指標,參數全面、理論獨特,其推廣和使用將對傳統配煤理論和方法產生重大影響,可全面提高焦化行業的競爭力。”山西汾渭能源開發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毅軍說,他們十餘年來堅持對不同地區、品種、體質的煤礦個體實地調研採樣化驗,並定期對各地區煤田勘探地質報告資料進行收集,“通過大量地質報告資料、煤樣分析資料等研究,我們對每一個礦區、煤礦的煤層灰分、硫分及其它參數的變化規律都做了分析,進而完成了中國煤礦煤質資料庫的建設,目前完成生產及建設煤礦共計4787座,產能合計45.36億噸。”

“下一步,我省將大力推動精細化配煤技術在山西焦化企業的普及和應用,通過精細配煤、智慧控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品質效益。”王黎紅說。

作者:王蕾

責編:小白

焦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化解產能過剩,二是有序引導產業鏈延伸,由生產冶金焦轉向化工焦、清潔燃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此次還專門提出了圍繞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推動“互聯網+焦化”專案的落實。

在推進大會上,省經信委向全行業推介了“精細化智慧配煤系統”,此舉被譽為我省以工業大資料提升行業競爭力的試水之舉。這套系統的開發與工程示範專案由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西汾渭能源開發諮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共同完成。

“配煤約占焦化企業生產成本的60%以上,能否有效控制配煤成本,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該系統的開發與工程示範專案首席專家、太鋼集團不銹鋼公司研究院的齊洪濤向記者介紹說,專案研究成果已在太鋼及其他示範基地進行生產實踐,結果喜人,不僅使焦炭產品的品質更為穩定,還取得了平均降低配煤成本每噸20-50元的成果。

“這套系統在焦炭品質預測中,首次引入了成煤期、煤灰成分等指標,參數全面、理論獨特,其推廣和使用將對傳統配煤理論和方法產生重大影響,可全面提高焦化行業的競爭力。”山西汾渭能源開發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毅軍說,他們十餘年來堅持對不同地區、品種、體質的煤礦個體實地調研採樣化驗,並定期對各地區煤田勘探地質報告資料進行收集,“通過大量地質報告資料、煤樣分析資料等研究,我們對每一個礦區、煤礦的煤層灰分、硫分及其它參數的變化規律都做了分析,進而完成了中國煤礦煤質資料庫的建設,目前完成生產及建設煤礦共計4787座,產能合計45.36億噸。”

“下一步,我省將大力推動精細化配煤技術在山西焦化企業的普及和應用,通過精細配煤、智慧控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品質效益。”王黎紅說。

作者:王蕾

責編:小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