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漢陽歷史文化精粹——晴川書院(下)

晴川書院設“山長”一人。 山長既是書院講學者, 又總領院務, 只有在當時學界有名氣的人才能擔任。 書院還聘請學者、退職官員(科舉考試取得過功名的)擔任主講。 晴川書院仿效白鹿洞等有名書院, 治學嚴謹, 賞罰分明, 鼓勵學子探究學問。 清末光緒年間, 著名學者、教育家王葆心曾經擔任晴川書院山長。 他國學功底非常深厚, 親自講學。 當時晴川書院揚名荊楚。

清咸豐年間, 漢陽城蒙戰亂, 被毀之處甚多, 晴川書院亦不能倖免。 戰亂過後, 漢陽府知府率僚屬集資重建。

與晴川書院相鄰還有一所書院, 那就是“鳳山書院”。

它位於鳳棲山(今鳳凰山)南麓梅岩處(漢陽府學後), 原是明朝兩位知名學者讀書的地方。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副憲江蘩的後裔捐給漢陽縣, 設立縣屬鳳山書院, 招收學子。

據《湖北通志》, 湖北全省共有書院187所, 漢陽府有13所。

20世紀初, 清末新政。 清政府頒佈新學制, 廢止科舉考試制度, 推行近代教育體制, 開辦新式學堂。 在這次教育體制轉軌中, 漢陽由於原有基礎較好, 所以轉型較快, 水準較高。

1904年, 晴川書院改制為“漢陽府中學前堂”, 鳳山書院改制為“漢陽府中學後堂”。 1905年, 漢陽府中學前堂開學, 設漢陽府中學堂與漢陽府師範學堂。 兩年後, 漢陽府中學前堂改為漢陽府中學堂(後堂停辦, 改為陽夏高等小學堂)。 此外, “漢黃德道師範”(道,

是省級以下的行政區劃。 漢陽府、黃州府、德安府合為漢黃德道)也設於漢陽府師範學堂附近的三槐嶺。 在開設的課程中, 漢陽府中學堂仍然保留了專門講授孔子學說的“經學”, 以及“史學”、“算學”等, 還新開設了地理、外語、體操、圖畫、手工等課程。 學生的學習不再以科舉考試為目標, 而是重在學習實用的知識。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 漢陽教育完成了從古老的教育體制向近現代教育體制的轉變。

1912年(民國元年), 官立中學改省轄。 湖北省將漢陽府中學堂更名為“晴川中學”, 學校實施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的“注重道德教育, 以實業教育、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 開設了修身、國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制、經濟、圖畫、手工、樂歌、體操等課程,

學制為四年。 首任校長為著名書法家、學者宗彝。

此後, 這所學校多次改名。 1946年, 校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中學”。 1953年, 定名為“武漢市第三中學”。

【人物春秋】晴川書院山長王葆心

王葆心(1868—1944年), 字季薌, 自幼勤奮好學,

曾在科舉考試中, 學冠諸生。 他擔任晴川書院山長, 使書院名聲大振。 1903年赴禮部任職, 曾任京師書報局總纂、京師優級學堂教習。 辛亥革命後, 他擔任北京圖書館總纂, 後來回到湖北, 擔任湖北國學館館長, 武昌高等師範、武漢大學教授, 湖北通志館館長。

王葆心著有《續漢口叢談》、《再續漢口叢談》等。

1944年王葆心去世。 董必武(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 新中國成立後,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題寫挽聯:“楚國以為寶, 今人失所師。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