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最具傳統元素的古琴音樂會亮相2017杭州(國際)音樂節

一幕屏風、一束蘭花、一把古琴、一陣回音。

由著名古琴演奏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龔一領銜的本屆音樂節唯一一場“中國風”音樂會——“鳳鳴母音”古琴名家音樂會, 7月12日登陸杭州大劇院音樂廳, 為廣大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朋友們獻演全套的古琴作品。

“鳳鳴母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摒棄華麗的舞美和佈景, 僅用一幕屏風、一盆蘭花、中式的桌椅上的一把古琴, 營造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文房意境, 讓聽眾瞬間走進古琴的世界。 “這樣一種簡潔的佈置, 可以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到古琴演奏中, 同時保留了古琴的原汁原味。 ”古琴名家陳成渤說。

古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絃樂器, 有三千年以上歷史。 古琴音域寬廣, 音色深沉, 餘音悠遠。 在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上, 古琴曲作為其中的表演曲目被世人認識和銘記。 “鳳鳴母音”是由杭州太音琴社發起,

聯合各單位, 在杭州舉行國內外古琴名家系列音樂會的一個文化專案。 從2017年2月開始, 已經在杭州舉行5場音樂會, 龔一、李鳳雲、唐健垣等著名古琴家都曾閃亮杭州音樂界。

這次亮相2017杭州(國際)音樂節的“鳳鳴母音”古琴名家音樂會由中國棋院杭州分院承辦, 是音樂節十場駐場演出中擁有中國傳統元素最多的演出。 古琴作為“國樂”的代表, 加入2017杭州(國際)音樂節, 擴大了音樂節的範圍, 涵蓋了東西方元素。

古琴音樂會區別於交響樂演出, 很少有協奏和合奏, 大部分以獨奏的形式表演。 在這場“鳳鳴母音”古琴名家音樂會上, 有兩部作品邀請到了天津音樂學院的笛簫演奏家王建欣, 在古琴的表演中加入了“簫”的元素。 古琴與簫合奏, 空靈淡雅, 回味綿長。 演奏完畢後, 整個音樂廳還沉浸在古琴與簫營造的空遠意境中, 韻味無窮。

本次古琴名家音樂會, 從地理位置和演員陣容上看, 可以稱之為“東西南北中”——古琴名家音樂會。 東部的是來自上海的古琴名家龔一、杭州的陳成渤;西部是來自成都的古琴名家曾成偉;南部的是遠道而來的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北部的是天津的古琴名家李鳳雲、王建欣;中部是來自合肥的古琴名家劉赤城(劉老師原來長居合肥,

現居杭州, 可以算是來自中部)。 五湖四海的古琴名家濟濟一堂, 演繹包括《廣陵散》、《瀟湘水雲》、《醉漁唱晚》等諸多中國古琴名曲, 同時還選取了一些個人重新打譜的曲目, 其中就有古琴名家陳成渤打譜的南宋浙派古琴獨奏曲《烏夜啼》, 這也是南宋浙派古琴的代表曲目。

2017杭州(國際)音樂節共有10場演出, 下一場演出在7月14日, 由中央歌劇院傾情演繹的舞臺版《圖蘭朵》將登陸杭州大劇院, 參演人員近200位, 排練耗時長, 道具投入大, 所有的佈景都從北京運到杭州,

舞美效果驚豔。 這將是本屆音樂節最大型、最精美的演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