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奶牛振興之路還很漫長,何時才能真正“牛”起來?

近年來, 在國際市場衝擊和國內有效需求逐漸飽和的雙重打壓下, 原奶收購價格的持續低迷, 使得全國奶牛養殖行業進入微利或虧本時代, 難以形成“牛”市。

一、奶牛養殖模式轉變

各奶牛養殖大省在地方政府扶持下, 切實把發展奶牛產業作為推動農牧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 奶牛養殖業逐漸向高標準、集約化方向邁進。

1、奶站和散戶退市現象嚴重

隨著生鮮乳銷路不暢、乳品企業收購標準不斷提高、奶牛養殖效益不斷下滑, 各地奶站和散養戶退市現象嚴重。

2、奶牛飼養成本小幅回落

2016年, 隨著國家取消玉米臨儲糧政策, 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 受此影響, 養殖戶的養殖成本略有回落。 經養殖戶測算, 目前奶牛產奶成本約為3.1-3.2元/公斤, 玉米價格的降幅會拉低奶牛每公斤產奶成本0.1-0.2元。

3、奶牛養殖效益急劇下滑

儘管飼養成本略有下降, 但是持續低迷的奶價、收購企業的限量收購以及奶牛市場有價無市的局面無疑讓飼養成本的降幅變得毫無意義。

4、鮮奶收購實行限量制

2017年初, 收購企業對鮮奶實行限量收購, 各養殖戶剩餘部分鮮奶自行處理。 這部分要麼被養殖戶賤賣給散戶,

要麼餵養了小牛。 限量政策的實行相當於收購企業變相降低了鮮奶收購價格。

5、養殖收益進入“微利時代”

目前, 養殖戶的利潤僅為0.5元/公斤。 若按照日產5噸鮮奶的奶牛場為例, 養殖規模一般在450頭左右, 投資近千萬元, 一年的利潤僅為90萬元, 若扣除各種成本, 實際利潤在50萬元左右。

二、奶牛行業發展競爭激烈

1、國際市場的強力衝擊

據我國農業部報告顯示, 2016年全年我國進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約1500萬噸, 超過全國用奶需求量的30%。 若按照國內奶牛平均單產6噸/年來計算, 進口乳品折算的原奶相當於250萬頭奶牛的年產奶量。

2、國內市場有效需求難增長

目前國內市場對乳品需求呈現兩難的態勢。 一是城鎮居民需求難以提升,

城鎮居民對乳品的需求基本飽和。 二是廣大農村需求難以調動, 由於飲食習慣及生活水準的原因, 農村居民對於乳品的需求量一直呈現不溫不火的態勢, 短期內難以改變。

3、進口乳品競爭壓力大

由於乳品行業發達的國家十分適宜發展大牧場養殖業, 政府對養殖有很多優惠的政策, 使得乳品產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據測算, 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 國內奶牛養殖行業的盈虧點為年產6噸的奶牛。 而國外僅為4噸。 由此可見, 國內乳品行業很難具備競爭能力。

4、國內乳品行業口碑差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 國產奶業遭受沉重打擊, 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信心陷入低谷。 目前國內奶業面臨重大挑戰,

新增消費中的八成被進口產品所佔據。

三、如何才能讓奶牛行業真正“牛”起來?

1、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

現階段國內原奶價格高於國際, 主要是成本所致。 在目前國內的大環境下, 中國奶牛養殖成本不可能像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那麼低, 只有配套設施完善起來, 建立起以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為主的中國奶牛養殖, 原奶價格未來在國際上才能具備比較競爭優勢。

2、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人均消費量

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 讓更多的居民認識到乳製品的營養價值。

3、積極發展乳製品深加工

儘管現階段奶牛養殖仍有利潤空間, 但是政府和養殖戶要對市場具有前瞻性, 通過對市場的準確把握, 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

通過發展和壯大本地品牌和引進知名品牌,拓寬鮮奶的銷售管道,確保奶牛養殖市場的健康發展。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養殖戶進行乳製品深加工,轉變傳統的鮮奶供應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讓奶牛真正“牛”起來!

通過發展和壯大本地品牌和引進知名品牌,拓寬鮮奶的銷售管道,確保奶牛養殖市場的健康發展。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養殖戶進行乳製品深加工,轉變傳統的鮮奶供應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讓奶牛真正“牛”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