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秘的唐卡藝術:遠古的雪域聖經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它類似於漢族地區的卷軸畫, 多畫於布或紙上, 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 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 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 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 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 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 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繡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繪製極為複雜, 用料極其考究, 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 色澤豔麗, 經久不退, 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 唐卡在內容上多為西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

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 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 寄託著藏族人民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

唐卡的發展及流派

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 唐卡的起源無從考證。 藏族的繪畫藝術早在藏王松贊干布(西元7世紀)以前,

就在西藏各地產生。 據《大昭寺志》載,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 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畫像, 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幅唐卡。 相傳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內。 作為科學考證, 這些傳說恐怕還不足為據。 但就繪畫藝術而言, 最早可追溯到卡若新石器時代, 到吐蕃王朝時期, 繪畫藝術已臻完善。 由於唐卡受紙張、絲綢、布匹等材料保存年代的限制, 傳說中吐蕃時期就已有的唐卡現已很難見到。 但從拉薩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眾多寺院的壁畫上, 可以證實當時藏族繪畫藝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因此可以推斷, 唐卡作為壁畫的延展, 最遲也在西元7世紀中葉以前就已出現。
早期唐卡因經過朗達瑪的滅佛, 已無跡可尋;現存唐卡除有少數宋元時期的作品外, 大多都是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時的集體作品。

現在能見到的較早的唐卡作品, 是西元11世紀在著名高僧阿底峽臨終前, 其弟子格西·那措譯師托尼泊爾畫師繪製的阿底峽肖像“無越馬”(dbu-yon-ma)的一幅唐卡, 並在唐卡背面撰有讚頌詞80句, 由那措譯師親自編寫, 該唐卡過去作為熱振寺的鎮寺之寶一直保存在寺內。

現代唐卡藝術發展更加完善和規範化, 西藏大學成立了藝術系, 設置了藏畫專業。 有很強的教學班子, 在繼承藏族傳統繪畫技法上, 還吸收東西方各種繪畫精華, 不斷創新, 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新一代的藝術繪畫人才。

由於佛教在藏區的普及性,

大部分唐卡都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 唐卡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珍寶, 也是西藏文化藝術成就的代表,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唐卡的內容

唐卡包括的內容極為廣泛:有反映藏傳佛教和各種神靈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學成就的藏醫、藏藥、天文曆算唐卡;有記載歷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記錄人物的傳記唐卡。

這些唐卡上的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 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藝、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堪稱是形象的百科全書。 這些精湛的藝術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詩。

唐卡的分類

按照製作方法和所用材料來區分,唐卡主要有兩大類:以絲絹綢緞為材料,用刺繡、編織、拼貼或套版印刷等方式製成的叫做“歸唐”(gol-thang);而用顏料在畫布上繪製的則叫做“遲唐”(vbri-thang)。遲唐又可以根據畫背景時所用的不同顏料劃分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具體可細分為:

布面唐卡:先將白布繃在木框上,塗上一層膠質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後在其上勾勒作畫。

刺繡唐卡: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樓閣等均可刺繡。

織錦唐卡:以緞紋為底,用不同顏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

貼花唐卡: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故又將其稱之為“堆繡”。

緙絲唐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屢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緻、色彩絢麗,有的還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燦爛奪目。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製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一類的織物唐卡了。

印刷著色唐卡: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版,用墨印于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劃纖細,刀法遒勁,著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別具一格。

珍珠唐卡:用珍珠連綴成圖案的唐卡。在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縣昌珠寺,有一幅著名的《觀音菩薩憩息圖》珍珠唐卡。這幅唐卡畫面泛紅,觀音菩薩體態纖細、優美,其安逸的神態表現出一種頓挫有序的韻律。這副長2米,寬1.2米的珍貴唐卡製成於元末明初,畫風工整細緻。該唐卡共珍珠26兩多(計29026顆)、鑲嵌鑽石1顆、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紫鴉鳥寶石0.55兩、松石0.91兩(185顆)、珊瑚4.1兩(1997顆),還用了15.5克黃金。

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有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還吸收和借鑒大量周邊國家與地區的藝術繪畫形式,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在內容上,由原來以宗教內容為主擴展到自然風光、現實生活等各個領域。在繪畫技法上,吸收東方繪畫精華的同時,還借鑒西方油畫的技巧,不斷豐富和完善藝術表現手法。但不管怎樣發展,唐卡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屹立在世界的藝術之林。

唐卡藝術全書 經典典藏 超值全彩白金版 中華文化的瑰寶 民間藝術的奇葩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 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21.9 購買

唐卡的分類

按照製作方法和所用材料來區分,唐卡主要有兩大類:以絲絹綢緞為材料,用刺繡、編織、拼貼或套版印刷等方式製成的叫做“歸唐”(gol-thang);而用顏料在畫布上繪製的則叫做“遲唐”(vbri-thang)。遲唐又可以根據畫背景時所用的不同顏料劃分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具體可細分為:

布面唐卡:先將白布繃在木框上,塗上一層膠質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後在其上勾勒作畫。

刺繡唐卡: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樓閣等均可刺繡。

織錦唐卡:以緞紋為底,用不同顏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

貼花唐卡: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故又將其稱之為“堆繡”。

緙絲唐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屢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緻、色彩絢麗,有的還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燦爛奪目。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製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一類的織物唐卡了。

印刷著色唐卡: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版,用墨印于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劃纖細,刀法遒勁,著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別具一格。

珍珠唐卡:用珍珠連綴成圖案的唐卡。在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縣昌珠寺,有一幅著名的《觀音菩薩憩息圖》珍珠唐卡。這幅唐卡畫面泛紅,觀音菩薩體態纖細、優美,其安逸的神態表現出一種頓挫有序的韻律。這副長2米,寬1.2米的珍貴唐卡製成於元末明初,畫風工整細緻。該唐卡共珍珠26兩多(計29026顆)、鑲嵌鑽石1顆、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紫鴉鳥寶石0.55兩、松石0.91兩(185顆)、珊瑚4.1兩(1997顆),還用了15.5克黃金。

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有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還吸收和借鑒大量周邊國家與地區的藝術繪畫形式,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在內容上,由原來以宗教內容為主擴展到自然風光、現實生活等各個領域。在繪畫技法上,吸收東方繪畫精華的同時,還借鑒西方油畫的技巧,不斷豐富和完善藝術表現手法。但不管怎樣發展,唐卡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屹立在世界的藝術之林。

唐卡藝術全書 經典典藏 超值全彩白金版 中華文化的瑰寶 民間藝術的奇葩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 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21.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