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腦力男人時代》:從“尬腦”滑向“尬聊” 好尷尬

真人秀節目步入類型化發展的趨勢日益顯見, 對一種題材毫無節制的開發並不是明智之舉。 2013年暑期的那場音樂選秀熱潮, 乘興而來, 敗興而歸, 一記警鐘敲得很響。 在那之後, “跟風”這件事不再顯得那麼理直氣壯——理由也簡單, 蛋糕就那麼大, 吃的人多了, 分到的也就不足為道。

既然草莓蛋糕填不滿大家的胃口, 西瓜、柳丁、百香果……甚至是榴槤口味的蛋糕便紛至遝來。 此前《明星大偵探》的走熱, 拉動了“燒腦”綜藝的小眾市場。 在這檔節目中, 推理的類型元素無論在電視呈現或價值變現層面都表現出強有力的發展勢頭。

也因此, 這樣的“重口味”節目具有了區別傳統綜藝輕娛樂樣式的獨特性, 一時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第二季《明星大偵探》豆瓣評分8.9分, 《恐怖童謠》一輯網播量一周破億, 一躍成為目前網綜領域內為數不多的現象級節目。

《明星大偵探》

然而,

之後再來深耕“燒腦”綜藝的新節目成績似乎慘澹不少。 近期的《七十二層奇樓》和《腦力男人時代》皆以“燒腦”之名分別在台網兩端發力, 前者想要高舉高打, 但從既有播出來看實在勉強;後者倒是不乏亮色, 卻依然紓解不了滿屏彌散的尷尬之感, 祭出的“重新定義男色審美”大旗, 在風中兀自飄搖。

《七十二層奇樓》

客觀來說, 面對亂象叢生的網綜市場, 《腦力男人時代》的確表現出了相當可觀的誠意。 節目的形態相對集中, 由5位常駐嘉賓組成的腦力男團, 每期會與1位特別來賓共同應對智力問答。 而各種類型的問答則構成節目的不同環節, 腦力運動、動手實驗、改變人生的一道題、一萬種可能……在一系列的“腦力”互動後, 每期嘉賓互投產生當期的“腦力男”。 可以看到, 節目試圖打破傳統競答節目的單一格局, 將男色消費嵌入在智力比拼之中, 試圖尋得在“有意思”和“有意義”之間的平衡感。 趣味難題、實驗求證、斷案推理、情境面試等節目議程的組織, 雖打在了“智商”的看點上, 但潛在的考察邏輯卻更多著眼在“情商”之上,

而節目的落點仍在於對節目中男性藝人個人魅力的多元呈現。 從這一點上看來, 節目有著天然的討喜之處。

《腦力男人時代》

《腦力男人時代》播出不久便陷入抄襲風波。 韓國tvN電視臺在2015年推出的《大腦性感時代問題的男人》,

投射到《腦力男人時代》身上, 有著太多“似曾相識”。 雖然韓國的這檔節目定位於辯論型脫口秀, 與《腦力男人時代》的漫談式互動有所不同, 嘉賓圍坐一圈探討社會問題, 節目的著眼點更偏于精英氣質一些。 但就具體呈現來看, 演播室的置景、風格樣式的確立, 甚至是部分內容議題的設計, 都令《腦力男人時代》在事實上難以擺脫這檔韓國節目的濃重陰影。

這已然是中國電視綜藝市場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事實上, 中國電視業既有的原創力度依然有限, 在快速生產和傳播的市場思維裹挾下, “原創”大體近似於有節制的“引用”罷了。 從現實環境看來, 這尚不足以構成威脅節目存續的關鍵因素, 何況這檔節目本身的創新也並非全然沒有意義。

《腦力男人時代》面臨的最焦灼的拷問,是“顏值”和“智力”究竟處在何種配搭邏輯之下。表面上看,節目在“尬腦”,一群迥異的男性散發著無遠弗屆的智慧之光;細究之下,這些所謂考驗智力的問答,基本仍在高配版的腦筋急轉彎裡打轉。數列問題、組合問題、推理問題,甚至是動手問題,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裡,大約是多數人從小把玩到大的普通伎倆,並沒有更多新意。之所以會在一檔節目裡舊貌換新顏,則取決於“人”本身。當我們忽然看到影視劇明星、科學節目主持人、脫口秀演員、歌手“跨界”到一起“尬聊”文化,這就足以構成“世界奇妙物語”了——即便,“尬聊”的內容僅僅是與文化搭了個邊而已。

很顯然,這種奇觀並不基於“知識”本身,而在於具有差異化知識結構的男性主體所表現出的人格魅力。嚴格意義上,在這檔節目中,“顏值”依然是一種正義,“智力”只能淪為匹配“顏值”正當性的某種裝點。《腦力男人時代》似乎並沒有重新去定義男色審美——以“燒腦”之名尋求節目立意的合理性,其本質仍是對“男色”符號的消費性生產,無他。

從“尬腦”滑向“尬聊”,所謂“燒腦”綜藝的底色什麼樣?也許《腦力男人時代》並不會很快陷入如《七十二層奇樓》面臨的焦灼,但這種源自於節目類型的尷尬,卻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艱澀命題——

沒有“燒腦”,又何必要將其綜藝化呢?

文| 何天平

本文刊載於20170707《北京青年報》B6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腦力男人時代》面臨的最焦灼的拷問,是“顏值”和“智力”究竟處在何種配搭邏輯之下。表面上看,節目在“尬腦”,一群迥異的男性散發著無遠弗屆的智慧之光;細究之下,這些所謂考驗智力的問答,基本仍在高配版的腦筋急轉彎裡打轉。數列問題、組合問題、推理問題,甚至是動手問題,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裡,大約是多數人從小把玩到大的普通伎倆,並沒有更多新意。之所以會在一檔節目裡舊貌換新顏,則取決於“人”本身。當我們忽然看到影視劇明星、科學節目主持人、脫口秀演員、歌手“跨界”到一起“尬聊”文化,這就足以構成“世界奇妙物語”了——即便,“尬聊”的內容僅僅是與文化搭了個邊而已。

很顯然,這種奇觀並不基於“知識”本身,而在於具有差異化知識結構的男性主體所表現出的人格魅力。嚴格意義上,在這檔節目中,“顏值”依然是一種正義,“智力”只能淪為匹配“顏值”正當性的某種裝點。《腦力男人時代》似乎並沒有重新去定義男色審美——以“燒腦”之名尋求節目立意的合理性,其本質仍是對“男色”符號的消費性生產,無他。

從“尬腦”滑向“尬聊”,所謂“燒腦”綜藝的底色什麼樣?也許《腦力男人時代》並不會很快陷入如《七十二層奇樓》面臨的焦灼,但這種源自於節目類型的尷尬,卻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艱澀命題——

沒有“燒腦”,又何必要將其綜藝化呢?

文| 何天平

本文刊載於20170707《北京青年報》B6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