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詩之深刻,直接影響到杜甫三吏三別的創作

漢樂府民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敘事詩, 描寫社會現實之深刻, 情感表達之充沛, 對後世的詩人和詩歌創作都帶來了深遠影響。

而在這些樂府詩歌當中, 深刻反映社會現實, 揭露黑暗社會統治的詩歌占到了多數, 而代表其最高價值的就是這些詩歌。 比如這首《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 松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 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 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 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 淚落沾我衣。

十五從軍征

開頭一句“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可謂於無聲處聽驚雷, 將戰爭的殘酷性揭露的一清二楚。

軍人參軍幾十年, 回到家裡, 家裡人卻早已所剩無幾, 只剩下滿目蒼夷, 松柏青青, 但是下面卻都是埋葬的自己的親人。 而那個院落, 也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

早已被野生動物寄居。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由此來看, 在古代的戰爭中, 勞動人民生活是多麼的殘酷。

更殘酷的是, 這些沒用被徵召參軍的人, 竟然比在戰場上隨時可能喪命的老兵生命更脆弱!

這些讓今日的我們情何以堪!

八十始得歸

古代描寫戰爭的詩歌, 之前印象最深的是一句“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 覺得那就已經很慘了, 而當我們看到“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的詩句的時候, 我們只能說, 這句詩歌冷靜得讓我們感到害怕。

對於戰爭, 詩聖杜甫也曾描寫。 無論是三吏還是三別,

都和戰爭、征夫有密切關係。 尤其是其中的一首《無家別》, 也是描寫的老兵回家的場景。

詩聖杜甫

老兵幾年前被抓壯丁, 好容易死裡逃生的回到老家, 以為可以和家人團聚, 然而走在曾經的村落裡, 卻發現都只是空巷!更是遭遇張牙舞爪的狐狸!而自己的親人都已不再,

家都沒有了。 何等淒涼!

這首樂府詩歌“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雖然沒有作者, 但是卻是描寫戰爭最刻骨銘心的作品。 而且其影響深遠, 杜甫的《無家別》顯然也受到其影響。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 請聯繫作者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