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一天一首古詩詞

瞻彼洛矣

先秦:佚名

瞻彼洛矣, 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 福祿如茨。 韎韐有奭, 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 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 鞸琫有珌。 君子萬年,

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 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 福祿既同。 君子萬年, 保其家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望著眼前那洛水, 水勢茫茫在流淌。 周王來到洛水濱, 福祿多如茅茨樣。 蔽膝閃著赤色光, 六軍統帥檢閱忙。

望著眼前那洛水, 水勢茫茫在流淌。 周王來到洛水濱, 劍鞘飾玉真堂皇。 周王將享萬年福, 保他家室永興旺。

望著眼前那洛水, 水勢茫茫在流淌。 周王來到洛水濱, 福祿全聚他身上。 周王將享萬年福, 保其國家用安康。

注釋

⑴洛:洛水。 古有二洛水, 一發源於陝西西北, 流入渭水;一發源於陝西南部, 經洛陽而流入黃河。 朱熹認為此詩所指為經洛陽而流入黃河的洛水。

⑵泱(yāng)泱:水勢盛大的樣子。

⑶君子:指周王。 止:語助詞。

⑷茨(cí):茅草屋蓋, 有多層。 如茨, 形容其多。

⑸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黃色的革製品。 韐(gé):蔽膝。 此為天子有兵事時所穿。 朱熹《詩集傳》以為“韎韐”即《周禮》所謂韋弁, 兵事之服也。 奭(shì):赤色貌。 有奭, 形容韎韐之色鮮紅。

⑹作:起也。 六師:六軍。 古時天子六師, 每師二千五百人。

⑺鞸(bǐ):刀鞘, 古代又名刀室。 琫(běng):刀鞘口周圍的玉飾。 有珌(bì):即珌珌, 玉飾花紋美麗貌。

⑻家室:此處猶言“家邦”, 即國家。

⑼既同:指福氣聚集。 既, 完全。 同, 彙聚。

鑒賞

此詩共三章。 首章起筆雍容大方, “瞻彼洛矣, 維水泱泱”, 兩句點明天子會諸侯講武的地點, 乃在周的東都——洛陽(今屬河南)。 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廣, 暗喻天子睿智聖明, 亦如洛水之長流, 深廣有度。 接著以“君子至止, 福祿如茨”兩句, 表明天子之蒞臨洛水, 會合諸侯, 講習武事, 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現。

昔人以“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 天子能親臨戎政, 禦軍服以起六師, 故能“福祿如茨”, 使天下皆受其賜。 此章後兩句“韎韐有奭, 以作六師”, 補足前意, “韎韐”為皮革製成的軍事之服, 意如今之皮蔽膝。 “以作六師”, 猶言發動六軍講習武事。 明示天子此會的目的, 在於習武練兵。 故天子親禦戎服, 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讚美。 起二句同首章。 “君子至止, 鞸琫有珌”, 鞸為劍鞘, 琫珌分指劍鞘上下端之玉飾, 表明天子講武視師時, 軍容整肅, 天子親佩寶劍, 劍鞘也裝飾得非常堂皇, 威儀崇隆。 故而詩人以“君子萬年, 保其家室”, 作歡呼性的讚頌。

三章句型基本上與二章相同, 但意義有別。 “君子至止, 福祿既同”兩句, 既與首章之“福祿如茨”相應,

兼以示天子在講武檢閱六師之後, 賞賜有加, 使與會的諸侯及軍旅, 皆能得到鼓勵, 眾心歸向, 一片歡欣, 緊接著在“君子萬年, 保其家邦”的歡呼聲中, 結束全詩。 而“保其家邦”的意義, 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 更進一層, 深刻地表明此次講習武事的主要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