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人把它喻為“天上落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客家是歷史上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 中原漢民漸次南下進入贛閩粵三角區, 與當地佘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融合而形成的一個獨特而穩定的漢族支系。 他們具有獨特的客家方言系統, 獨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態。 贛南、粵東、閩西是客家人的大本營。 贛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 這裡的18個縣市(區), 除章貢區和信豐縣嘉定鎮以及其他少數居民點的世居居民外, 其餘均屬客家方言區, 全區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亦即780萬人以上。

閩西方土樓

贛南不僅在客家民系形成和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且積澱著內容十分豐富的客家文化。 它包括歷史文物遺跡, 姓氏宗族文化, 方言文化, 民居文化, 飲食文化, 服飾文化, 民俗文化, 民間文藝等方方面面。

閩南圓土樓

在民居文化方面, 圍屋是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它不僅被建築學家們譽為民居建築史上的奇葩, 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更使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詩人、藝術家們乃至一般遊客為之陶醉。 學界一般認為, 是閩南人創造了圓樓, 閩西客家人創造了方土樓, 贛南客家人創造了圍屋, 粵東客家人創造了圍攏屋。

贛南圍屋

近年來, 有關圍屋民居,

特別是土樓, 作家們和學者們給予其許多美麗動聽的形容詞句以及很高的學術評價。 如, 圓土樓“是一個句號, 卻引出了無數驚嘆號和問號”;“是天上落下的飛碟, 地下冒出的蘑菇”;土樓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 神話般的山區建築”;“可與古羅馬圓形大劇院、埃及金字塔和萬里長城相媲美”, 贛南圍屋則被稱為“古代塢堡的活化石”。

粵東圍攏屋

文字節選自萬幼楠《贛南圍屋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