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錢之順治通寶(一):入關後政策的搖擺,錢幣上的順治五式

後金皇太極在入關之前突然去世, 繼任者是年僅6歲的福臨。 此時滿族人在實際掌控者多爾袞的領導下, 攻入北京, 建立了清朝。 這時候對於如何以少數民族身份統治佔據人數多數的漢族, 如何以文化科技落後者的身份領導先進文化的中原大地, 滿族人沒有經驗, 政策幾度搖擺不定。 體現在錢幣上, 也曾經五次幣制改革, 最終取得成功。 在這五次幣制改革中所產生形形色色的順治通寶, 被後世泉友稱為“順治五式”。

順治一式叫做仿古式、仿明錢式。 順治元年開始鑄造, 此時清軍佔領北京, 大量利用明代遺留的舊機構、工匠和製作工藝來鑄造錢幣。 這一時期的順治通寶主要由工部和戶部來鑄造, 地方鑄錢基本還未開啟, 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朝錢幣的風格。 順治一式大多為光背, 沒有背字。

順治二式叫做單字記局式。 大約從順治二年開始鑄造, 到順治九年結束。 它的形制類似於會昌開元, 背單字, 而且背字的位置左、右、上都有。 此時史載全國已有二十三個錢局開爐鑄錢, 但實物僅發現十九個錢局, 其中背“延”、“宣”相對較少。

順治三式叫做“一厘”式。 大約從順治十年開始到順治十四年結束。 它的特點是在單字的基礎上, 加入了記重。 所謂的“一厘”是一種記重單位, 含義為折銀一厘, 1000厘折合一兩紋銀, 也就是說一千個“一厘”式的順治通寶可以與一兩銀子自由兌換。 史料記載順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開鑄, 但荊一厘和雲一厘比較少見。

順治四式叫做“滿文”式。 順治十四年, 清廷下令各省鑄造局停止鑄造順治通寶舊錢, 由由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開鑄“新錢”。 正面為順治通寶, 背面為滿文寶泉或者寶源。 這種錢幣不但分量足、質地好, 而且完全擺脫了明朝及以前的鑄造風格, 開創了清朝自己的鑄錢體系。

清朝後世的錢幣以此為慣例相承接, 到此順治幣制改革基本完成。

順治五式叫做“滿漢文”式。 其實這次也不能算是改革, 在順治十四年不是將各地鑄錢局停止了嗎?順治十七年開始, 各地錢局開始根據順治四式的規格重新開鑄新錢, 其背文由本省滿文局名和漢文局名組成、故名“滿漢文式。 這裡面不包括工、戶部,它們仍然沿襲順治四式的做法。順治五式的地方錢局一共有十二局,存世量都比較多。

順治通寶的版式極多,本章只就五種樣式做總體綜述,其後再慢慢閒聊。

這裡面不包括工、戶部,它們仍然沿襲順治四式的做法。順治五式的地方錢局一共有十二局,存世量都比較多。

順治通寶的版式極多,本章只就五種樣式做總體綜述,其後再慢慢閒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