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昔日工廠正變身藝術園區 外媒:用創意產業擦亮“鏽帶”

外媒稱, 昔日的廠區被清理成“綠色園區”, 利用低廉租金、新潮休閒、文化設施和工業別致設計來吸引高科技和創意產業公司。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12日報導, 重慶石棉廠門口附近懸掛著一張宣傳畫, 上面是一名高大魁梧的工人號召大家“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如今, 這幅畫與大茶壺和滴水龍頭雕塑一起, 為重慶最新的時尚工業藝術空間烘托氣氛。

報導稱,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重慶市曾經是工業中心, 重慶石棉廠曾經在地處重慶郊區的大渡口區扮演中心角色。 但自2014年以來,

該廠發生了巨大變化。

原來的廠房裡入駐了許多時尚畫廊和咖啡館, 這裡被重新命名為“藝度創·文化創意園”, 相關宣傳材料推出的激動人心的新口號是:“加強創意產業, 向休閒文化產業轉型!”

報導認為, “藝度創”象徵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全國各地正在關閉受困於產能過剩和環保問題的重工業企業, 或將其遷出市區, 以便為服務業和消費產業讓路。

在許多情況下, 昔日的工廠被清理成旨在吸引更為環保的知識產業的“綠色園區”, 利用低價租金、新潮休閒和文化設施以及大量的工業別致設計來吸引高科技和創意產業公司。

報導稱, 在大渡口區, 曾經是該區就業和納稅大戶的一家鋼廠因環保原因而被遷往市外,

但咖啡館和手工皂銷售商店尚未彌補該廠搬遷後留下的經濟“缺口”。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約翰·利特瓦克正在大渡口區領導一個財務重組專案, 旨在控制支出, 並讓預算更加透明。 在他看來, 這種突然告別工業化的轉型相對有些極端, 但它正是“中國當前從產能過剩的製造業轉向更綠色增長、服務業和消費的再平衡努力的特點。 ”

自開園以來, 原石棉廠廠區吸引了34家企業入駐, 據其網站介紹, 其目標是吸引150家企業。

在廠區一個昔日的車庫裡開咖啡館的王女士說:“當地政府希望知識企業搬到這裡來, 而創意人員需要這樣的地方來娛樂。 ”她說, 藝度創位於重慶郊區, 這意味著她這樣的企業服務於目前基本上還不存在的客戶群。

她為一些主顧倒了咖啡, 然後說道:“這裡整體的文化和教育水準非常低, 這是激勵我的地方。 ”

報導稱, 在中國, 從工廠向藝術-波希米亞式空間的轉變, 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某工廠被改造為如今眾所周知的798藝術區。 王女士表示:“大家都把798當作樣板, ”她說, 重慶已有多個類似的創意園, 它們之所以具有吸引力, 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頭年免租金的待遇。

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 目前很多“文化產業園的商業模式主要基於辦公場所出租和利用實體空間。 它們大部分都需要升級, 使它們作為地方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蓬勃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