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唐肅宗李亨逝世

唐肅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 原名李璵, 系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 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 在位五年(756~762), 在位五年, 終年50歲, 死於宮廷政變, 其執政期間李唐中央政權逐漸瓦解, 是唐朝走向沒落的開始時期。

唐肅宗(西元711年九月三日~西元762年)。 姓名李亨, 漢族, 唐玄宗第三子, 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 他繼位, 初名嗣升, 後多次改名, 天寶三載744年取名亨, 後並未改動。 他是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 在位五年(756~762), 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 終年50歲, 葬於建陵(今陝西省醴泉縣東北18裡的武將山)。

他登基之日,

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後;而當他的生命走上終點病死長安之時, 安史之亂仍未蕩平。

網路配圖

他迎回了避亂出逃的父親玄宗, 又和玄宗在13天內先後永訣人寰, 為大唐帝國的盛衰榮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和耐人尋味的一幕。

西元756年七月十二日,

李亨在靈武即位, 史稱肅宗。 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改年號為“至德”。 肅宗繼位後, 便圖謀收復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 宰相房琯請求帶兵去收復長安, 肅宗平時很重用房琯, 同意了他的請求。 結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 全軍覆沒。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 安史叛軍內訌, 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 借用回紇兵, 乘機反攻。 先後於至德二年(西元757年)6月、10月收復西京長安、東京洛陽。 肅宗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 土地、士庶歸唐, 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致使洛陽遭受很大的破壞。 乾元元年(西元758年)九月, 唐肅宗命郭子儀, 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等九節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 討伐安慶緒。 參加作戰的九節度使中,

郭子儀、李光弼戰功最多, 威信最高, 肅宗不願把軍權交給他們, 所以不設主帥, 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 統帥大軍、總攬全域。 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 於乾元二年(西元759年)三月, 與唐軍展開激戰, 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 不知用兵, 致使唐軍大敗, 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 肅宗不明是非, 罷免了郭子儀兵權。 此時, 安史叛軍再次發生內亂, 史思明殺安慶緒, 自稱大燕皇帝, 並于同年五月, 從李光弼手中, 奪取了洛陽, 史思明佔據洛陽不久, 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在朝中, 自魚朝恩之後, 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 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肅宗同時又寵信皇后張良娣,

縱容她干預政事。 張惶後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 結為一黨。 後來, 張惶後恨李輔國專權, 欲謀立越王李系為嗣君, 張惶後、李系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西元761年四月中旬, 肅宗患病, 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 (762年七月十五日)四月, 玄宗病死, 他悲慟不止,

病情加劇。 張惶後召見太子, 皇后說:“李輔助國久掌禁兵, 權柄過大, 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 眼下陛下病危, 他正在勾結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 必須馬上先誅殺他們。 ”太子流著淚說:“父親皇病情正重, 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 如果我們自行誅殺李輔國, 父親皇一定震驚, 於他貴體不利, 我看此事暫緩再說吧。 ”張惶後送走太子, 馬上召肅宗次子, 越王李系入內宮商議。 李系當即命令宦官段恒俊, 從太監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 發給兵器, 準備動手。 太監獄中有人將此情報告了李輔國。 李輔國、程元振帶著黨徒到淩宵門探聽消息, 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父皇。 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 阻止太子入宮, 並命令黨徒將太子動持進飛龍殿監視起來, 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張惶後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惶後出宮。張惶後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惶後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重,又無人過問,當天就死于長生殿。

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張惶後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惶後出宮。張惶後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惶後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重,又無人過問,當天就死于長生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