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語堂:收藏煙斗的文學大師

許多文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 蘇東坡酷愛竹, 他有一句話讓如今賣竹地板的都為之興奮不已——可使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 宋代大書畫家米芾則愛石, 出門見到奇峰異石必要頂禮膜拜, 口呼“石兄”。 現代的邏輯學大師金岳霖終身不娶, 以養雞為樂, 每餐與雞們平等共食, 安之若素。 另外, 一些文人的癖好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寫作, 德國大戲劇家席勒只有聞爛蘋果才能找到寫作的靈感, 他的書桌抽屜裡全是爛蘋果。 而美國作家海明威只有站著才能寫出東西, 一旦“坐”著就成不了“家”。

相比之下, 林語堂的癖好要中庸得多, 他的癖好是抽煙。 抽煙是一些男人的嗜好, 但是要抽到林語堂這樣的境界可不容易。 他的名言“飯後一根煙, 賽過活神仙”被煙民們奉為箴言, 他的宣言“只要清醒, 就抽煙不止”更讓很多業餘煙民望塵莫及。

林語堂甚至以抽煙來判定一個人的品質。

他認為, 抽煙的人都是好丈夫, 因為口含煙斗, 不能高聲叫駡, 也就不能和太太吵架了。 他老婆允許他在床上吸煙, 他對此引以為傲, 說這是幸福婚姻的標誌。 他喜歡結交抽煙的朋友, 因為“口含煙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 這種人比較和藹、較為懇切、較為坦白, 又大都善於談天。 我總覺得我和這般人能彼此結交相親”。 他還高調地喊出口號:口含煙斗的人都是快樂的, 而快樂終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 他甚至要求別人將來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這樣一行字:此人文章煙氣甚重。

林語堂的煙癮簡直可以媲美劉伶的酒癮。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以好酒而聞名, 他出行時乘鹿車, 手持一壇酒邊走邊喝,

吩咐僕人拿鋤頭跟在後面, 叮囑他“死便埋我”。 劉伶在屋內喝酒還喜歡搞點行為藝術, 要把自己脫得一絲不掛, 別人進來責怪他有傷風化, 他還揶揄人家:“我以天地為棟宇, 屋室為褲衣。 諸君何為入我褲中?”劉伶酒醒了也會寫文章歌頌酒, 故有《酒德頌》傳世。 這一點, 林語堂也是一樣, 他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藝術》一書中, 就特撰寫了《煙和香》、《我的戒煙》兩節, 專門論述了吸煙與戒煙之考證。 後來他還誇張地說, 自己可以在翻閱舊作時聞出哪一頁尼古丁比較多。 並且, 林語堂最有名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命名時也加了一個“煙”字。

嗜煙如命的林語堂也曾有過戒煙經歷, 然而苦熬30個星期之後, 他終於還是忍不住重操舊業。 這次戒煙不但沒能祛除他的煙癮,

反而促成了他對煙的不解之緣, 從此視戒煙為背叛。 他對煙的認識也產生了質的飛躍:“誰都知道, 作文者必精力美滿, 意到神飛, 胸襟豁達, 方有好文出現。 讀書亦必有會神會意, 胸中三天窒礙, 神游其間, 方算是讀, 此種心境, 不吸煙豈可辦到?”讓人跌破眼鏡。

除了睡覺, 林語堂可以說是煙斗不離手。 他的相片, 尤其是晚年的, 大都拿著煙斗, 他說, 拿煙斗看起來較有智慧。 對自己所持的煙斗, 林語堂還賦予其許多功用, 用煙斗含在嘴裡的那端指使人, 或者用來敲椅子上的釘子;圓端放煙葉的地方, 煙葉常在燃燒, 這端也就常是熱的, 這溫暖的煙斗在鼻子上擦著很適宜, 所以林語堂常用來擦鼻子。

因為對煙、煙斗的熱愛,

林語堂就成為一個煙斗收藏家, 所藏煙斗五花八門, 他常年與煙斗為伴, 玩賞不已, 其樂融融。 (來源丨中國作家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