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精選了桑塔亞納的22個名句,一起來探討、學習!

喬治·桑塔亞納

西班牙著名自然主義哲學家、美學家, 美國美學的開創者, 同時還是著名的詩人與文學批評家。 早年就讀于哈佛大學, 後任該校哲學教授, 在二十幾年的哈佛執教生涯中, 桑塔亞納成了一位廣受尊敬的教授, 其弟子包括詩人艾略特(T. S. Elliot)、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以及最高法院大法官弗蘭克福特等人。

半個多世紀前, 一群閑極無聊的哈佛畢業生籌建了所謂“美國君主党”, 當被問及誰是其心中君主的不二人選時, 異口同聲的答案竟是他們的哈佛校友、長期寓居英美的西班牙人喬治·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

柏拉圖“哲學王”故事的這一20世紀版本雖然語近戲謔, 但確實反映出桑塔亞納在當時西方學子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以哲學家、美學家、詩人、小說家或文學與文化批評家等多種面貌見稱於世。 他曾獲得過世界性的聲譽, 上過《時代》雜誌的封面。

其自傳體著作三部曲之一的《人與地》(有人認為該書取得了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葉芝的《回憶錄》以及《亨利·亞當斯的教育》相仿的成就)及小說《最後的清教徒》在美國一度是洛陽紙貴的暢銷書。 《時代》雜誌在其去世後發表的紀念文章中將其與伯特蘭·羅素以及克羅齊並稱為“西方三位最具智慧的老人”。 我國文豪錢鐘書先生早在1933年即已將桑塔亞納歸入“五位近代最有智慧的人”之列。

作為自然主義的美學家, 桑塔亞納的美學思想體現了西方美學在二十世紀前後的某種過渡性。 一方面, 他仍然注意到美的本質等美學的形而上問題, 嚴肅地討論了美的定義問題, 並得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和其他一些二十世紀的西方美學家如後來新自然主義美學家湯瑪斯·門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另方面,

桑塔亞納又從自然主義的特定立場出發, 大量地、具體地、詳盡地、有時是相當蕪雜甚至矛盾地闡釋了審美與藝術的方方面面的重要問題。 他的學術思想, 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具體觀點對於我們無疑都具有重要的啟發和開示意義。

主要著作有《美感》、《詩與宗教的闡釋》、《理性生活》、《三位哲學詩人:盧克萊修、但丁與歌德》、《懷疑論與動物信仰》、《存在領域》、自傳體《人與地》等。

自然主義的哲學主張

自然主義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哲學思潮。 它以19世紀以來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的蓬勃發展為時代背景和文化動力, 上承歐美實證主義傳統, 標舉自然這一核心範疇, 強調自然作為存在的唯一實在性, 斷言宇宙間一切事件、現象、存在, 無論性質如何都是自然。 認為自然就是存在, 存在就是自然, 自然之外無存在。 所謂超自然的存在在科學的檢視下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自然狀態。

傳統哲學討論的基本存在範疇如物質與心靈等, 都被自然主義者理解為同一個存在, 即自然。 無論科學研究的物質現象還是哲學探討的精神概念, 都同屬於一個自然的領域。

自然主義主張的認識方法、研究方法是經驗主義的、科學的, 一切都要從經驗開始, 一切又都需得到經驗的證明。 自然主義哲學家認為自己超越了傳統的二元論與一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開拓了哲學研究的新視角, 為哲學學科帶來了符合時代需要的新的生機。 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有伍德布裡奇、科恩、杜威、內格爾、胡克等。

而桑塔亞納就是一個自然主義哲學家,他將存在理解為一個自然過程,特別是將人類的精神活動也完全理解為自然的運動。同時桑塔亞納的哲學思想亦有自己的特色,桑塔亞納格外強調哲學思維應該超越主客體的對立,認為純粹的客觀世界是不可靠的,不存在的,因為人們在感知這個所謂的客觀世界的時候,已經使它染上了某種主觀的色彩,只有我們自己的經驗才是真實可靠的。

對人類審美的看法

桑塔耶納認為,探討美的本質問題的美的哲學是一種價值學說,因此,“美學是研究‘價值感覺’的學說”。為了說明這點,他將道德價值與審美價值做了對比,他認為兩種價值“區別的第一個因素是,審美判斷主要是積極的,也就是說,它是對好的方面的感受,而道德判斷主要地而且基本上是消極的,亦即是對壞方面的感知。

區別的另一因素是:在審美感受中,我們的判斷必然是內在的,是根據直接經驗的性質,而決不是有意識地根據物件實用的觀念;反之,道德價值的判斷,如果是積極性的話,則往往根據它可能涉及的實利意識。”

桑塔亞納指出,所有價值從某方面說都是審美價值,只有審美價值才給人類帶來幸福,真和善到了超越功利的境界時,就變成了美。他在《美感》一書中寫道:“假如我們試圖從人生中消除一切苦難,像世俗有時想像的那樣,我們將會發現,構成純粹幸福的東西除審美快感以外幾乎所剩無幾。感情和欲望的滿足,是我們人間幸福的主要寄託,它們本身就帶有一種美感的色彩,……當真理再無其它實際的用途時,真理就宛若一片風景。”

在價值學說方面,桑塔亞納走向了一種泛審美主義,並將人生的最高價值歸結為審美價值。這種看法自有審美文化學方面的積極意義,並且有人性情感本體論的依據。但有批評家認為,他的理論和學說未免失之簡單化,並且他對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等價值的區分,存在有尚未解析的矛盾之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學術的嚴謹性與說服力。

下面精選了喬治·桑塔亞納的22個名句,一起來探討、學習!

1,忘記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

2,生和死都無法治癒,我們只有享受兩者之間的間隔。

3,一個人的雙腳必須紮根在他的祖國,而他的雙眼卻應當看到全世界。

4,理性的生活即是衝動生活與反思生活的融會,是生命衝動經有效反思改造而成,整個人類發展史便是此種融會在社會、宗教、藝術、科學諸領域展開的一出道德戲劇。

5,自然是理想的完美家園,而情感則是詩歌、神話與思辨的永恆沃土。

6,若是有什麼政治傾向點燃我胸中怒火的話,那正是工業自由主義將所有文明貶低為某一廉價而單調模式的傾向。

7,彼此相矛盾,這正是一個民族的聰明之處。

8,十分之九的愛情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是靠那被愛 的對象。

9,表現不能只是著眼於事物的外在關係,如果滿足於外在關係構成的“表現”,那麼一切事物就都具有表現力,但這樣的表現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空泛的、不可捉摸的。表現必須有心靈之內在的、深層的思想、理解、想像參與。一切東西的表現力是隨著觀察者的理解力和想像力之強弱而增減的。

10,我們的時代喜歡沉溺於善感的深情和觀念的暗示,為此卻犧牲了形式美,這是缺乏真正的修養之特徵,反不如蠻族之醉心于華麗斑斕的色彩。

11,美是一種價值,也就是說,它不是對一件事實或一種關係的知覺;它是一種感情,是我們的意志力和欣賞力的一種感動。人的審美都是主觀的。

12,在這樣的一個機械的世界,除了我們自己和人性偏見以外,我們就不知道有任何價值因素。拋棄了意識、感覺,我們就拋棄了一切可能的價值。

13,人性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險惡,真實與虛假,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或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本質特徵起著決定作用,因人而異的個性圍繞著世界隨意變化。因此,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宗教、科學、藝術或幸福的方式可以規定。

14,對於世界萬物的探討永遠沒有定論,甚至對於它們的根基的定義也不是確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行決定它們應當是什麼樣的。越多的事物沒有固定的本質,可任意選擇,世上存在的這種自由就越多越安全,也越深入人心。

15,進步的關鍵遠不在於變化,而是依賴於持存。如果變化是絕對的,這時就不存在需要改進的生命,也不會確定可能進步的方向。

16,不平等者的平等是更大的不平等。

17,現代人性的變動不居造就了我們對自由理想的無法理解和把握,暗含了一種對人在世界上的各種關係的看法的總和。無論是神的還是自然的終極環境,一旦進入現代人的人性變動中,就會變得混亂無序,使得人類科學無法做到徹底探明;

18,人只是這個宇宙的過客(guest),而不是主宰(master)。

19,過去豈能是累贅?未來怎會是一張可以任意塗抹的“好做畫”的白紙?

20,“篤信人們假定好的進步,就和相信命運或數字3一樣,純粹是種迷信,是個瘋狂譫妄的想法,認為如果某種思想觀念(不斷地朝著好的方向變化的觀念)在某處已得到了實現,那麼這一觀念本身就有命中註定要在那兒實現自己的能力,而且一定也會在別的地方,甚至在事實與之相悖的地方,不動聲色地實現自己。”

21,一方面,人類擁有達到目標的更大能力,其基礎是對物質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另一方面卻是對目標的客觀價值的信念消失了,人類進入了精神上的冰川期。

22,西方現代性正日益加速著與其古典、過去和中世紀根源之間所產生的斷裂和割痕,與之關聯的工業化文明使得人文主義傳統精華在此被喪失殆盡,並日益被一種勘天役物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虛妄取而代之。,

而桑塔亞納就是一個自然主義哲學家,他將存在理解為一個自然過程,特別是將人類的精神活動也完全理解為自然的運動。同時桑塔亞納的哲學思想亦有自己的特色,桑塔亞納格外強調哲學思維應該超越主客體的對立,認為純粹的客觀世界是不可靠的,不存在的,因為人們在感知這個所謂的客觀世界的時候,已經使它染上了某種主觀的色彩,只有我們自己的經驗才是真實可靠的。

對人類審美的看法

桑塔耶納認為,探討美的本質問題的美的哲學是一種價值學說,因此,“美學是研究‘價值感覺’的學說”。為了說明這點,他將道德價值與審美價值做了對比,他認為兩種價值“區別的第一個因素是,審美判斷主要是積極的,也就是說,它是對好的方面的感受,而道德判斷主要地而且基本上是消極的,亦即是對壞方面的感知。

區別的另一因素是:在審美感受中,我們的判斷必然是內在的,是根據直接經驗的性質,而決不是有意識地根據物件實用的觀念;反之,道德價值的判斷,如果是積極性的話,則往往根據它可能涉及的實利意識。”

桑塔亞納指出,所有價值從某方面說都是審美價值,只有審美價值才給人類帶來幸福,真和善到了超越功利的境界時,就變成了美。他在《美感》一書中寫道:“假如我們試圖從人生中消除一切苦難,像世俗有時想像的那樣,我們將會發現,構成純粹幸福的東西除審美快感以外幾乎所剩無幾。感情和欲望的滿足,是我們人間幸福的主要寄託,它們本身就帶有一種美感的色彩,……當真理再無其它實際的用途時,真理就宛若一片風景。”

在價值學說方面,桑塔亞納走向了一種泛審美主義,並將人生的最高價值歸結為審美價值。這種看法自有審美文化學方面的積極意義,並且有人性情感本體論的依據。但有批評家認為,他的理論和學說未免失之簡單化,並且他對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等價值的區分,存在有尚未解析的矛盾之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學術的嚴謹性與說服力。

下面精選了喬治·桑塔亞納的22個名句,一起來探討、學習!

1,忘記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

2,生和死都無法治癒,我們只有享受兩者之間的間隔。

3,一個人的雙腳必須紮根在他的祖國,而他的雙眼卻應當看到全世界。

4,理性的生活即是衝動生活與反思生活的融會,是生命衝動經有效反思改造而成,整個人類發展史便是此種融會在社會、宗教、藝術、科學諸領域展開的一出道德戲劇。

5,自然是理想的完美家園,而情感則是詩歌、神話與思辨的永恆沃土。

6,若是有什麼政治傾向點燃我胸中怒火的話,那正是工業自由主義將所有文明貶低為某一廉價而單調模式的傾向。

7,彼此相矛盾,這正是一個民族的聰明之處。

8,十分之九的愛情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是靠那被愛 的對象。

9,表現不能只是著眼於事物的外在關係,如果滿足於外在關係構成的“表現”,那麼一切事物就都具有表現力,但這樣的表現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空泛的、不可捉摸的。表現必須有心靈之內在的、深層的思想、理解、想像參與。一切東西的表現力是隨著觀察者的理解力和想像力之強弱而增減的。

10,我們的時代喜歡沉溺於善感的深情和觀念的暗示,為此卻犧牲了形式美,這是缺乏真正的修養之特徵,反不如蠻族之醉心于華麗斑斕的色彩。

11,美是一種價值,也就是說,它不是對一件事實或一種關係的知覺;它是一種感情,是我們的意志力和欣賞力的一種感動。人的審美都是主觀的。

12,在這樣的一個機械的世界,除了我們自己和人性偏見以外,我們就不知道有任何價值因素。拋棄了意識、感覺,我們就拋棄了一切可能的價值。

13,人性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險惡,真實與虛假,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或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本質特徵起著決定作用,因人而異的個性圍繞著世界隨意變化。因此,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宗教、科學、藝術或幸福的方式可以規定。

14,對於世界萬物的探討永遠沒有定論,甚至對於它們的根基的定義也不是確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行決定它們應當是什麼樣的。越多的事物沒有固定的本質,可任意選擇,世上存在的這種自由就越多越安全,也越深入人心。

15,進步的關鍵遠不在於變化,而是依賴於持存。如果變化是絕對的,這時就不存在需要改進的生命,也不會確定可能進步的方向。

16,不平等者的平等是更大的不平等。

17,現代人性的變動不居造就了我們對自由理想的無法理解和把握,暗含了一種對人在世界上的各種關係的看法的總和。無論是神的還是自然的終極環境,一旦進入現代人的人性變動中,就會變得混亂無序,使得人類科學無法做到徹底探明;

18,人只是這個宇宙的過客(guest),而不是主宰(master)。

19,過去豈能是累贅?未來怎會是一張可以任意塗抹的“好做畫”的白紙?

20,“篤信人們假定好的進步,就和相信命運或數字3一樣,純粹是種迷信,是個瘋狂譫妄的想法,認為如果某種思想觀念(不斷地朝著好的方向變化的觀念)在某處已得到了實現,那麼這一觀念本身就有命中註定要在那兒實現自己的能力,而且一定也會在別的地方,甚至在事實與之相悖的地方,不動聲色地實現自己。”

21,一方面,人類擁有達到目標的更大能力,其基礎是對物質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另一方面卻是對目標的客觀價值的信念消失了,人類進入了精神上的冰川期。

22,西方現代性正日益加速著與其古典、過去和中世紀根源之間所產生的斷裂和割痕,與之關聯的工業化文明使得人文主義傳統精華在此被喪失殆盡,並日益被一種勘天役物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虛妄取而代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