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信銀行淨利微增 不良貸款增量集中在中部地區

3月22日晚間, 中信銀行發佈2016年年報。 根據年報顯示, 中信銀行集團資產總額達59,310.50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15.79%。 取得淨利潤為416.29億元, 比上年增長1.14%。 實現非利息淨收入476.43億元, 比上年增長17.06%。

年報顯示, 中信銀行淨息差從2015年的2.31%下降至2016年的2%。 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解釋道, 存款等負債端成本下降比較慢, 同時貸款收益、應收投資款收益下降比較大, 進而也導致淨息差的下降。

方合英認為, 在經濟回暖的態勢沒有確立的背景下, 銀行競爭加劇, 優質資產獲取難度加大, 提高資產收益水準比較難。 同時, 金融去杠杆也僅僅是一個開端,

去杠杆有顯著效果之後, 市場利率高企的境況可能會改善, 但目前越來越多市場化存款利率難以下降, 資金成本的壓力比較大。

面對息差壓力, 方合英表示, 2017年中信銀行將優化資產負債表, 調整資產結構, 壓縮低效益資產, 例如票據業務等。 第二, 提高資產收益水準, 加強存款定價水準, 增加自營存款、核心存款。 第三, 適度加大自營業務期限錯配, 增加中長期貸款的投放。 第四, 在淨息差下降容忍度下, 在非息端大力拓展、壓縮成本。

在淨息差下降的同時, 中信銀行在非利息收入上取得了不錯的增長, 或許來源於中信銀行推動零售業務與公司業務的發展。

方合英表示, 非利息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託管、信用卡、資產管理、零售代理業務的快速發展,

貢獻了近100億元。 同時2017年, 公司還是堅持向公司業務及零售業務等輕資產方向發展。

年報顯示, 2016年末, 不良貸款餘額485.80億元, 同比增幅34.76%。 不良貸款率1.69%。 撥備覆蓋率155.50%, 呈現連續下降, 接近監管紅線。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表示, 不良貸款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並加大問題貸款核銷力度。 2017年, 不良資產被動處置改為主動處置, 向不良資產要效益, 有效應對經濟週期波動。 目前, 不良資產控制和消化, 在中信可控範圍之內。

2016年, 中信銀行進一步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豐富問題資產處置手段, 拓寬處置管道, 通過清收和核銷等手段, 累計完成不良貸款本金處置672.8億元。

根據年報顯示, 公司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和中部地區,

不良貸款餘額共計316.35億元, 占比為65.12%。 從不良貸款增量看, 中部地區增加最多, 為51.00億元;其次是西部地區44.53億元;兩地區不良貸款增量占到全部不良貸款增量的76.24%。

中信銀行認為, 不良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以實體經濟和民營中小企業為主, 抗風險能力較弱, 經濟下行期內信用風險加大;二是環渤海地區產能過剩行業較為集中, 產業結構調整加速了信用風險的暴露;三是風險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散。

同時, 對公不良貸款中, 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兩個行業, 不良貸款餘額占比達到71.01%。

在不良貸款規模增加的同時, 中信銀行2016年撥備覆蓋率也呈現下降趨勢,

期末為155.50%, 靠近監管紅線。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 2016年中信銀行撥備計提 522億元, 比2015年多增150多億元撥備, 這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體現。

此外, 中信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4%, 一級資本充足率9.65%, 資本充足率11.98%, 各級資本充足率均達到監管要求, 但卻處於同行業較低水準。

面對資本補充, 中信銀行表示, 2017年2月, 股東大會同意發行400億元可轉債, 待監管機構進一步批准後實施。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 發行可轉債是募集資本的最佳選擇, 從長遠看有利於提升資本充足水準和盈利能力。 此外, 2016年, 中信銀行發行350億元優先股, 提高一級資本充足率約1個百分點。

對於獲得監管層批准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的進展, 中信銀行副行長郭党懷表示,

百信銀行目前正在籌備過程中, 預計在年底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