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京十朝古都,卻為何不能成為統一政權的首都?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本文為我局的第108篇觀察文章, 今天我們講講南京的故事

南京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坐擁東南,

經濟發達, 人物繁盛, 名校雲集, 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自三國吳國建都于此, 南京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居於重要地位。 建業、建鄴、建康、金陵、江甯、集慶、南京、天京等等名字承載著南京歷史的輝煌。 秦淮河畔, 多少才子佳人。 石頭城下, 幾度金戈鐵馬。 今天我局簡單從地理視角探究下南京的興衰。

七大古都與南京

一、連通江淮, 擴有吳越

六朝以及其後的南唐、明初、南明、太平天國、民國皆以南京為都, 必然是看重了南京得天獨厚的條件。 那麼南京到底有何魅力, 獲得了“自古帝王州”的美稱呢?

經濟上, 南京以東自鎮江開始, 蘇錫常湖嘉杭等地的江南腹地在農業時代長期以富庶著稱。 自六朝開始, 北方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到唐時韓愈有言:賦出天下, 而江南居十九。 南宋有諺“蘇湖熟, 天下足”。 至於明清, 江南賦稅更是甲於天下。 因此南京有充沛的經濟資源支撐王朝北伐, 或者是南渡小朝廷在此安營紮寨。

賦出天下, 而江南居十九

交通上, 南京處於南方東西南北向的中心。 南京處在長江下游, 自湖北江陵開始, 通航條件便利。 南北向上, 距離大運河與長江交匯口不遠。 南京處於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游三角洲兩個南方重要經濟區的連接帶。 這種連通東西, 貫穿南北的地理位置, 有利於定都南京的王朝獲取物資, 開展軍事征討。

南京、長江與京杭運河

防禦上, 南京有長江這一天塹。 南方政權依靠水軍優勢, 進可渡江支持淮河, 退可依大江據險而守。 南京城四周防禦條件也是得天獨厚(見後文)。 太平天國時期, 太平軍依靠南京優越的防禦條件, 與清軍展開長達十餘年的攻防戰,

南京地利優勢可見一斑。

此外, 南京條件也優於南方其他城市。 南方四大區域中心:江淮、江漢、巴蜀和嶺南。

江漢連接中原, 北部無險可守, 防禦不利, 西魏破江陵殺梁元帝即是如此。 巴蜀太閉塞, 割據有餘, 開拓不足, 歷史上定都成都的都是割據政權。 嶺南廣州太偏,古代又太落後,自然不考慮。江淮流域,蘇州無險可守,封建時代交通不如南京。

地圖

隋唐出於政治考慮,扶持揚州短暫壓制過南京,但是揚州同樣地處江北,五代十國揚州曾飽受戰亂,隨後再也沒有超過南京。杭州作為南宋都城,儘管宋高宗出於對金朝的恐懼從而定都杭州,但是杭州地處杭嘉湖平原最南端,以南為丘陵,退守有餘,而進取不足。

二、鐘山虎踞,石城龍蟠

從三國到明清,南京的城區範圍一直在改變:

六朝時期,如今市區秦淮河外的河西皆是長江。孫吳在江邊依山而建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拱衛都城。“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欲克建康,必先拿下石頭城,六朝時期戰亂頻生,這裡曾經發生過難以計數的戰鬥。在今玄武區內,是建康城核心區。南朝時期,建康極為繁華。隋滅南陳,隋文帝下令將建康夷為平地。

曾經的建康城

其後南京經歷了八百多年的相對沉寂,十國時期短暫作為南唐都城。朱元璋從安徽過江攻克集慶(南京),標誌著南京達到她發展的頂峰。朱元璋時代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明南京城分為四環。最外環為外城,全長60公里,將紫金山、雨花臺、幕府山等週邊險要囊括在內。第二環為京城,牆全長為35.676公里,現存城牆主要是京城。

南京明故宮午朝門遺址

玄武湖段城牆

全城依照南京山川湖泊而建。西南、南、東南依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而建。城東部在紫金山西南麓依山而建,林木眾多而溝壑叢生,不利於兵力展開。城東北依玄武湖建城牆。城北挖金川河通玄武湖與長江作為護城河。城最北端為獅子山,山上建有閱江樓。形成“東盡鐘山之南崗,北據山控湖,西阻石頭,南臨聚寶,貫秦淮於內外”的格局,完全符合青龍(紫金山)、白虎(石頭城)、朱雀(秦淮河)、玄武(玄武湖)的中國風水地理。

城內大概分為三個區域。城南為商業居住區,城東為宮城區,城北為軍事區。城區有大小不等的道路進行連接。同時城內保留有秦淮河、進香河、小運河等河道,方便交通運輸,這些河流至今依然存在。城南商業區,有三山街市(買賣牲口)、江東市(買賣米糧)、上榻坊(買賣布料茶鹽等)等商業區,極其繁華。

內秦淮河兩岸即為著名的金粉之地,主要為今夫子廟附近。兩岸酒樓妓館林立,江南貢院就在內秦淮不遠處,士子雲集,留下不少才子佳人的美談。

城南有當時著名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可惜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亂。

夫子廟

秦淮河

總感覺文明5的大報恩寺和現在重建的報恩寺層數不一致。。

城西北有龍江造船廠,鄭和船隊當年的寶船多建於此。城北為軍事區,駐軍約二十萬人,除一部分駐守皇宮和沿江外,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城內西北地方。這裡有大片營房、糧倉、庫房和各種軍匠工廠,形成一個獨特的軍事區。城東為皇城區,皇宮和政府機構如五軍都督府、六部、錦衣衛、翰林院、通政司等衙門雲集。

南京的城牆牆基用條石鋪砌,牆身用10釐米×20釐米×40釐米左右的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唯有皇宮區東、北兩側的城牆全部用磚實砌。

南京城牆建設採用了嚴格的品質管制和責任追究體系,所用之磚由沿長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個縣燒制後運抵南京使用,每塊磚上都印有監製官員、窯匠和夫役的姓名。第三環為皇城,第四環為宮城。今已不存,僅留下一些殘垣斷壁。

南京城南的中華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城門設置有三道甕城、四道券門,主體建築內甕城由中華門主樓城門和二至四道輔助城門構成,各城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整個城共有二十七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餘人。

中華門,左上為重建的琉璃塔

正是依靠南京堅固的城防,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在南京城反復進行了十餘年的拉鋸。江南大營儘管駐紮在孝陵衛,離南京城近在咫尺,卻不能破城。1862—1864年的天京保衛戰中,太平軍依靠南京周邊山川險要和城防,抵抗湘軍三年之久,最終由於外援斷絕,內力枯竭而告城破。

天京防衛戰

三、“銅頭鐵骨豆腐腰”

南京作為都城,主要面臨三個方向的威脅。首先是北方的威脅。防禦北方,淮河為第一道防線,長江為第二道防線。

古代由於南方軍隊一般長於水戰,弱于陸戰,尤其是缺乏大量馬匹,因此南方北伐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如南朝宋、梁、陳、南宋等北伐,甚至始終無法佔領徐州。朱元璋北伐是唯一一次例外。南北實力比較均衡的時候,往往在淮河附近拉鋸。

守江必守淮

在此條防線上,壽春、盱眙、鐘離等為軍事重鎮。東晉前秦淝水之戰、南梁北魏鐘離之戰等都是依靠淮河防線,力拒北方軍隊。

即便是淮河防線有失,北軍兵臨長江,只要南軍還能守住長江天險,仍然無憂。魏文帝曹丕南征東吳望江興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深入到今天的六合而不能向前,完顏亮在採石大敗,都是南方政權利用長江天險擊敗北方政權的例子。

淮河防線

但是如果南方政權過於弱小,或者陷入內亂四分五裂,難以有效抵抗北軍的時候,那麼南方最終往往無法逃離被消滅的命運。

南梁侯景之亂中,北齊趁機奪得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南梁所有領土,南北平衡局面被徹底打破。陳末隋朝一路大軍從揚州南下渡江到鎮江,一路從和縣南下到採石,東西兩路夾攻建康,終於滅陳。

趁南方侯景之亂,北齊趁機拿下江北之地

如何夾擊南京

隋唐之後,南唐被周世宗佔領江北十四州,覆滅只是時間問題。南明的江北四鎮軍閥相互勾心鬥角,不能團結對抗清軍,導致清軍不費多大力氣破揚州,占南京,消滅弘光政權。淮海戰役,蔣公喪師于徐蚌,淮南盡失,儘管佈置有長江放線,但是大勢已去。因此淮河長江,互為表裡,自古流傳下來“守江必守淮”的古訓。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如果說淮河長江是南京的銅頭鐵骨,那麼面對長江上游的江漢平原它又是豆腐腰。江漢居於南京上游,長江中下游平原無險可守,來自上游的軍隊可順流而下,直搗南京。

中游與下游

孫權大概是第一個認識到湖北對於江南的拱衛作用。因此不惜破壞孫劉聯盟,偷襲奪得荊州,其後甚至一度遷都武昌。晉滅吳,東晉王敦、桓玄,南朝宋謝晦、沈攸之等皆據荊州起兵向下游。平定侯景之亂的梁元帝蕭繹派大將王僧辯、陳霸先也是自上游而下,克復建康。蒙古攻克襄陽、鄂州,隨後在長江丁家洲殲滅南宋水軍後,江南自然成為甕中之鼈。

如果沒有荊州,吳國的長江防線過於單薄,吳侯危矣

元芳,你怎麼看?

在此,大概可以明白宋高宗為什麼一定要罷嶽飛兵權,甚至殺害嶽飛。

南宋初年,兵權掌握在岳飛、韓世忠等四大將手中。年紀最輕、風頭最勁的嶽飛平定湖南鐘相楊么起義,長期以荊襄為根據地,訓練士卒,發動北伐。這對政權草定,急於收回軍權的宋高宗來說是如芒在背。同時江漢對南京巨大的地理威脅,使得宋高宗對嶽飛不得不有所提防。殺害嶽飛,穩固上游,震懾其他大將,才能收回軍權。

消滅太平天國的曾國藩,也是從湖北、江西、安徽,一步一步拔掉太平軍據點,兵圍南京。因此,戰亂時代,一旦湖北為敵對力量所佔據,那麼南京必然面對上游的巨大威脅。

而東面的威脅自明朝開始,也逐漸顯現。南京往下,平原富庶而無險可守。倭寇侵擾明朝,一度威脅到南京。明末鄭成功率領水師入長江攻打南京惜敗。鴉片戰爭英軍溯流而上兵臨下關江面,迫使清朝簽訂《南京條約》。

抗日戰爭,日軍佔領上海,先派兵切斷南京西南交通線,同時派海空軍封鎖長江,致使南京被日軍圍成鐵桶,最終發生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旅美畫家李自健的油畫——《南京大屠殺》。

總結起來,南京雖然形勢險要,但是在東西方向上具有天然的劣勢。作為南方偏安政權,擁有南中國尚可力拒北方,但是現代戰爭條件下,南京的地緣安全條件實際上很差,這也決定了南京在地緣安全上註定無法和北京、西安、洛陽等古都競爭。

四、南京不能成為統一政權都城

首先,儘管自唐以降,南方在經濟上超過北方,南京居於全國最富庶的江南核心區。但是中國的軍事和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

隋唐都通過大運河,將南方的資源運往北方,供應龐大的政府機構。唐朝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失去了對江南稅賦的控制。南方強於經濟,但是弱於軍事。歷朝歷代北伐多以失敗告終。

唐朝晚期,西北政治中心依賴東南的資源,而這種連接卻是脆弱的

朱元璋北伐成功的原因在於以統一的南方作為基地,而元朝彼時內部的王保保、李思齊等爭鬥不休,各據一方,被朱元璋各個擊破。

明初儘管定都南京,但是全國面臨的壓力主要在長城一線,國都在南京,一則不能很好的應對北方侵襲;二來在資源調配上極為不便。另外,如上文所言,儘管有大江可守,但是南京東西兩面防禦及其脆弱,不利於首都安全。

1367年,北方割據,爭鬥不止,南方朱元璋便有北伐的機遇(此時朱元璋還是吳王,尚未稱帝)

新中國建立時曾以南京為備選建都候選地之一。但是王稼祥向毛澤東建議,一是定都南京王朝皆短命。二是東南無險可守,面臨美台等軍事壓力過大。因此南京被放棄。

第三,近代以來,上海的快速崛起成為“遠東第一大商埠”,掩蓋了南京昔日東南第一都會的光芒。改革開放後,蘇錫等崛起,進一步在經濟上超過南京。到時至今日,南京的經濟地位已經進一步下降。僅僅是在2016年剛剛擠進萬億GDP城市俱樂部。

江南集體崛起,競爭激烈

近年來,江蘇省重點打造南京城市建設,推進產業升級,通過實施揚子江城市群、沿江高鐵網、江北新區等重磅政策,著力提升南京地位。2017年江蘇省各地市集中開中重大專案,南京市重大專案投資額冠絕全省。

在國務院最新批復的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及南京城市規劃中,將南京定位——江蘇省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今年2月下旬,更是成功躋身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如今的南京,正邁著穩健的步伐,向著新的發展目標大踏步前進。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偽滿洲國首都計畫 | 日本軍國的大東亞迷夢

索馬里與摩加迪休 | 財富之城是如何被玩兒壞的?

海上帝國威尼斯 | 一座城邦的三百年逆襲史

永遠的波蘭 | 為何蒙古、奧斯曼、蘇聯沒能統治歐洲?

刺客帝國阿薩辛 | 來自天堂的誘惑

下期預告

嶺南廣州太偏,古代又太落後,自然不考慮。江淮流域,蘇州無險可守,封建時代交通不如南京。

地圖

隋唐出於政治考慮,扶持揚州短暫壓制過南京,但是揚州同樣地處江北,五代十國揚州曾飽受戰亂,隨後再也沒有超過南京。杭州作為南宋都城,儘管宋高宗出於對金朝的恐懼從而定都杭州,但是杭州地處杭嘉湖平原最南端,以南為丘陵,退守有餘,而進取不足。

二、鐘山虎踞,石城龍蟠

從三國到明清,南京的城區範圍一直在改變:

六朝時期,如今市區秦淮河外的河西皆是長江。孫吳在江邊依山而建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拱衛都城。“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欲克建康,必先拿下石頭城,六朝時期戰亂頻生,這裡曾經發生過難以計數的戰鬥。在今玄武區內,是建康城核心區。南朝時期,建康極為繁華。隋滅南陳,隋文帝下令將建康夷為平地。

曾經的建康城

其後南京經歷了八百多年的相對沉寂,十國時期短暫作為南唐都城。朱元璋從安徽過江攻克集慶(南京),標誌著南京達到她發展的頂峰。朱元璋時代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明南京城分為四環。最外環為外城,全長60公里,將紫金山、雨花臺、幕府山等週邊險要囊括在內。第二環為京城,牆全長為35.676公里,現存城牆主要是京城。

南京明故宮午朝門遺址

玄武湖段城牆

全城依照南京山川湖泊而建。西南、南、東南依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而建。城東部在紫金山西南麓依山而建,林木眾多而溝壑叢生,不利於兵力展開。城東北依玄武湖建城牆。城北挖金川河通玄武湖與長江作為護城河。城最北端為獅子山,山上建有閱江樓。形成“東盡鐘山之南崗,北據山控湖,西阻石頭,南臨聚寶,貫秦淮於內外”的格局,完全符合青龍(紫金山)、白虎(石頭城)、朱雀(秦淮河)、玄武(玄武湖)的中國風水地理。

城內大概分為三個區域。城南為商業居住區,城東為宮城區,城北為軍事區。城區有大小不等的道路進行連接。同時城內保留有秦淮河、進香河、小運河等河道,方便交通運輸,這些河流至今依然存在。城南商業區,有三山街市(買賣牲口)、江東市(買賣米糧)、上榻坊(買賣布料茶鹽等)等商業區,極其繁華。

內秦淮河兩岸即為著名的金粉之地,主要為今夫子廟附近。兩岸酒樓妓館林立,江南貢院就在內秦淮不遠處,士子雲集,留下不少才子佳人的美談。

城南有當時著名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可惜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亂。

夫子廟

秦淮河

總感覺文明5的大報恩寺和現在重建的報恩寺層數不一致。。

城西北有龍江造船廠,鄭和船隊當年的寶船多建於此。城北為軍事區,駐軍約二十萬人,除一部分駐守皇宮和沿江外,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城內西北地方。這裡有大片營房、糧倉、庫房和各種軍匠工廠,形成一個獨特的軍事區。城東為皇城區,皇宮和政府機構如五軍都督府、六部、錦衣衛、翰林院、通政司等衙門雲集。

南京的城牆牆基用條石鋪砌,牆身用10釐米×20釐米×40釐米左右的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唯有皇宮區東、北兩側的城牆全部用磚實砌。

南京城牆建設採用了嚴格的品質管制和責任追究體系,所用之磚由沿長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個縣燒制後運抵南京使用,每塊磚上都印有監製官員、窯匠和夫役的姓名。第三環為皇城,第四環為宮城。今已不存,僅留下一些殘垣斷壁。

南京城南的中華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城門設置有三道甕城、四道券門,主體建築內甕城由中華門主樓城門和二至四道輔助城門構成,各城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整個城共有二十七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餘人。

中華門,左上為重建的琉璃塔

正是依靠南京堅固的城防,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在南京城反復進行了十餘年的拉鋸。江南大營儘管駐紮在孝陵衛,離南京城近在咫尺,卻不能破城。1862—1864年的天京保衛戰中,太平軍依靠南京周邊山川險要和城防,抵抗湘軍三年之久,最終由於外援斷絕,內力枯竭而告城破。

天京防衛戰

三、“銅頭鐵骨豆腐腰”

南京作為都城,主要面臨三個方向的威脅。首先是北方的威脅。防禦北方,淮河為第一道防線,長江為第二道防線。

古代由於南方軍隊一般長於水戰,弱于陸戰,尤其是缺乏大量馬匹,因此南方北伐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如南朝宋、梁、陳、南宋等北伐,甚至始終無法佔領徐州。朱元璋北伐是唯一一次例外。南北實力比較均衡的時候,往往在淮河附近拉鋸。

守江必守淮

在此條防線上,壽春、盱眙、鐘離等為軍事重鎮。東晉前秦淝水之戰、南梁北魏鐘離之戰等都是依靠淮河防線,力拒北方軍隊。

即便是淮河防線有失,北軍兵臨長江,只要南軍還能守住長江天險,仍然無憂。魏文帝曹丕南征東吳望江興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深入到今天的六合而不能向前,完顏亮在採石大敗,都是南方政權利用長江天險擊敗北方政權的例子。

淮河防線

但是如果南方政權過於弱小,或者陷入內亂四分五裂,難以有效抵抗北軍的時候,那麼南方最終往往無法逃離被消滅的命運。

南梁侯景之亂中,北齊趁機奪得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南梁所有領土,南北平衡局面被徹底打破。陳末隋朝一路大軍從揚州南下渡江到鎮江,一路從和縣南下到採石,東西兩路夾攻建康,終於滅陳。

趁南方侯景之亂,北齊趁機拿下江北之地

如何夾擊南京

隋唐之後,南唐被周世宗佔領江北十四州,覆滅只是時間問題。南明的江北四鎮軍閥相互勾心鬥角,不能團結對抗清軍,導致清軍不費多大力氣破揚州,占南京,消滅弘光政權。淮海戰役,蔣公喪師于徐蚌,淮南盡失,儘管佈置有長江放線,但是大勢已去。因此淮河長江,互為表裡,自古流傳下來“守江必守淮”的古訓。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如果說淮河長江是南京的銅頭鐵骨,那麼面對長江上游的江漢平原它又是豆腐腰。江漢居於南京上游,長江中下游平原無險可守,來自上游的軍隊可順流而下,直搗南京。

中游與下游

孫權大概是第一個認識到湖北對於江南的拱衛作用。因此不惜破壞孫劉聯盟,偷襲奪得荊州,其後甚至一度遷都武昌。晉滅吳,東晉王敦、桓玄,南朝宋謝晦、沈攸之等皆據荊州起兵向下游。平定侯景之亂的梁元帝蕭繹派大將王僧辯、陳霸先也是自上游而下,克復建康。蒙古攻克襄陽、鄂州,隨後在長江丁家洲殲滅南宋水軍後,江南自然成為甕中之鼈。

如果沒有荊州,吳國的長江防線過於單薄,吳侯危矣

元芳,你怎麼看?

在此,大概可以明白宋高宗為什麼一定要罷嶽飛兵權,甚至殺害嶽飛。

南宋初年,兵權掌握在岳飛、韓世忠等四大將手中。年紀最輕、風頭最勁的嶽飛平定湖南鐘相楊么起義,長期以荊襄為根據地,訓練士卒,發動北伐。這對政權草定,急於收回軍權的宋高宗來說是如芒在背。同時江漢對南京巨大的地理威脅,使得宋高宗對嶽飛不得不有所提防。殺害嶽飛,穩固上游,震懾其他大將,才能收回軍權。

消滅太平天國的曾國藩,也是從湖北、江西、安徽,一步一步拔掉太平軍據點,兵圍南京。因此,戰亂時代,一旦湖北為敵對力量所佔據,那麼南京必然面對上游的巨大威脅。

而東面的威脅自明朝開始,也逐漸顯現。南京往下,平原富庶而無險可守。倭寇侵擾明朝,一度威脅到南京。明末鄭成功率領水師入長江攻打南京惜敗。鴉片戰爭英軍溯流而上兵臨下關江面,迫使清朝簽訂《南京條約》。

抗日戰爭,日軍佔領上海,先派兵切斷南京西南交通線,同時派海空軍封鎖長江,致使南京被日軍圍成鐵桶,最終發生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旅美畫家李自健的油畫——《南京大屠殺》。

總結起來,南京雖然形勢險要,但是在東西方向上具有天然的劣勢。作為南方偏安政權,擁有南中國尚可力拒北方,但是現代戰爭條件下,南京的地緣安全條件實際上很差,這也決定了南京在地緣安全上註定無法和北京、西安、洛陽等古都競爭。

四、南京不能成為統一政權都城

首先,儘管自唐以降,南方在經濟上超過北方,南京居於全國最富庶的江南核心區。但是中國的軍事和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

隋唐都通過大運河,將南方的資源運往北方,供應龐大的政府機構。唐朝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失去了對江南稅賦的控制。南方強於經濟,但是弱於軍事。歷朝歷代北伐多以失敗告終。

唐朝晚期,西北政治中心依賴東南的資源,而這種連接卻是脆弱的

朱元璋北伐成功的原因在於以統一的南方作為基地,而元朝彼時內部的王保保、李思齊等爭鬥不休,各據一方,被朱元璋各個擊破。

明初儘管定都南京,但是全國面臨的壓力主要在長城一線,國都在南京,一則不能很好的應對北方侵襲;二來在資源調配上極為不便。另外,如上文所言,儘管有大江可守,但是南京東西兩面防禦及其脆弱,不利於首都安全。

1367年,北方割據,爭鬥不止,南方朱元璋便有北伐的機遇(此時朱元璋還是吳王,尚未稱帝)

新中國建立時曾以南京為備選建都候選地之一。但是王稼祥向毛澤東建議,一是定都南京王朝皆短命。二是東南無險可守,面臨美台等軍事壓力過大。因此南京被放棄。

第三,近代以來,上海的快速崛起成為“遠東第一大商埠”,掩蓋了南京昔日東南第一都會的光芒。改革開放後,蘇錫等崛起,進一步在經濟上超過南京。到時至今日,南京的經濟地位已經進一步下降。僅僅是在2016年剛剛擠進萬億GDP城市俱樂部。

江南集體崛起,競爭激烈

近年來,江蘇省重點打造南京城市建設,推進產業升級,通過實施揚子江城市群、沿江高鐵網、江北新區等重磅政策,著力提升南京地位。2017年江蘇省各地市集中開中重大專案,南京市重大專案投資額冠絕全省。

在國務院最新批復的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及南京城市規劃中,將南京定位——江蘇省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今年2月下旬,更是成功躋身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如今的南京,正邁著穩健的步伐,向著新的發展目標大踏步前進。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偽滿洲國首都計畫 | 日本軍國的大東亞迷夢

索馬里與摩加迪休 | 財富之城是如何被玩兒壞的?

海上帝國威尼斯 | 一座城邦的三百年逆襲史

永遠的波蘭 | 為何蒙古、奧斯曼、蘇聯沒能統治歐洲?

刺客帝國阿薩辛 | 來自天堂的誘惑

下期預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