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吳曉波:90後就別買京滬深的房子了

超級大都市的房子, 與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無關。 京滬深的房子就是那根“橋柱”, 它不決定你的價值、未來和生死, 放下即是實地。

1

那天馬佳佳來杭州, 我們在靜逸別墅的大樟樹下喝茶, 我問她, 你買了北京的房子嗎?

她微微地笑, 不做答。

2014年2月, 馬同學去萬科總部演講, 說, 我們90後不買房。

她做演講的那會兒, 北京房屋均價3.54萬元/平, 與2012年相比, 上漲整整一倍。 此後經歷調控, 微有震盪, 接著連續18個月環比上漲, 到三年後的2017年2月, 均價達到6.07萬元/平, 僅在過去的五個月間, 漲幅就達15.6%。 昨天(3月22日), 北京市宣佈, 首套房貸利率優惠收窄至95折,

這意味著房貸政策進一步嚴控。

“誰此時沒有房子, 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 就永遠孤獨。 ”

里爾克寫下這句詩歌的時候, 心裡應該沒有想到北京的房價, 但在今天讀來, 卻好像是一個很惡作劇的玩笑。

2

還是回到2012年。

那年, 全國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3048元。

如果你碰巧進入了一家非常慷慨的大公司, 稅後月薪達到1.6萬元, 不吃不喝, 只靠呼吸PM2.5值很高的空氣活著, 可以買得起一平米的北京房子。

到2017年, 你必須要找到一位肯付你6.07萬元月薪的雇主。 當然, 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前幾天, 咪蒙同學的助理月薪達到5萬元, 就已經濺起一片驚豔般的歡呼。

我再繼續算帳。

如果你購買一套價值1000萬元的房子, 向銀行做七成、三十年按揭, 月均還款37150元。 如果做五成、三十年按揭, 月均還款26536元。

首付的700萬元或500萬元, 足以壓垮全國90%的父母。

而在未來的三十年裡, 背負月均還款3.7萬元到2.6萬元, 對於90%的90後而言, 都恐怕是一個了無生活品質及樂趣的人生。

所以到今天, 不是你拒絕買房, 而是你不應該再買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子了。

這是我第一次建議同學們不要買房。

3

超級大都市的房子, 與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無關。

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景象。

看過《穿Prada的女魔頭》, 你應該還記得海瑟薇扮演的那位剛剛畢業的女助理安迪, 她不但要加班加點地工作,

忍受女魔頭的種種刁難, 還要厚著臉皮向父母借錢付房租。 如果你有她的電話可以去問一下, 她應該也買不起紐約的房子。

可是她死活也要留在紐約。

幾年前, 《紐約時報》做過一個“你願意生活在城市、市郊還是鄉村”的問卷, 84%的人表示對紐約滿意或非常滿意。

也就是說, 像紐約這樣充滿大城市弊病的城市, 人們卻依舊欣然嚮往。

同樣是紐約移民的雅各斯出過一本《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書中充滿了對現代大都市的批判和不滿, 不過她也承認, 人口稠密會加速知識的產生, 她由此提出了“知識溢出”這個新名詞。

美國專利問題專家亞當·賈布的研究表明, 一個發明者常常受到同區域其他發明者的啟發, 對同一城市專利的引用次數是其他城市的十倍。 他還計算出一個公式: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 人均生產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 不買京滬深的房子, 不意味著逃離京滬深。 那裡仍然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 是夢想野蠻生長的偉大而邪惡的容器。

還記得《應諧錄》裡的那個故事嗎——一個盲人過橋,失足,抱住橋柱大喊救命,路過的和尚說,橋下並沒有水,“放下是實地”。

京滬深的房子就是那根“橋柱”,它不決定你的價值、未來和生死,人生無比遼闊,放下即是實地。

4

90後不買京滬深的房子,並不是說,高企的居住成本就是合理的,它當然是一個應該被不斷詛咒的現象。

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都清醒地知道,一座城市的活力,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年輕的人、熱錢和新技術,而年輕人是其中權重最大的。如何降低他們的居住成本,是城市管理者的職業道德所在——如果他們的血管裡還流著“道德的血液”的話。

柏林是當今歐洲的“創業之都”,2015年,歐洲創業投資共118億歐元,其中,柏林就吸引到21億歐元,遠多於倫敦、巴黎和斯德哥爾摩。

可是柏林的居住成本卻不高,年輕人花費工資的五分之一大概就可以租到滿意的房子,在2016年,柏林公寓每平米租金的平均價格只有9歐元,要知道德國的人均年薪約為4萬多歐元。

柏林的辦法有三個。

其一,提供大量“社會住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廉租房,由柏林市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造,供低收入者使用。目前柏林約有22.5萬套“社會住房”。凡是個人年收入低於1.7萬歐元,兩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5萬歐元的就可以向所在區政府申請“居住資格證”。

其二,提供住房金補貼,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居民就有權享受“住房金”,其能夠享受多少則取決於收入、房租、生活負擔以及家庭成員人數等多種因素。柏林現有27萬多戶家庭享受這一補貼。

其三,在租房契約中,政策性偏向租房者,政府明文規定,租房合同一旦簽訂,合同內不得漲房租。

我曾經問過一些政府官員:效法柏林的這三個政策,對我們大帝都、大魔都和大深圳政府而言,有多大的難度?

在2016年,北京市的地方財政收入5081億元,上海市6406億元,深圳市7901億元,都算得上富可敵國了。如果房價實在降不下來,可否在廉租房、住房金補貼及對租戶的政策保護上有所作為?

被我詢問的官員們都像馬佳佳同學一樣,微微地笑,不做答。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想要更多資訊,聽吳曉波就夠了。點選連結,每天聽見吳曉波:

「 每天聽見吳曉波 」會員紀念卡:柳傳志徐小平雷軍梁文道馮侖連袂推薦(今日頭條) ¥180 購買

還記得《應諧錄》裡的那個故事嗎——一個盲人過橋,失足,抱住橋柱大喊救命,路過的和尚說,橋下並沒有水,“放下是實地”。

京滬深的房子就是那根“橋柱”,它不決定你的價值、未來和生死,人生無比遼闊,放下即是實地。

4

90後不買京滬深的房子,並不是說,高企的居住成本就是合理的,它當然是一個應該被不斷詛咒的現象。

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都清醒地知道,一座城市的活力,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年輕的人、熱錢和新技術,而年輕人是其中權重最大的。如何降低他們的居住成本,是城市管理者的職業道德所在——如果他們的血管裡還流著“道德的血液”的話。

柏林是當今歐洲的“創業之都”,2015年,歐洲創業投資共118億歐元,其中,柏林就吸引到21億歐元,遠多於倫敦、巴黎和斯德哥爾摩。

可是柏林的居住成本卻不高,年輕人花費工資的五分之一大概就可以租到滿意的房子,在2016年,柏林公寓每平米租金的平均價格只有9歐元,要知道德國的人均年薪約為4萬多歐元。

柏林的辦法有三個。

其一,提供大量“社會住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廉租房,由柏林市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造,供低收入者使用。目前柏林約有22.5萬套“社會住房”。凡是個人年收入低於1.7萬歐元,兩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5萬歐元的就可以向所在區政府申請“居住資格證”。

其二,提供住房金補貼,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居民就有權享受“住房金”,其能夠享受多少則取決於收入、房租、生活負擔以及家庭成員人數等多種因素。柏林現有27萬多戶家庭享受這一補貼。

其三,在租房契約中,政策性偏向租房者,政府明文規定,租房合同一旦簽訂,合同內不得漲房租。

我曾經問過一些政府官員:效法柏林的這三個政策,對我們大帝都、大魔都和大深圳政府而言,有多大的難度?

在2016年,北京市的地方財政收入5081億元,上海市6406億元,深圳市7901億元,都算得上富可敵國了。如果房價實在降不下來,可否在廉租房、住房金補貼及對租戶的政策保護上有所作為?

被我詢問的官員們都像馬佳佳同學一樣,微微地笑,不做答。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想要更多資訊,聽吳曉波就夠了。點選連結,每天聽見吳曉波:

「 每天聽見吳曉波 」會員紀念卡:柳傳志徐小平雷軍梁文道馮侖連袂推薦(今日頭條) ¥180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