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淩雲劍:“咬”定蘋果不鬆口

☝戳圖瞭解詳情

文 | 本刊記者 謝丹丹

每年, 會有20萬家公司申請加入蘋果公司的生態系統, 他領導的松井, 如今是Apple Watch、HomePod塗層唯一供應商。

做為蘋果主力開發供應商, 他在瞬即逝的市場機遇裡殺出一條血路, 用技術和執著改寫全球電子消費品塗料市場格局。

根據淩雲劍的回憶:多年前, 他的老闆有一部“大哥大”, 而他是老闆的小跟班。 每當老闆打完電話, 就響亮而乾脆地喊一聲“小淩子”, 淩雲劍會畢恭畢敬地接過電話, 雙手護在胸前, 像一名守護鋼槍的戰士。 如果周圍有其他人, 他還會不自覺地把頭仰得更高。

時光飛逝, 幾十年過去了, 如今蘋果手機取代“大哥大”, 成為智慧手機時代的主導者。 而淩雲劍也從當初電影裡常見的“跑龍套”, 一躍成為現實商業世界裡的主角。 他的故事, 正和蘋果手機有著“強關係”。

如果你沒聽說過淩雲劍和他開創的松井新材料, 以下事實就可以説明你認識:松井, Apple Watch、HomePod手感塗料唯一供應商、蘋果主力開發供應商;淩雲劍, 一個在轉瞬即逝的市場機遇裡殺出一條血路, 用技術和執著改寫全球電子消費品塗料市場格局的開創者。

十年間, 松井從服務山寨機起家, 到最終成為蘋果主力供應商,

惠普、特斯拉的座上賓, 正是憑藉掌舵人淩雲劍的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 三年拿下蘋果, 五年攻下惠普, 松井的發展勢如破竹。 松井也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吸納如此多國際品牌的塗料供應商。 荷蘭化工巨頭阿克蘇諾貝爾, 幾年前更是打算以超出想像的溢價收購松井。

這種執著精神, 湖南人用方言“霸蠻”一詞來形容。 易中天曾在《帝國的惆悵》一書中說道:什麼是湖南人的“霸蠻”?就是一件事, 大家都說不能做, 或不可能, 他偏要做, 而且把它做成。

淩雲劍, 正是典型。

1

“霸蠻”, 源自危機感

“這絕對是我的天性啊!”在一次CPQ潛能測評中, 淩雲劍在八大基本性格要素中, “目標導向”這一項的得分竟然是100分(滿分為100), 他不由得發出如此感歎。

事實上, 從松井成立之日起, 他這種對目標的執著, 已經牢牢滲入松井的發展。 市場瞬息萬變, 如果缺乏對未來判斷的執著, 恐怕松井早就陷入危機了。

2006年, 因為反應速度快、價格低廉, 山寨機很受市場歡迎, 而當時這項業務幾乎佔據了松井的半壁江山。

然而, 在白花花的銀子不斷流入的同時, 淩雲劍卻感到了一絲隱憂:客戶對山寨機的喜愛並不總是始終如一, 更多的人則是圖個新鮮。 這對於松井業務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發展來說, 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

性格使然, 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感讓淩雲劍並沒有沉醉於眼前的利潤, 而是把目光聚焦在松井的未來。 “松井如何能夠走得更遠?如何能讓公司運營起來更有計劃性, 而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淩雲劍在接受《中外管理》採訪時如此回顧。

經過一系列調研, 淩雲劍發現:那些成功的企業, 大多建起了良好的生態系統, 比如和一流的品牌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 這意味著, 要想獲得長遠發展, 就要做行業裡最好的客戶, 只要找到標杆客戶,大客戶效應就會隨之產生。

簡單來說,擒賊先擒王,解決方案就是“抱大腿”。

意識到這一點後,松井開始尋求與國內知名手機品牌合作的機會。但是,淩雲劍很快又發現:國內的品牌更多依靠設計上的花哨,而缺乏內在的核心技術,品牌感召力並不強。而這樣的發展路徑,註定走不長遠。這一點與國際品牌比起來,相差甚遠。

“松井必須沖出中國,和全球最著名的品牌去合作。”淩雲劍當時提出這個目標時,在很多人眼裡簡直是“癡人說夢”。

2

找到撬動蘋果的關鍵人

易中天認為,“霸蠻”精神有一個重要的內涵,即不僅“坐而論道”,還要“身體力行”。淩雲劍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很快找到了切入口。

先攻誰?蘋果無疑是最合適的目標,看看那些割“腎”賣“腎”的人就知道答案了。

而和國際品牌打交道,松井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才結構不匹配。經過一番思索,淩雲劍決定跨出國門,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邀請國外專業人士加盟松井,再進一步撬動蘋果。

淩雲劍當時就瞄準:誰在和蘋果配合。當時,跟蘋果配合的有一家歐洲公司、一家美國公司、兩家日本公司。後來,淩雲劍輾轉通過朋友找到了一家日本公司的蘋果專案負責人。

聽說淩雲劍的來意以後,這位專案負責人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公司能做好塗料嗎?當時,從中國要找一個蘋果的塗料供應商,的確還沒有先例。

淩雲劍當然知道這一點,可這並不能阻擋他的決心。從松井的願景到企業文化、發展的坎坷之路,再到理想、待遇,淩雲劍用盡各種方法手段,最終成功地打動了這位專業人士加盟松井。

找到關鍵的領路人,是淩雲劍的第一步棋。除了人脈資源,加入松井的這位專業人士為松井提供了許多切實的幫助。剛開始和蘋果接觸時,團隊連PPT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後來,在她的指導下,松井的營業和技術團隊才逐漸學會,如何做一些符合客戶需求的材料。

同時,淩雲劍也意識到:過去的粗放管理方式是不適合與蘋果打交道的。蘋果需要精細化、資料化、定量化的內容和服務。為了適應這方面需求,松井又不惜成本相繼從國際競爭對手那裡挖來了相關人才,組建了一隻專門服務蘋果的隊伍。這只隊伍最大的特點是:營業人員和研發人員不分家,大家緊密捆綁在一塊,從而更好更快地把握和滿足客戶的需求。

然而,這些關鍵人士的加盟,使得淩雲劍付出的代價也相當之大。“跨國人才很現實,一上來就會問:含稅收入多少,不含稅收入多少,有沒有期權等。”其中有個人才談下來的待遇要求,超過了松井全部中高層幹部的薪水總和。

不僅要說服外來人才,更困難的是說服公司的“老人”。如此高的薪水,自然遭到了其他成員的反對,“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樣做究竟是否值得?”“我們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走什麼國際化?”事實的確如此,但一想到松井未來的長遠發展,又必須需要這樣的國際化人才,淩雲劍不得不獨自面對這樣高昂的代價。咬咬牙,狠下心來,把“佛”請進門。

也許是礙於淩雲劍的地位和威信,很多跟隨淩雲劍一起打拼多年的高管,表面上沒表達異議,但內心裡卻藏掖著一股怨氣。薪酬結構和地位帶來的落差,再加上文化、工作習慣不同,導致摩擦不斷。

一方面,淩雲劍竭力說服團隊:“在當前國際化的關鍵節點上,需要這樣的關鍵人才。我們憑什麼來吸引他們?難道還能像過去一樣講理想,講使命,講願景?”

另一方面,淩雲劍自己當起了救火員,不斷地滅火,救火。不過更多時候,他把自己比喻成雙方融合的粘合劑。有時候,他又覺得自己就像只小蜜蜂,這邊嗡嗡一下,那邊嗡嗡一下,努力去消除雙方的誤會。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雙方的磨合和溝通才逐漸順暢起來。不斷增加的專案和訂單,也讓那些曾經竭力反對的人,開始漸漸明白老闆當初的果斷和深意。

3

潛心研發,把可能變成一定

儘管找到了牽線搭橋的人,但並不意味著蘋果就能輕鬆吸納松井進入其供應商體系。

每年有20萬供應商申請進入蘋果的生態系統,但是成功者寥寥。毫無疑問,蘋果對供應商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淩雲劍深知:松井必須要從滿足客戶需求出發,真正給客戶創造價值,才能最終拿到進入蘋果的門票。

通過這位跨國人才的努力銜接,蘋果試探性地給松井開放了一個交流埠。在淩雲劍的主導下,松井潛心研發,並定期和蘋果相關部門進行技術交流。

“剛開始松井遞過去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蘋果幾乎連看都不看。當時做的樣板和外包裝,現在看來都土得掉渣。”淩雲劍回憶起來至今還覺得意味深長。

儘管如此,當時有一點讓淩雲劍非常堅信,並且堅定不移地去執行:“伸手不打笑臉人。反正你說我哪裡做得不好,我就去改,立馬去改,改了又來。”

2011年,正值蘋果開發iPhone5,從iPhone3開始,蘋果使用的都是同一家日本公司的產品。擺在松井面前的,是一扇幾乎已經關閉的門。但淩雲劍始終抱定一個信念,“我們必須要達到我們該達到的地方”。

他渴望成功,但並不急於求成。淩雲劍跟蘋果方面說:“能不能讓我們參與進去,哪怕不做這個項目,你們也可以看一看松井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說不定可以跟現在的供應商PK一下?”淩雲劍笑稱這是“陪太子讀書”。

正當日本公司熱火朝天地為iPhone5做開發的時候,另一邊的淩雲劍帶領著松井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發、打樣、報告、送樣。因為時差原因,很多時候,整個團隊幾乎是24小時接力作業。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松井向蘋果遞交了兩百多個方案,幾乎平均每個工作日就向蘋果遞交一個改進版本。

松井的真誠與實際行動,讓蘋果看在眼裡,尤其是和日本的產品做了對比之後,他們得出結論:松井不僅有毅力,更有能力。彼時,恰逢蘋果推出一款塑膠彩殼的iPhone5C,松井終於在經歷了兩年只投入沒產出的努力之後,拿到了iPhone5C系列中的一個塗層專案。這次,淩雲劍把機會死死地攥在了手裡。

儘管這款產品只產生了不到2000萬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但擠進蘋果供應商體系,松井無疑邁出了具有歷史性的一步。

隨後,淩雲劍並沒有滿足,而是乘勝追擊。某天,他得到消息稱:一家美資企業正在配合蘋果開發一款手錶。除了常規的附著,耐磨、耐化學品、抗髒汙等性能等要求之外,蘋果還提出一項極為特殊的要求,希望產品能夠實現“一種嬰兒肌膚般的觸摸感”,柔滑、有彈性。同時參與研發的,還分別有一家日本公司,一家歐洲公司。

得到這個消息時是2013年11月份,還有剩下不到三個月的研發時間,另外兩家公司已開發近一年時間了。淩雲劍深知,過年之後,就意味著Apple Watch開始量產,留給松井的時間不多了。他回到工廠後,馬不停蹄地組織技術團隊投入到研發中,大年三十晚上萬家燈火,松井的工廠卻依舊忙碌著。淩雲劍激情澎拜地鼓勵員工:“我們一定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一定!”

最後,松井提交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超出蘋果預料。檢測結果顯示:除了滿足蘋果的特殊要求之外,松井的產品還能夠達到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級別,那些國際大牌耗費一年多時間都沒有達到的要求,卻被松井這家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中國企業,一舉攻克了。

蘋果大為驚喜。而後續的故事就是,Apple Watch1,Apple Watch2、iPhone7、iPhone8、HomePod的塗層主供應商統統被松井佔據。

由此,很多團隊成員也漸漸明白一個道理:凡事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跟著客戶的節奏,潛心專注去做,遲早有一天會得到客戶的認可。

4

向行銷“開刀”

普通人感到習以為常的事情,如果不合乎淩雲劍的認知,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改變它。

2014年年底,負責松井市場行銷管理五年,和他一起打拼創業的兄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松井,這給淩雲劍的刺激很大。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便是兩人對松井的行銷理念、行銷策略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未來的松井,是要延續過去幾年來“中國式的行銷”,還是走向以產品和服務為內容的品牌行銷?

且不說那位離開的兄弟,事實上,“中國式行銷”是大多數製造企業拿訂單的方式,也可以說,這是“國情”。五年前,淩雲劍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技術研發上。後來,當他回過頭去審視公司的整體發展結果時,卻發現:儘管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公司的行銷成本卻越來越高。

最為可怕的是,關係行銷帶來的惡果已由外部開始浸染到內部員工。有一次,公司就發現一個內部尋租的典型,可這樣的事情又不好公開處理,結果是公司被個人綁架。

最直接的刺激,來自華為。有一段時間,淩雲劍發現華為的項目越來越少,最後竟然一整年都沒有。經打探才知道,華為內部在整頓腐敗。這下,松井搭進去了!所幸的是,淩雲劍主動向華為審計部門如實彙報,檢討並作出保證,接受華為處理。同時,淩雲劍交代團隊,仍然要像過去一樣努力地給華為打板、交板、持續地提供自己的最新研發產品,最終才得以重返華為供應商序列。

另外一個事件是,松井的一名員工曾經嘗試跟蘋果的人“意思”一下,結果對方立馬臉紅脖子粗,恨不得摔門而出。“他們覺得,你這(行為)是對他的侮辱。”淩雲劍對《中外管理》回憶道。

這幾次經歷,對淩雲劍的觸動刻骨銘心。

2015年,淩雲劍痛下決心,擯棄長期以來的關係行銷,走一條基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的品牌行銷的道路。在淩雲劍看來,關係行銷會得一時之利,長遠來看對企業百害而無一利。更嚴重的,它還會危害到客戶健康的企業文化,增加了客戶管理難度。對內而言,只要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內部就一定會存在尋租的可能,無法避免。技術出身的淩雲劍很明白,過硬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才是真正的吸引點。

緊接著,淩雲劍引入了管理諮詢公司,對松井的企業文化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提煉。

最後總結出一套具有松井特色的“銳文化”,包括以銳利品質成就客戶;以精銳平臺成就員工;以銳意創新成就未來。松井的未來,要靠技術和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而不是別的。“技術的松井”才是松井可期待的未來。

之後,松井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面貌。然而,在砍掉關係行銷之後的半年,再加上外部市場變化的影響,松井的銷售額一下子掉了一大截,有一個月甚至掉了50%,當時大家都慌了。

但是,淩雲劍深知:“這時候更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你到底用什麼東西打敗競爭對手?唯有技術和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後來的資料證明淩雲劍是對的,雖然2016年和2015年兩年的業績相差無幾,但淨利潤卻是之前的好幾倍。

現在,在松井的會議上,不少人都習慣帶上這麼一句話:“根據松井的核心價值觀……”

5

從指揮型到教練型管理者

但事實上,在不斷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淩雲劍也時常感到一絲孤獨,因為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有時候還得罪人。

儘管工作之餘,淩雲劍是一個非常幽默而隨和的人,但是一到工作現場,他就會變得認真、嚴格。一旦達不到要求,訓斥起人來不留情面。

前幾年,他經常當著大庭廣眾呵斥一個人,甚至於有些幹部看到他就繞著道走。作為老闆,儘管自己的內心是非常善良,出發點也是好的,但這樣的局面似乎有些尷尬。幸好,淩雲劍從五年前開始意識到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他開始嘗試轉換自己的角色。

提起過去的自己,淩雲劍將之定義為一個指揮型領導者,創業初期,事無巨細,深度參與。一個例證就是,iPhone5C從配方到試製、生產到小試、中試到大批量生產,以及最後交付的所有環節,淩雲劍都全程參與。甚至包裝桶的清洗,淩雲劍都要在現場監督、查驗。

這種指揮和深度參與型管理方式,適用於企業初創期,領導以身作則,能夠保證公司反應機敏,結果可靠,通常能夠在關鍵時刻促進企業發展。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這種方式變得不再適用。

由於淩雲劍對各個崗位都相當熟悉,且有發言權,對於具體事務過多的干涉,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員工的主動性。儘管幾大業務板塊均設置了專門負責管理的副總,有時候淩雲劍還是會忍不住打破管理序列,進行越級管理。後果就是,兩種不同的管理口徑讓崗位人員無所適從,同時也讓直接負責的領導時有難堪。

後來,在一次幹部會上,有人對淩雲劍提出意見:既然讓他們負責,也應將相應的權力授予他們。淩雲劍很受觸動,後來,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與其讓我一個人明白怎麼做事的道道,那我能不能複製N個我?這樣的話,我就放心多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淩雲劍開始有意識往後退,從指揮型向教練型管理者過渡。現在,聲嘶力竭地訓斥員工的場面已經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複盤”和“檢討”。去年,團隊失去了一個大客戶的訂單。淩雲劍沒有第一時間“炸毛”,而是冷靜下來,“來,我們一起來複盤,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了,下次怎麼去規避這樣的情況。”

有時候,面對一些員工的所思所想,淩雲劍也仍然無法理解。但他學會了克制,並不輕易流露出來,允許對方按他自己的思路去做,哪怕結果糟糕。他就此開玩笑:“這恐怕就是成長中的代價吧。”

身為松井領頭羊的淩雲劍,一方面確確實實是自嘲。另一方面,他的內心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我一個人跑得比較遠,回頭發現隊伍沒有跟上來,我又折回去,想把隊伍拉起來,那樣很吃力,結果也不好。”他反思道。

“獨行快,眾行遠。與其一個人跑那麼遠,不如和他們一起走。”現在,淩雲劍想方設法把自己過去做事的經歷、成長的教訓,積累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團隊的能力,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效率。

這樣的轉變,在今年就帶給了淩雲劍一個大大的驚喜。松井歷史性地接到了蘋果又一個大單。在這之前,淩雲劍竟然對此一無所知,而是負責國際市場運營的副總帶隊做的。在淩雲劍進一步放權之下,內部的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大大提高。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松井的增長超30%。

最近,淩雲劍聽到一個員工說:“我們的老大越來越溫和了。”為此,他很得意。

只要找到標杆客戶,大客戶效應就會隨之產生。

簡單來說,擒賊先擒王,解決方案就是“抱大腿”。

意識到這一點後,松井開始尋求與國內知名手機品牌合作的機會。但是,淩雲劍很快又發現:國內的品牌更多依靠設計上的花哨,而缺乏內在的核心技術,品牌感召力並不強。而這樣的發展路徑,註定走不長遠。這一點與國際品牌比起來,相差甚遠。

“松井必須沖出中國,和全球最著名的品牌去合作。”淩雲劍當時提出這個目標時,在很多人眼裡簡直是“癡人說夢”。

2

找到撬動蘋果的關鍵人

易中天認為,“霸蠻”精神有一個重要的內涵,即不僅“坐而論道”,還要“身體力行”。淩雲劍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很快找到了切入口。

先攻誰?蘋果無疑是最合適的目標,看看那些割“腎”賣“腎”的人就知道答案了。

而和國際品牌打交道,松井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才結構不匹配。經過一番思索,淩雲劍決定跨出國門,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邀請國外專業人士加盟松井,再進一步撬動蘋果。

淩雲劍當時就瞄準:誰在和蘋果配合。當時,跟蘋果配合的有一家歐洲公司、一家美國公司、兩家日本公司。後來,淩雲劍輾轉通過朋友找到了一家日本公司的蘋果專案負責人。

聽說淩雲劍的來意以後,這位專案負責人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公司能做好塗料嗎?當時,從中國要找一個蘋果的塗料供應商,的確還沒有先例。

淩雲劍當然知道這一點,可這並不能阻擋他的決心。從松井的願景到企業文化、發展的坎坷之路,再到理想、待遇,淩雲劍用盡各種方法手段,最終成功地打動了這位專業人士加盟松井。

找到關鍵的領路人,是淩雲劍的第一步棋。除了人脈資源,加入松井的這位專業人士為松井提供了許多切實的幫助。剛開始和蘋果接觸時,團隊連PPT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後來,在她的指導下,松井的營業和技術團隊才逐漸學會,如何做一些符合客戶需求的材料。

同時,淩雲劍也意識到:過去的粗放管理方式是不適合與蘋果打交道的。蘋果需要精細化、資料化、定量化的內容和服務。為了適應這方面需求,松井又不惜成本相繼從國際競爭對手那裡挖來了相關人才,組建了一隻專門服務蘋果的隊伍。這只隊伍最大的特點是:營業人員和研發人員不分家,大家緊密捆綁在一塊,從而更好更快地把握和滿足客戶的需求。

然而,這些關鍵人士的加盟,使得淩雲劍付出的代價也相當之大。“跨國人才很現實,一上來就會問:含稅收入多少,不含稅收入多少,有沒有期權等。”其中有個人才談下來的待遇要求,超過了松井全部中高層幹部的薪水總和。

不僅要說服外來人才,更困難的是說服公司的“老人”。如此高的薪水,自然遭到了其他成員的反對,“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樣做究竟是否值得?”“我們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走什麼國際化?”事實的確如此,但一想到松井未來的長遠發展,又必須需要這樣的國際化人才,淩雲劍不得不獨自面對這樣高昂的代價。咬咬牙,狠下心來,把“佛”請進門。

也許是礙於淩雲劍的地位和威信,很多跟隨淩雲劍一起打拼多年的高管,表面上沒表達異議,但內心裡卻藏掖著一股怨氣。薪酬結構和地位帶來的落差,再加上文化、工作習慣不同,導致摩擦不斷。

一方面,淩雲劍竭力說服團隊:“在當前國際化的關鍵節點上,需要這樣的關鍵人才。我們憑什麼來吸引他們?難道還能像過去一樣講理想,講使命,講願景?”

另一方面,淩雲劍自己當起了救火員,不斷地滅火,救火。不過更多時候,他把自己比喻成雙方融合的粘合劑。有時候,他又覺得自己就像只小蜜蜂,這邊嗡嗡一下,那邊嗡嗡一下,努力去消除雙方的誤會。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雙方的磨合和溝通才逐漸順暢起來。不斷增加的專案和訂單,也讓那些曾經竭力反對的人,開始漸漸明白老闆當初的果斷和深意。

3

潛心研發,把可能變成一定

儘管找到了牽線搭橋的人,但並不意味著蘋果就能輕鬆吸納松井進入其供應商體系。

每年有20萬供應商申請進入蘋果的生態系統,但是成功者寥寥。毫無疑問,蘋果對供應商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淩雲劍深知:松井必須要從滿足客戶需求出發,真正給客戶創造價值,才能最終拿到進入蘋果的門票。

通過這位跨國人才的努力銜接,蘋果試探性地給松井開放了一個交流埠。在淩雲劍的主導下,松井潛心研發,並定期和蘋果相關部門進行技術交流。

“剛開始松井遞過去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蘋果幾乎連看都不看。當時做的樣板和外包裝,現在看來都土得掉渣。”淩雲劍回憶起來至今還覺得意味深長。

儘管如此,當時有一點讓淩雲劍非常堅信,並且堅定不移地去執行:“伸手不打笑臉人。反正你說我哪裡做得不好,我就去改,立馬去改,改了又來。”

2011年,正值蘋果開發iPhone5,從iPhone3開始,蘋果使用的都是同一家日本公司的產品。擺在松井面前的,是一扇幾乎已經關閉的門。但淩雲劍始終抱定一個信念,“我們必須要達到我們該達到的地方”。

他渴望成功,但並不急於求成。淩雲劍跟蘋果方面說:“能不能讓我們參與進去,哪怕不做這個項目,你們也可以看一看松井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說不定可以跟現在的供應商PK一下?”淩雲劍笑稱這是“陪太子讀書”。

正當日本公司熱火朝天地為iPhone5做開發的時候,另一邊的淩雲劍帶領著松井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發、打樣、報告、送樣。因為時差原因,很多時候,整個團隊幾乎是24小時接力作業。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松井向蘋果遞交了兩百多個方案,幾乎平均每個工作日就向蘋果遞交一個改進版本。

松井的真誠與實際行動,讓蘋果看在眼裡,尤其是和日本的產品做了對比之後,他們得出結論:松井不僅有毅力,更有能力。彼時,恰逢蘋果推出一款塑膠彩殼的iPhone5C,松井終於在經歷了兩年只投入沒產出的努力之後,拿到了iPhone5C系列中的一個塗層專案。這次,淩雲劍把機會死死地攥在了手裡。

儘管這款產品只產生了不到2000萬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但擠進蘋果供應商體系,松井無疑邁出了具有歷史性的一步。

隨後,淩雲劍並沒有滿足,而是乘勝追擊。某天,他得到消息稱:一家美資企業正在配合蘋果開發一款手錶。除了常規的附著,耐磨、耐化學品、抗髒汙等性能等要求之外,蘋果還提出一項極為特殊的要求,希望產品能夠實現“一種嬰兒肌膚般的觸摸感”,柔滑、有彈性。同時參與研發的,還分別有一家日本公司,一家歐洲公司。

得到這個消息時是2013年11月份,還有剩下不到三個月的研發時間,另外兩家公司已開發近一年時間了。淩雲劍深知,過年之後,就意味著Apple Watch開始量產,留給松井的時間不多了。他回到工廠後,馬不停蹄地組織技術團隊投入到研發中,大年三十晚上萬家燈火,松井的工廠卻依舊忙碌著。淩雲劍激情澎拜地鼓勵員工:“我們一定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一定!”

最後,松井提交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超出蘋果預料。檢測結果顯示:除了滿足蘋果的特殊要求之外,松井的產品還能夠達到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級別,那些國際大牌耗費一年多時間都沒有達到的要求,卻被松井這家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中國企業,一舉攻克了。

蘋果大為驚喜。而後續的故事就是,Apple Watch1,Apple Watch2、iPhone7、iPhone8、HomePod的塗層主供應商統統被松井佔據。

由此,很多團隊成員也漸漸明白一個道理:凡事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跟著客戶的節奏,潛心專注去做,遲早有一天會得到客戶的認可。

4

向行銷“開刀”

普通人感到習以為常的事情,如果不合乎淩雲劍的認知,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改變它。

2014年年底,負責松井市場行銷管理五年,和他一起打拼創業的兄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松井,這給淩雲劍的刺激很大。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便是兩人對松井的行銷理念、行銷策略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未來的松井,是要延續過去幾年來“中國式的行銷”,還是走向以產品和服務為內容的品牌行銷?

且不說那位離開的兄弟,事實上,“中國式行銷”是大多數製造企業拿訂單的方式,也可以說,這是“國情”。五年前,淩雲劍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技術研發上。後來,當他回過頭去審視公司的整體發展結果時,卻發現:儘管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公司的行銷成本卻越來越高。

最為可怕的是,關係行銷帶來的惡果已由外部開始浸染到內部員工。有一次,公司就發現一個內部尋租的典型,可這樣的事情又不好公開處理,結果是公司被個人綁架。

最直接的刺激,來自華為。有一段時間,淩雲劍發現華為的項目越來越少,最後竟然一整年都沒有。經打探才知道,華為內部在整頓腐敗。這下,松井搭進去了!所幸的是,淩雲劍主動向華為審計部門如實彙報,檢討並作出保證,接受華為處理。同時,淩雲劍交代團隊,仍然要像過去一樣努力地給華為打板、交板、持續地提供自己的最新研發產品,最終才得以重返華為供應商序列。

另外一個事件是,松井的一名員工曾經嘗試跟蘋果的人“意思”一下,結果對方立馬臉紅脖子粗,恨不得摔門而出。“他們覺得,你這(行為)是對他的侮辱。”淩雲劍對《中外管理》回憶道。

這幾次經歷,對淩雲劍的觸動刻骨銘心。

2015年,淩雲劍痛下決心,擯棄長期以來的關係行銷,走一條基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的品牌行銷的道路。在淩雲劍看來,關係行銷會得一時之利,長遠來看對企業百害而無一利。更嚴重的,它還會危害到客戶健康的企業文化,增加了客戶管理難度。對內而言,只要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內部就一定會存在尋租的可能,無法避免。技術出身的淩雲劍很明白,過硬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才是真正的吸引點。

緊接著,淩雲劍引入了管理諮詢公司,對松井的企業文化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提煉。

最後總結出一套具有松井特色的“銳文化”,包括以銳利品質成就客戶;以精銳平臺成就員工;以銳意創新成就未來。松井的未來,要靠技術和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而不是別的。“技術的松井”才是松井可期待的未來。

之後,松井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面貌。然而,在砍掉關係行銷之後的半年,再加上外部市場變化的影響,松井的銷售額一下子掉了一大截,有一個月甚至掉了50%,當時大家都慌了。

但是,淩雲劍深知:“這時候更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你到底用什麼東西打敗競爭對手?唯有技術和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後來的資料證明淩雲劍是對的,雖然2016年和2015年兩年的業績相差無幾,但淨利潤卻是之前的好幾倍。

現在,在松井的會議上,不少人都習慣帶上這麼一句話:“根據松井的核心價值觀……”

5

從指揮型到教練型管理者

但事實上,在不斷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淩雲劍也時常感到一絲孤獨,因為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有時候還得罪人。

儘管工作之餘,淩雲劍是一個非常幽默而隨和的人,但是一到工作現場,他就會變得認真、嚴格。一旦達不到要求,訓斥起人來不留情面。

前幾年,他經常當著大庭廣眾呵斥一個人,甚至於有些幹部看到他就繞著道走。作為老闆,儘管自己的內心是非常善良,出發點也是好的,但這樣的局面似乎有些尷尬。幸好,淩雲劍從五年前開始意識到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他開始嘗試轉換自己的角色。

提起過去的自己,淩雲劍將之定義為一個指揮型領導者,創業初期,事無巨細,深度參與。一個例證就是,iPhone5C從配方到試製、生產到小試、中試到大批量生產,以及最後交付的所有環節,淩雲劍都全程參與。甚至包裝桶的清洗,淩雲劍都要在現場監督、查驗。

這種指揮和深度參與型管理方式,適用於企業初創期,領導以身作則,能夠保證公司反應機敏,結果可靠,通常能夠在關鍵時刻促進企業發展。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這種方式變得不再適用。

由於淩雲劍對各個崗位都相當熟悉,且有發言權,對於具體事務過多的干涉,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員工的主動性。儘管幾大業務板塊均設置了專門負責管理的副總,有時候淩雲劍還是會忍不住打破管理序列,進行越級管理。後果就是,兩種不同的管理口徑讓崗位人員無所適從,同時也讓直接負責的領導時有難堪。

後來,在一次幹部會上,有人對淩雲劍提出意見:既然讓他們負責,也應將相應的權力授予他們。淩雲劍很受觸動,後來,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與其讓我一個人明白怎麼做事的道道,那我能不能複製N個我?這樣的話,我就放心多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淩雲劍開始有意識往後退,從指揮型向教練型管理者過渡。現在,聲嘶力竭地訓斥員工的場面已經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複盤”和“檢討”。去年,團隊失去了一個大客戶的訂單。淩雲劍沒有第一時間“炸毛”,而是冷靜下來,“來,我們一起來複盤,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了,下次怎麼去規避這樣的情況。”

有時候,面對一些員工的所思所想,淩雲劍也仍然無法理解。但他學會了克制,並不輕易流露出來,允許對方按他自己的思路去做,哪怕結果糟糕。他就此開玩笑:“這恐怕就是成長中的代價吧。”

身為松井領頭羊的淩雲劍,一方面確確實實是自嘲。另一方面,他的內心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我一個人跑得比較遠,回頭發現隊伍沒有跟上來,我又折回去,想把隊伍拉起來,那樣很吃力,結果也不好。”他反思道。

“獨行快,眾行遠。與其一個人跑那麼遠,不如和他們一起走。”現在,淩雲劍想方設法把自己過去做事的經歷、成長的教訓,積累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團隊的能力,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效率。

這樣的轉變,在今年就帶給了淩雲劍一個大大的驚喜。松井歷史性地接到了蘋果又一個大單。在這之前,淩雲劍竟然對此一無所知,而是負責國際市場運營的副總帶隊做的。在淩雲劍進一步放權之下,內部的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大大提高。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松井的增長超30%。

最近,淩雲劍聽到一個員工說:“我們的老大越來越溫和了。”為此,他很得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