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價茶被保姆煮茶葉蛋 教你如何鑒別茶葉的好壞價格檔次?

教你如何鑒別茶葉的好壞價格檔次?近日, 住在上海青浦區的李女士用高價拍下了一盒具有收藏價值的普洱茶, 結果不知情的保姆以為是普通茶葉竟拿它煮了茶葉蛋。

李女士簡單計算了下這小盆茶葉蛋的價格, 笑侃說“最起碼4000多, 可以創下最貴茶葉蛋的紀錄了。 ”

據保姆介紹, 雇主家中的孩子很愛吃茶葉蛋, 故經常給他們做來吃, 且雇主經常會拆些精美禮盒中的茶葉讓她煮蛋。

李女士說, 這是市面上很難買到的孤品, 只有一盒, 現在已經下架。

這次雇主有事外出, 她隨手拆了擺在桌上的茶葉來煮蛋結果就出了事。

李女士說保姆平時盡心盡力, 待孩子也很好, 對於“茶葉蛋”事件她將不會追究責任。 保姆為此懊惱不已, 而這價值不菲的茶葉蛋則會用來宴請重要客戶。

教你如何鑒別茶葉的好壞價格檔次?

一、聞香味:青草味的茶葉一般不好

拿到茶葉先聞香味, 聞香分三步, 一是聞幹茶的香味, 二是熱水洗茶之後聞浸潤了的茶葉的味道, 三是聞泡好的茶葉的味道。 綠茶一般來說以蘭花香為最上, 還有板栗香、瓜果香、玉蘭香等, 但這些味道都很細微, 很難分別, 要作為鑒別好壞的技巧就只要聞一種味道就行了——青草味。

一般來講有青草味道的茶葉都不好(也許外觀看上去很討人喜歡), 那青草味是什麼味道呢?就是學校、公園裡每次修剪過草坪時候你聞到的味道,

有青草味表明茶葉殺青不充分, 機器茶的可能性極大, 或者是夏天的茶葉, 茶葉不鮮嫩, 這種草味不僅在沒泡之前幹茶有, 泡開之後也會有的消失, 喝到嘴裡面也有一股澀嘴的青味。

這裡注意兩點, 一個是許多茶葉號稱自己和花卉、果樹間種, 根系交聯, 茶葉吸收了花香、果香, 比如南京梅花山的雨花茶, 號稱在梅花樹下種植, 太湖東山、西山的碧螺春, 山上多銀杏、枇杷、石榴、楊梅、橘子等老果樹, 更奇的有些茶葉號稱和蘭花間種。 這些都是騙人的噱頭而已!因為茶葉在鮮葉的時候, 有完整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香味分子基本是進不去也留不住的。 (這也是鮮葉本身或者時候你聞不到茶香的原因之一)茶葉能夠吸收味道, 是在殺青炒制之後,細胞膜破壞了才行,所以有些高級花茶,比如碧潭飄雪、茉莉龍珠都是在製作工程中採取和花卉一同混合窨制而成,而絕不是在生長時候和茉莉花共同種植。那茶葉中的香味哪裡來?一方面和茶葉的次級代謝產物有關,比如多酚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分泌的多少和海拔、光照、濕度、土壤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種植區域越低的茶葉接近栗香、豆香,多霧地區的高山茶蘭香、花香較高。同時製作殺青時候在不同溫度下,這些物質又會發生反應,形成不同風格的香味。而同時發酵的過程更會促進香味的形成轉化,這也是為啥發酵茶的香味能夠形成肉桂、水仙、桂圓等等複雜香味的原因。

還要注意一點,這裡說的含有青草味的茶葉不好主要指的是炒青和烘青綠茶,不適用於施恩玉露、陽羨雪芽等蒸青工藝的茶葉。這種茶葉本身就有青草味。而四川竹葉青、翠眉、金壇雀舌、茅山長青等茶葉品種為了湯色綠,故意不殺青充分,也會造成有青草味,雖然這樣的茶也因為此並不好喝。當然好喝是個人口味的問題,有人就喜歡青草味這一類的茶葉,比如日本人承接了中國唐宋蒸青綠茶的工藝,認為這種草澀味才是茶葉的本味,所以中國大量的蒸青綠茶都是出口日本了。

二、看白毫:白毫多者為好茶

很多人有個品評好茶葉的誤區,認為綠茶越綠越好,或者越綠越是新茶,其實不是這樣,大量綠茶其實並不是綠色,龍井就是黃綠色,而好的休寧松蘿、湧溪火青發亮墨色。不看顏色看什麼?看白毫,一般來講,白毫越多越好,除了白毫多少,還有一個就是看白毫是否鬆散,一般來講,白毫內斂緊附在茶葉的是最好。

這種方法對碧螺春、雨花茶這樣的細嫩炒青特別有效;雀舌、眉茶會有細絨附著在茶芽之上;對徑山茶、毛峰類茶葉也都有用,只是這類茶葉毫毛本身沒有細嫩炒青多,不能橫向比。但有很多茶葉如竹葉青等茶葉都進行了脫毫處理,不能用白毫來衡量。珠茶雖然捲曲在一起,但依然可以分辨,一般珠茶茶葉部分是墨綠色,好的珠茶除了墨綠還有白粉色,比如鑒別茉莉龍珠、休寧松蘿的好壞可以用這種方法,而湧溪火青脫毫比較完全,看不到白色也正常。龍井、穀頂大方還有一個特別的,這些茶葉由於特別的工藝,絨毛會彙聚成小球,泡出來會有白毫團成的小球,淡粉綠色的,比紅豆略小,毛茸茸的,也是鑒別好茶的標準之一。

三、看浮沉:泡開葉子立馬沉下去的為新茶

每年清明左右新茶上市,新茶老茶價格相差很多,怎麼分辨,有個雖然粗略但還比較有效的技巧。一杯90度的白開水,撒一把茶葉進去,如果茶葉馬上沉底的就是新茶,陳茶開始都是浮在上面的。

這裡注意這種方法對於碧螺春、蒙頂甘露、採花毛尖等捲曲狀茶葉最有效果,而對於一些片狀茶如龍井、穀頂大方都本身等不大容易沉下去,不能跨類別橫向比較。還有白茶最輕,最不容易沉下,甚至泡了兩三澆還是浮在水面,不用此法。

同時也要注意有店家將茶葉放在冰箱裡面,從冰箱剛來出來的茶葉由於冷暖變化,水汽凝結在茶葉上,一般都比較容易沉下,當然其實如果老茶完全在冰櫃裡保存其實品種也不是太差。

四、看湯色:色澤明亮的為好茶

不管是什麼茶,黃茶、紅茶、烏龍、綠茶,泡出來的色彩一定要越明亮通透越好,色澤暗淡的不管色彩多好看都不是好茶,或者說加了色素的,綠茶一般為淡黃色(除非殺青不充分或者蒸青綠茶,一般不會為綠色),黃茶為金黃色。

當然部分茶葉由於毫毛過多,會導致色澤不透,近乎粉綠,這種也是好茶,比如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雖然幹茶白毫不多,但泡出來有非常明顯的粉綠色。一般來說對於毫毛多的茶葉都是先放水後撒茶,這也是就是為了不讓白毫不大量泛起。

五、看葉片:芽頭越胖越好

看葉片本身有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葉片的多少,這個標準被許多人熟知,甚至奉為金科玉律。就連中國茶葉等級也很大程度參考了這個指標,分為蓮心、旗槍、雀舌、鷹爪四個級別,也就是通俗的一個芽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多葉。不過這個標準很多時候不准,比如夏茶也可以只是一個芽頭,也完全沒有分別產地,而且眾多茶葉不同的工藝,有的茶葉最好的就是旗槍形的,有的就是多葉的,比如多葉的蒙頂石花,而好的珠茶很多都是多片。所以使用的時候不能太死板,也只能品類中比較比較合適,不可跨品類運用。

同樣是芽頭還可以分,一般認為瘦瘦長長的獨芽不好,芽頭當時越肥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進行跨品類運用,不能拿龍井和雨花茶比芽尖的肥厚程度。

六、看葉底:葉子邊緣有鋸齒多的不好的茶葉

茶葉不是小就好,因為夏茶也可以很小,而太平猴魁等大葉種茶春茶也很大,而是越嫩越好,衡量茶葉的嫩度可以粗略用邊緣鋸齒程度來分別,鋸齒狀越明顯,茶葉越老。烏龍茶等發酵茶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鑒別。

七、看標籤: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

新手想要有保證還是買茶還是看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比較靠譜,第一篇文章也說到這三個標籤,買品牌茶葉的時候除了什麼QS標誌呀、有機食品標誌呀,最看重的就是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因為茶葉很看重產地,有這個標準的說明茶葉是其原產地生產的。當然有這個標識的一般都是真茶,但不一定是好茶,首先一方面比如四川出產的碧螺春就算品質再好也不會拿到這個標誌,第二除了產地採摘時間也非常重要,立夏的原產地茶也不是還要茶。當然春天買茶葉的時候一定要看中這個標誌,因為前一篇文章說了,很多南方的茶葉拿到江蘇、浙江來算是當地茶葉高價賣。

是在殺青炒制之後,細胞膜破壞了才行,所以有些高級花茶,比如碧潭飄雪、茉莉龍珠都是在製作工程中採取和花卉一同混合窨制而成,而絕不是在生長時候和茉莉花共同種植。那茶葉中的香味哪裡來?一方面和茶葉的次級代謝產物有關,比如多酚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分泌的多少和海拔、光照、濕度、土壤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種植區域越低的茶葉接近栗香、豆香,多霧地區的高山茶蘭香、花香較高。同時製作殺青時候在不同溫度下,這些物質又會發生反應,形成不同風格的香味。而同時發酵的過程更會促進香味的形成轉化,這也是為啥發酵茶的香味能夠形成肉桂、水仙、桂圓等等複雜香味的原因。

還要注意一點,這裡說的含有青草味的茶葉不好主要指的是炒青和烘青綠茶,不適用於施恩玉露、陽羨雪芽等蒸青工藝的茶葉。這種茶葉本身就有青草味。而四川竹葉青、翠眉、金壇雀舌、茅山長青等茶葉品種為了湯色綠,故意不殺青充分,也會造成有青草味,雖然這樣的茶也因為此並不好喝。當然好喝是個人口味的問題,有人就喜歡青草味這一類的茶葉,比如日本人承接了中國唐宋蒸青綠茶的工藝,認為這種草澀味才是茶葉的本味,所以中國大量的蒸青綠茶都是出口日本了。

二、看白毫:白毫多者為好茶

很多人有個品評好茶葉的誤區,認為綠茶越綠越好,或者越綠越是新茶,其實不是這樣,大量綠茶其實並不是綠色,龍井就是黃綠色,而好的休寧松蘿、湧溪火青發亮墨色。不看顏色看什麼?看白毫,一般來講,白毫越多越好,除了白毫多少,還有一個就是看白毫是否鬆散,一般來講,白毫內斂緊附在茶葉的是最好。

這種方法對碧螺春、雨花茶這樣的細嫩炒青特別有效;雀舌、眉茶會有細絨附著在茶芽之上;對徑山茶、毛峰類茶葉也都有用,只是這類茶葉毫毛本身沒有細嫩炒青多,不能橫向比。但有很多茶葉如竹葉青等茶葉都進行了脫毫處理,不能用白毫來衡量。珠茶雖然捲曲在一起,但依然可以分辨,一般珠茶茶葉部分是墨綠色,好的珠茶除了墨綠還有白粉色,比如鑒別茉莉龍珠、休寧松蘿的好壞可以用這種方法,而湧溪火青脫毫比較完全,看不到白色也正常。龍井、穀頂大方還有一個特別的,這些茶葉由於特別的工藝,絨毛會彙聚成小球,泡出來會有白毫團成的小球,淡粉綠色的,比紅豆略小,毛茸茸的,也是鑒別好茶的標準之一。

三、看浮沉:泡開葉子立馬沉下去的為新茶

每年清明左右新茶上市,新茶老茶價格相差很多,怎麼分辨,有個雖然粗略但還比較有效的技巧。一杯90度的白開水,撒一把茶葉進去,如果茶葉馬上沉底的就是新茶,陳茶開始都是浮在上面的。

這裡注意這種方法對於碧螺春、蒙頂甘露、採花毛尖等捲曲狀茶葉最有效果,而對於一些片狀茶如龍井、穀頂大方都本身等不大容易沉下去,不能跨類別橫向比較。還有白茶最輕,最不容易沉下,甚至泡了兩三澆還是浮在水面,不用此法。

同時也要注意有店家將茶葉放在冰箱裡面,從冰箱剛來出來的茶葉由於冷暖變化,水汽凝結在茶葉上,一般都比較容易沉下,當然其實如果老茶完全在冰櫃裡保存其實品種也不是太差。

四、看湯色:色澤明亮的為好茶

不管是什麼茶,黃茶、紅茶、烏龍、綠茶,泡出來的色彩一定要越明亮通透越好,色澤暗淡的不管色彩多好看都不是好茶,或者說加了色素的,綠茶一般為淡黃色(除非殺青不充分或者蒸青綠茶,一般不會為綠色),黃茶為金黃色。

當然部分茶葉由於毫毛過多,會導致色澤不透,近乎粉綠,這種也是好茶,比如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雖然幹茶白毫不多,但泡出來有非常明顯的粉綠色。一般來說對於毫毛多的茶葉都是先放水後撒茶,這也是就是為了不讓白毫不大量泛起。

五、看葉片:芽頭越胖越好

看葉片本身有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葉片的多少,這個標準被許多人熟知,甚至奉為金科玉律。就連中國茶葉等級也很大程度參考了這個指標,分為蓮心、旗槍、雀舌、鷹爪四個級別,也就是通俗的一個芽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多葉。不過這個標準很多時候不准,比如夏茶也可以只是一個芽頭,也完全沒有分別產地,而且眾多茶葉不同的工藝,有的茶葉最好的就是旗槍形的,有的就是多葉的,比如多葉的蒙頂石花,而好的珠茶很多都是多片。所以使用的時候不能太死板,也只能品類中比較比較合適,不可跨品類運用。

同樣是芽頭還可以分,一般認為瘦瘦長長的獨芽不好,芽頭當時越肥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進行跨品類運用,不能拿龍井和雨花茶比芽尖的肥厚程度。

六、看葉底:葉子邊緣有鋸齒多的不好的茶葉

茶葉不是小就好,因為夏茶也可以很小,而太平猴魁等大葉種茶春茶也很大,而是越嫩越好,衡量茶葉的嫩度可以粗略用邊緣鋸齒程度來分別,鋸齒狀越明顯,茶葉越老。烏龍茶等發酵茶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鑒別。

七、看標籤: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

新手想要有保證還是買茶還是看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比較靠譜,第一篇文章也說到這三個標籤,買品牌茶葉的時候除了什麼QS標誌呀、有機食品標誌呀,最看重的就是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因為茶葉很看重產地,有這個標準的說明茶葉是其原產地生產的。當然有這個標識的一般都是真茶,但不一定是好茶,首先一方面比如四川出產的碧螺春就算品質再好也不會拿到這個標誌,第二除了產地採摘時間也非常重要,立夏的原產地茶也不是還要茶。當然春天買茶葉的時候一定要看中這個標誌,因為前一篇文章說了,很多南方的茶葉拿到江蘇、浙江來算是當地茶葉高價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