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通化市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通化日報訊(記者王遠洋)日前, 記者從市農委瞭解到, 2017年我市將突出“優”字調優產品結構;突出“綠”字調好生產方式;突出“新”字調順產業體系, 做好農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 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 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突出“優”字, 調優產品結構。 優化農業供給體系, 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 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思路, 統籌調整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 推進種植養殖加協調發展。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立足比較優勢, 優化區域佈局結構, 對發展產業進行精准定位, 打造區域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大縣。 北部糧牧區鼓勵開展糧改飼, 推進農林牧產業結合。 輝南縣依託卓越現代農牧產業園等項目優勢打造畜牧大縣。 柳河縣依託地處黃金水稻帶的地域優勢和火山岩稻米、山葡萄、苗木、煙葉、畜牧等產業均衡發展的優勢, 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縣;南部特產區做好“退耕還特”文章, 重點發展以人參、中小藥材等為主的特色產業。 集安市依託人參發展的傳統優勢和鴨綠江河谷釀造葡萄的地域、品種優勢, 打造以人參和釀造葡萄為主的特產業強市。 通化縣依託特色山珍、中小藥材、梅花鹿、藍莓等特色產業基地競相發展的優勢,
打造可持續發展示範縣;中部圍城區在加強菌菜和肉蛋奶發展的基礎上, 著力發展休閒農業、設施農業、旅遊農業、都市農業, 精品農業, 打造東昌、二道江生態休閒農業精品區。 此外, 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優化經營結構。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 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 積極發展專業化、合作型的社會化服務, 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 讓小規模家庭經營農戶分享規模經營收益。

突出“綠”字, 調好生產方式。 今年, 我市將繼續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修復治理生態環境, 讓農業生產“綠”起來。 以“退”為“進”, 加大林地清收和退耕還林力度, 搞好生態修復。 完成林地清收2.5萬畝, 植樹造林10萬畝, 標準化綠化村屯76個, 恢復濕地200畝, 冠下營造紅松4000畝, 幼林撫育8000畝。 持續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實施輪作休耕。 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推廣應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潔種植養殖技術, 因地制宜推廣種植養殖結合、糧經輪作、間作套種、稻漁綜合種植養殖等環境友好型農作制度。 全市實施“旱改水”4萬畝。 調減籽粒玉米生產面積5萬畝, 用於擴大人參、中藥材、藍莓等特色產業種植。 實施玉米大豆輪作2萬畝。 把該退的邊際產能堅決退下來, 把該治理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切實治理到位。 建設鴨綠江、渾江等生態水網,
實施周山侵蝕溝綜合整治。

突出“新”字, 調順產業體系。 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 推動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加快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大力發展現代食品工業, 圍繞人參、釀造葡萄等優勢特色農產品開發休閒食品和功能性食品, 發展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 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 充分發揮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獨特優勢, 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 加快發展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建好用好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園等平臺,

將現代化生產要素、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 讓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成為城鎮居民休閒的新去處, 成為傳承農耕文明的新載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