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古代搞房地產會是怎麼樣?到底是掙錢還是虧本

房地產是現代人一個熱門話。 那麼, 在中國古代, 房地產又怎樣呢?

其實在古代, 買房人則主要看重兩點。

網路配圖

一是房價。 現代人因為房價過高,

買了一套房子後, 因為要每月還貸, 就會淪為房奴。 古代的房價和現在一樣, 也有城鄉之分, 也有高低之分, 因此古代也有房奴, 也有蝸居。 比說宋朝, 首都開封的房價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連很多名人都是買不起房子的。 大詩人蘇轍參加工作幾十年, 到七十歲那年才買上房子, 而且不是在首都開封買的, 是在開封南邊的一個城市許昌買的。 在買房之前, 蘇轍寫過一首詩, 說“我生髮半白, 四海無尺椽” , 又說“我老未有宅, 諸子以為言”, 意思是, 我活了大半生, 頭髮都花白了, 還沒弄上一套房子, 搞得自己在兒子們面前抬不起頭來, 他們還老是抱怨我。

二是環境。 除了看房價, 古代人買房也要考慮位置和周邊環境是否合適。

古人跟我們一樣重視居住環境,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 古代人買房考慮最有意思的一點, 還在一個叫親鄰糾紛的問題上。 他們在買房之前, 主要不是調查房子的權證和品質, 而是調查賣主, 搞清楚他的家人、族人和鄰居是否同意他賣房。 買房人通常是拿一個小本子, 把親戚鄰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 然後從族長老太爺到隔壁大媽, 讓他們挨個簽字。 假如其中一個拒簽, 這個房子買賣也就告吹了。

網路配圖

當然, 從古到今搞房地產是個暴利行業, 讓一些先行者富的流油。 在古代, 為了打擊開發商依靠房地開發獲取暴利, 朝廷和中央政府機構下足了功夫,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限貸。 大家都知道, 搞房地產最需要的就是資金, 沒有資金怎麼能大量開發房地產呢?但是, 在古代還沒有銀行, 只有私人錢莊。 然而, 錢莊的規模有限, 而房地產投資又是個超級大項目, 因此, 在明朝以前, 錢莊老闆有一條規定:禁止給房屋放貸。 這種奇葩的現象, 直到明朝才改變。

然而, 雖然錢莊充允許給房屋放貸, 但金額卻是有限制的。 據悉, 嘉慶年間山陰縣的一個叫求仲富戶, 他開了一個在當時全國最大的錢莊, 但對於房屋開發的建築商最大的放貸額公 15000文。 這麼一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 更別說搞建築了。 直到民國時期, 外國銀行紛紛到中國開展業務, 限貸令才一去不復返, 開發商們才能貸到大筆的貸款。

二是限購。 和現在的限購政策不同, 古代政府的限購政策不是針對業主, 而是針對開發商,

中國歷代政府原則上都是不允許商人購置大量土地, 如果開發商大量囤地輕者得挨板子, 重者砍腦袋。 比如說唐朝法律規定:“諸占田過限者, 一畝笞十。 ”意思是買地超過指標的, 得挨板子, 每超出一畝指標,

挨 10大板。

網路配圖

三是限定。 古代歷代朝廷都重農抑商, 看不起經商的人, 甚至岐視、仇恨經商的人, 把經商的人限定為最下等的市井小人, 這其中自然包括房子的開發商。

如果是這樣, 在古代搞房地產, 恐怕多數是虧本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