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朱江洪開撕董明珠,格力造手機、汽車是跨界還是“不務正業”?

董明珠:不買格力空調, 你不是有病嗎?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 我永遠是對的!

網友:建議下一款格力手機設計唇紋解鎖, 開機都必須親吻董大姐頭像才可開機解鎖,

肯定爆款!

朱江洪:沒有董明珠, 就沒有格力?我不這麼認為。

網友:格力給了董一個平臺, 董把格力帶飛上了天……

提到格力, 人們自然會想到董明珠, 她將格力的業績從2千萬做到1千億, 霸氣給員工加薪, 壕氣給股東分紅, 更是親自代言格力空調。 於是, 有了一種聲音, “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 ”

然而, 格力電器的創始人、前任董事長朱江洪卻對上述說法進行了反駁, 公開表示“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 。 人們曾一度把朱江洪和董明珠視為企業內部配合默契的標杆式人物。 然而, 如今他們居然開撕了。 這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朱江洪和董明珠為何開撕?

爭論一:誰成就了誰?誰造就了格力?

這點要從朱江洪在1994年的一次改革說起。

為了對科技人員和銷售人員的待遇進行平衡, 朱江洪大幅降低銷售人員提成比例, 引發過半銷售人員離職, 但董明珠選擇留了下來。 在朱江洪的推薦下, 董明珠成為經營部負責人。

1998年, 朱江洪又力排眾議的推薦董明珠成為格力電器的銷售副總。 2001年。 朱江洪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 推薦董明珠成為格力電器總經理。

朱江洪說, “因為我, 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 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 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 當然, 她個人也很努力, 對工作盡職盡責, 不斷磨練, 不斷成長, 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

對“格力電器行銷靠的是董明珠”這種說法。 朱江洪稱, “很多媒體都說我是主要抓技術、品質的老總, 不管銷售。 實際上, 格力的銷售政策、決策, 哪樣離開過我的參與與制定?”

然而, 董明珠在參加央視的一檔節目時, 回憶起1994年的那場改革稱, “在當時的情況下, 如果不是我回來幫忙, 格力不會有今天。 朱總如果不認識我, 將會是他的一大遺憾。 ”

爭論二:格力應該多元化還是專業化?

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領導下, 慢慢走上了多元化道路。

2013年, 小家電產品成為格力電器主推產品。 2014年, 格力熱水器、淨水器重磅推出。 2015年, 格力手機來了。 2016年, 董明珠要“造車”, 擬收購珠海銀隆的議案遭股東大會否決後, 她以個人身份入股珠海銀隆。 2017, 格力電器園區旁邊出現了格力學校。

對於董明珠的多元化佈局, 朱江洪直言, “如果我繼續執掌格力, 不會讓格力造手機、造汽車。 製造業不要盲目貪大, 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斷做出好的產品、精品, 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 ”

格力電器多元化後成效如何, 在資料中可見端倪。 從2013年到2016年, 格力空調的營收占比從89%下降到81%, 變化不大。 可見多元化經營並沒有給格力電器帶來大幅盈利。

多元化是聚寶盆還是企業經營之坑?

不止格力電器, 很多企業都曾迷失在多元化和專業化的路口。

“巨人集團”史玉柱曾公開反思, 正是因為當初過於追求多元化, 涉足電腦業、房地產業等多個行業, 才導致資金鏈斷裂慘澹收場。 而賈躍亭的“生態化反”, 涉足電視、體育、汽車等多行業,也因資金鏈斷裂而不得“夢醒”。

有夢想,敢於嘗試改變社會、推動社會前進的企業家,都值得尊敬。但在商業社會中,值得尊敬的未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難道多元化經營是個陷阱嗎?未必。

寶潔是多元化經營的典型成功代表,旗下擁有上百個品牌,涉足家居、個人用品等多幾十個行業。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穩踞全球五百強、《財富》500強前列。

可見,企業該選擇多元化還是專業化,戰略本身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

艾問人物創始人艾誠曾對話特勞特全球總裁,按照定位理論,如果企業想多元化,首先要退出不能占主導地位的領域,然後在占主導地位的領域構建多品牌協同效應。在狹小領域做到極致,然後以這個為基地,孵化出第二品牌、第三品牌,充分發揮戰略潛能。這點對中國企業尤為適用,中國人口基數大,業務收縮後,乘上13億人口,依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特勞特全球總裁鄧德隆(右)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來自於團隊的協力合作。格力的輝煌與其說是誰成就了誰,不如說得益于朱江洪和董明珠的互相成就。處事方式存在很大差異的兩個人,可以攜手20多年推動一個企業前進,甚至產生影響世界的力量,足以成為企業管理團隊間合作的楷模。

艾問人物認為,空調行業的天花板即將到來,格力多元化佈局可以理解。但是能不能走得通,取決於格力所涉足行業之間能否發揮品牌協同效用,能否在各自細分領域做到前列。如果做不到,多元化就意味著多線作戰,原有的資金和人力被分散後需要面對所涉足行業的強敵環伺。企業該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需要結合市場環境、技術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研判。

涉足電視、體育、汽車等多行業,也因資金鏈斷裂而不得“夢醒”。

有夢想,敢於嘗試改變社會、推動社會前進的企業家,都值得尊敬。但在商業社會中,值得尊敬的未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難道多元化經營是個陷阱嗎?未必。

寶潔是多元化經營的典型成功代表,旗下擁有上百個品牌,涉足家居、個人用品等多幾十個行業。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穩踞全球五百強、《財富》500強前列。

可見,企業該選擇多元化還是專業化,戰略本身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

艾問人物創始人艾誠曾對話特勞特全球總裁,按照定位理論,如果企業想多元化,首先要退出不能占主導地位的領域,然後在占主導地位的領域構建多品牌協同效應。在狹小領域做到極致,然後以這個為基地,孵化出第二品牌、第三品牌,充分發揮戰略潛能。這點對中國企業尤為適用,中國人口基數大,業務收縮後,乘上13億人口,依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特勞特全球總裁鄧德隆(右)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來自於團隊的協力合作。格力的輝煌與其說是誰成就了誰,不如說得益于朱江洪和董明珠的互相成就。處事方式存在很大差異的兩個人,可以攜手20多年推動一個企業前進,甚至產生影響世界的力量,足以成為企業管理團隊間合作的楷模。

艾問人物認為,空調行業的天花板即將到來,格力多元化佈局可以理解。但是能不能走得通,取決於格力所涉足行業之間能否發揮品牌協同效用,能否在各自細分領域做到前列。如果做不到,多元化就意味著多線作戰,原有的資金和人力被分散後需要面對所涉足行業的強敵環伺。企業該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需要結合市場環境、技術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研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