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埃及十年追回3.1萬餘件被盜文物,為何中國海外流失文物回歸難?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擁有無數珍貴文物。 但從18世紀開始, 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大量竊掠, 加之走私活動猖獗, 埃及文物逐漸散落於世界各地, 僅法國盧浮宮就有4.5萬件, 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極品文物。 西方國家凡有掠奪的歷史, 其國立博物館幾乎都有一個專門的“埃及館”, 用於擺放從這個文明古國掠來的文物。 在文物持有方面, 這些國家也一向強勢, 為文物歸還設置了重重關卡, 那埃及是如何成功收回這麼多國寶呢?

埃及為追索獅身人面像鬍鬚, 耐心等待了166年。 1817年, 一個殖民主義者掠奪下埃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部分鬍鬚送給英國表示“忠誠”。

這段長75釐米、直徑約40釐米、重達400公斤至500公斤的鬍子, 此後長期“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1982年, 埃及文化部長訪問英國時, 正式提出追索要求, 英國1983年將其歸還。 埃及花費了166年的等待和努力, 終於追索成功。

從上世紀80年代起, 埃及成立了追索流失文物的專門機構, 在全國各海關口岸設立反文物走私檢查機構, 並與國外一些大博物館建立了穩定的聯繫, 隨時向他們通報埃及國內文物被盜事件和新發現的埃及文物流失的線索, 舉行會談協商, 尋求協作破案或結案。

此外, 埃及文物歸還管理局對世界上約40家主要經營文物的網站進行追蹤, 一旦發現有埃及文物參與拍賣、展覽等, 會立即聯繫擁有該文物的機構或個人, 要求其出示擁有該文物的合法檔。 如果對方非法持有埃及流失文物, 埃及將通過外交手段施壓、追索。 如果所在國拒絕合作, 埃及將考慮終止與其在文物發掘、展出等方面的交流活動。

據埃及文物部公佈, 近10年以來, 埃及一共收回約3.1萬件流失文物。 相比起另一些文物流失盜賣嚴重的國家, 成果不可謂不輝煌。 埃及在追討文物方面的成功, 離不開一位靈魂人物——紮希·哈瓦斯。 在追討文物過程中, 哈瓦斯向來以強硬著稱, 他似乎永遠都在為埃及的文化主權而戰, 為此不惜與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博物館之一盧浮宮“大動干戈”。 2009年10月, 埃及方面宣佈, 中止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的一切合作關係, 直到該博物館歸還4件流失的古埃及文物。

中國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表明,

目前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座博物館中, 記錄在案的中國文物就有167萬件, 而流散在海外民間的約為這個數目的10倍。 它們大多是在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 加上1949年以後, 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盜墓走私出境的文物, 目前至少有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落異域。

現階段中國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分為:依法追索、國家購買、民間購買和捐贈, 其中以追索的難度為最大。 目前中國依法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依據兩個公約:1989年加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財產和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5年《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 中國是這個公約的主要起草國之一。 但之所以存在追索困難, 是因為這些公約本身有不完善的地方。

近年來,圓明園國寶回流大多是在某場拍賣會上花高價購回。保利數千萬元競拍圓明園12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與數以萬計的流失文物相比,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02年,國家文物局設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每年撥款5000萬元人民幣,用以購買具有代表性、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一件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研山銘》手卷,就花去2999萬元人民幣。事實證明,如果只憑藉高價回購方式追還圓明園文物,這將是一項不堪重負的工程。被竊掠文物只能追討,堅決不能買!

近年來,圓明園國寶回流大多是在某場拍賣會上花高價購回。保利數千萬元競拍圓明園12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與數以萬計的流失文物相比,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02年,國家文物局設立“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每年撥款5000萬元人民幣,用以購買具有代表性、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一件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研山銘》手卷,就花去2999萬元人民幣。事實證明,如果只憑藉高價回購方式追還圓明園文物,這將是一項不堪重負的工程。被竊掠文物只能追討,堅決不能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