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老要張狂少要穩”,裡面隱藏著人生哲理

作者:新希望

“老要張狂少要穩”, 我很小時候就被家長勸導, 讓我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張, 要沉穩一些……後來我找這句話的出處也沒有找到, 這說明這些都是古話, 也是古人的處世哲學, 是對人們的勸誡, 指出了年少時沒什麼經驗, 不懂得人心的陰險, 做事的遇到了困難也不知道如何應對, 所以一定要多思考, 要沉穩練達;而且年輕人由於閱歷淺, 好衝動, 容易犯急躁的毛病, 因此提倡少年人要穩當一些, 這句話也是提醒年輕人避免因為衝動而犯錯誤。 等到我們慢慢的老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各種問題處理得多了, 各種事情處理的多了, 把這些處事方式和秘訣拿出來教導子孫們和年輕人。 可是小孩子因為年輕, 對老人說的半信半疑, 認為是吹牛, 這可以理解為老人的張狂吧。

下面是幾個少年老成穩重的典故。 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

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 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 掉到水缸裡。 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 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 使勁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 缸裡的水流了出來, 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 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 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 廣泛流傳。

另外一個典故就是曹沖稱象。 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 大象運到許昌那天, 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 一同去看。 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這麼大個傢伙, 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曹沖不慌不忙的把辦法說出來, 並叫人把象牽到船上, 等船身穩定了, 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 刻了一條道道。 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 把大大小小的石頭, 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 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 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現在誰都明白,

只要把船裡的石頭都稱一下, 把重量加起來, 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秦始皇算得上很少年老成, 他是秦莊襄王之子, 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 秦始皇是出生于趙國都城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 13歲時即王位。 22歲時, 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

開始“親理朝政”, 穩穩當當的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 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秦朝, 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 廢除分封制, 代以郡縣制, 同時書同文, 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 南征百越, 修築萬里長城, 修築靈渠, 溝通水系。

凡事三思, 一般總是利多弊少。 這也說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人同樣一句話, 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樣, 更厲害的是能盛行於世而不被修正。 謹慎這句話有兩種解釋, 從前老學究們的解釋認為:“做事情要特別小心, 想三次都不夠, 孔子說‘再斯可矣!’還要再想一次哪!”做人做事誠然要小心, 要“三思而後行”,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定結論。所以謹慎之謹慎,人們要不斷積累經驗,好好學習孔子的主張,三思而後行,尤其年輕朋友們做事更要謹言慎行,這樣工作和生活上才能少出差錯,少走彎路啊。

中華名人大傳 精裝16開全套4冊 劉邦 曾國藩 秦始皇 曹操傳 韓信等傳記 歷史人物傳記書 ¥98 購買

要“三思而後行”,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定結論。所以謹慎之謹慎,人們要不斷積累經驗,好好學習孔子的主張,三思而後行,尤其年輕朋友們做事更要謹言慎行,這樣工作和生活上才能少出差錯,少走彎路啊。

中華名人大傳 精裝16開全套4冊 劉邦 曾國藩 秦始皇 曹操傳 韓信等傳記 歷史人物傳記書 ¥9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