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何三個君王問同一問題,孔子的回答卻大不一樣?看完你就明白了

孔子聖賢, 閱歷廣, 才識高, 見人多, 有獨立思想。 論誰都想當孔子的學生, 就算是今天也不例外吧。 回溯到春秋時期, 君王掌控一方土地, 難免會遇見很多難題, 難免不請教聖賢。 筆者今天就談談孔子遇到三個君王提出相同問題, 給出的答案卻大不一樣, 到底是何原因。

孔子

齊景公看到孔子問如何治理好國家, 孔子回答:“治國在於節儉財政費用。 ”

葉公子高看到孔子又問如何治理好國家, 孔子又回答:“治國在於使近者高興, 遠者歸順。 ”

後來魯哀公見到孔子訊問治國方法, 孔子說的回答有不一樣:“治國在於選用人才。 ”

子貢

孔子一旁的三好學生子貢露出疑惑的表情, 詢問道:“為什麼他們三個人問你的問題一樣, 答案卻不相同?”

孔子解釋:“教育要因材施教, 治理國家同樣的道理需要因異教政。 ”

孔子的智慧就在於此, 根據國家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建議。 齊景公喜歡賞賜, 不是不應該獎勵, 而是因為齊景公無論大事小事不分輕重, 賞賜的東西都很多, 所以孔子建議齊景公節儉財政費用, 以此治理國家。

齊景公

葉公子高管理的封地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君主的實權其實掌握得很少, 只是一些表面管理, 很多豪爵勢力崛起, 百姓更加愛戴這些富豪。 所以孔子建議“治國在於使近者高興, 遠者歸順。 ”

葉公子高和孔子

魯哀公的情況也不一樣, 魯國現狀是一致排外, 阻止其他封底的人到魯國來, 魯國內部的情況也讓人堪憂, 結黨營私, 各自有門派一起戲弄魯哀公, 玩弄於手掌之間。 所以孔子建議魯哀公“治國在於選用人才”。

魯哀公

這就是孔子的過人之處, 所以延續數千年, 人們尊敬孔子, 愛戴孔子, 靈活變通, 而不是一味死板的思想。 這種獨立思考的思想是我們都需要掌握的, 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 這也是當之無愧的稱號。

孔子

還有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作為管理者,我們應該多觀察底層的情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以多選擇一些願意批判的人,詢問一些管理意見,還有管理缺陷,以此改革,讓我們生活的地方更好。無論是所處公司還是社會都是如此。

孔子

還有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作為管理者,我們應該多觀察底層的情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以多選擇一些願意批判的人,詢問一些管理意見,還有管理缺陷,以此改革,讓我們生活的地方更好。無論是所處公司還是社會都是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