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孫成剛/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解讀:全監管、嚴監管,一切為實業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昨天結束。 看了一些解讀, 感覺觸及深層次的東西不多, 下面我把自己的理解簡單說一下:

首先, 會議很重要, 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五年一度, 20年來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含金量無疑是非常高的。

1997年11月的首次會議, 確立了央行大區制改革, 加強了央行獨立性;設置了證監會和保監會;補充了四大行的資本金並處置了四大行的不良資產;從此拉開了商業銀行改革的序幕。 從那之後, 中國的銀行重新上路。

2002年起的三屆會議都在年初舉行。 2002年的會議確立了中央匯金公司成立並主導銀行股上市, 設立了銀監會。 此後, 銀行業迎來蓬勃發展的15年。 從浦發銀行開始迄今20年過去, 銀行股在股市中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一。

2007年的會議重點是農業銀行改制、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運作以及外匯資金運作等, 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是發展公司債券。

2012年的會議召開後不久出現了2013年中期的資金緊張、2014年的牛市、2015年的股災, 2016年的保險亂象。 由於這些原因, 本次會議沒有在2017年初召開, 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 想一想奧運會才四年一屆, 就知道為什麼這個五年一次的會議格外重要了。 更何況, 這次會議的規格很高。 這個就不多說了, 看看與會者有哪些人、哪些機構就知道了。 從定調來說, 這次會議其實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的金融工作的蓋棺定論, 滿意不滿意, 都定性了。 而未來, 如何發展, 就由這次會議來確定。

所以, 我們首先要要理解這次會議傳遞的資訊。

第一, 明確了金融的特殊地位。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第二, 明確了金融工作的三項任務: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

第三, 明確了未來工作的方向: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國家金融安全, 從而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迴圈、健康發展。

根據會議傳遞的資訊, 未來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第一項重要原則就是:回歸本源, 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 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不能玩虛的, 脫虛向實是大趨勢。 金融的創新和發展, 都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這個重要定性, 是實體企業的福音。 未來考核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可能就是融資成本的降低幅度。

從此以後, 中國的金融行業發展方向必須錨定實體經濟。 這其實是從去年保險公司舉牌衝擊實體經濟之後總結出來的泣血鐵律。 有了這個定調, 中國經濟的發展火車頭也許將很快開啟。 當然, 前提是金融要嚴監管。

會議認為, 金融工作要強化監管, 其底線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為此, 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加強功能監管, 更加重視行為監管。 行為監管這個詞兒, 意味著監管部門在立法之外要強化執法,

在金融圈裡, 並不是你啥事兒都可以做的, 但啥事兒都應該被監管。 你做的時候也許不自覺, 但這件事情是否定論, 完全說不準。 所以, 沒有金剛鑽, 別攬瓷器活, 未來一段時間, 沒有真本事的, 別去玩什麼金融創新。 尤其是騙子們, 離錢遠一點吧!

對股市的定位, 還是那幾句話: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 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這就決定了新股發行常態化是未來的基調, 也基本肯定了過去一年多的監管思路。

對於銀行業, 要注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 改善間接融資結構, 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 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 其中的改善融資結構,可能意味著要對此前逃避監管的銀行表外短融業務繼續整頓。而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則會進一步降低銀行壞賬水準,有助於提高銀行品質。

保險行業,不說也罷,就一句話。

這次會議更重視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包括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准扶貧,鼓勵發展綠色金融。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範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再提金融扶貧,表示以前的做法沒錯,要繼續推進。

本次會議還有幾個重要看點:

第一,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這是15年來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涉及到部門設置,只不過,這個部門的規格非常高。國務院下屬的這個機構,其實結束了關於混業監管的爭議,一行三會各行其道,其頂頭上司將是這個機構,同時,央行的宏觀審慎監管又意味著它的地位高於三會。

其實可以推測,未來10年金融領域的重大變化,將都唯這個委員會馬首是瞻。

第二,推動經濟去杠杆,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意味深長。這說明,今年上半年的金融去杠杆基本結束。本來,金融行業的杠杆率都有上限,沒有多大搞頭。但企業、尤其是國企的去杠杆,意味著一方面要關掉僵屍企業,另一方面,可能也要整頓佔用金融資源的國企,讓更多資金活水流向民營企業和居民戶。比如,房貸成本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民企貸款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第三,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意味著金融風險分解化,各個部門和各個地區都各司其職,將各自的風險分解後處置,從而徹底杜絕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尤其是會議強調的幾點: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總結起來,金融是國之重器,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的,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作為核心目標,把深化金融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迴圈。

從此以後,金融工作將在党的領導下得到進一步加強。監管將成為金融工作的主題,“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也意味著此前對於私募業務的管理方向是正確的。

這次會議給我們提醒的是:金融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金融業的從業者的苦日子可能要來了。再也沒有那麼輕鬆賺大錢的機會了,尤其是銀證保行業的薪水可能會顯著降低到社會平均水準,拿高薪的只能是有重要技術水準的專業人員,比如,保險業的精算師、銀行業的理財師、證券業的資管人員等。其他一般崗位可以被機器人替代,管理崗位的待遇將下降到普通國企的水準。但精兵簡政降成本,則提高了金融股的含金量,它們的投資價值將得到確認。

此外,這次設立的委員會,是“穩定發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設立,有兩方面含義。其一,此前的問題很多,很嚴重,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其二,設了這個委員會,就意味著問題不能更多、更嚴重了。從此,亂象紛爭當止歇,龐大的金融行業,就像一頭大象一樣,要蹣跚著掉頭、轉身,重新上路,為實業而服務,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樣關門玩自彈自唱的創新發展。

從投資的意義上說,中國的藍籌企業,將獲得相對高一點的溢價。而問題企業,怎麼折價都不為過。

但願,以此次會議為起點到今年10月底,在未來的三個月時間裡,股市能理出頭緒,確定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才是中國投資者最大的福音。

其中的改善融資結構,可能意味著要對此前逃避監管的銀行表外短融業務繼續整頓。而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則會進一步降低銀行壞賬水準,有助於提高銀行品質。

保險行業,不說也罷,就一句話。

這次會議更重視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包括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准扶貧,鼓勵發展綠色金融。要促進金融機構降低經營成本,清理規範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再提金融扶貧,表示以前的做法沒錯,要繼續推進。

本次會議還有幾個重要看點:

第一,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這是15年來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涉及到部門設置,只不過,這個部門的規格非常高。國務院下屬的這個機構,其實結束了關於混業監管的爭議,一行三會各行其道,其頂頭上司將是這個機構,同時,央行的宏觀審慎監管又意味著它的地位高於三會。

其實可以推測,未來10年金融領域的重大變化,將都唯這個委員會馬首是瞻。

第二,推動經濟去杠杆,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意味深長。這說明,今年上半年的金融去杠杆基本結束。本來,金融行業的杠杆率都有上限,沒有多大搞頭。但企業、尤其是國企的去杠杆,意味著一方面要關掉僵屍企業,另一方面,可能也要整頓佔用金融資源的國企,讓更多資金活水流向民營企業和居民戶。比如,房貸成本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民企貸款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第三,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意味著金融風險分解化,各個部門和各個地區都各司其職,將各自的風險分解後處置,從而徹底杜絕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尤其是會議強調的幾點: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總結起來,金融是國之重器,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的,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作為核心目標,把深化金融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迴圈。

從此以後,金融工作將在党的領導下得到進一步加強。監管將成為金融工作的主題,“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也意味著此前對於私募業務的管理方向是正確的。

這次會議給我們提醒的是:金融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金融業的從業者的苦日子可能要來了。再也沒有那麼輕鬆賺大錢的機會了,尤其是銀證保行業的薪水可能會顯著降低到社會平均水準,拿高薪的只能是有重要技術水準的專業人員,比如,保險業的精算師、銀行業的理財師、證券業的資管人員等。其他一般崗位可以被機器人替代,管理崗位的待遇將下降到普通國企的水準。但精兵簡政降成本,則提高了金融股的含金量,它們的投資價值將得到確認。

此外,這次設立的委員會,是“穩定發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設立,有兩方面含義。其一,此前的問題很多,很嚴重,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其二,設了這個委員會,就意味著問題不能更多、更嚴重了。從此,亂象紛爭當止歇,龐大的金融行業,就像一頭大象一樣,要蹣跚著掉頭、轉身,重新上路,為實業而服務,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樣關門玩自彈自唱的創新發展。

從投資的意義上說,中國的藍籌企業,將獲得相對高一點的溢價。而問題企業,怎麼折價都不為過。

但願,以此次會議為起點到今年10月底,在未來的三個月時間裡,股市能理出頭緒,確定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才是中國投資者最大的福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