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人在美打造牛肉“夢工廠”

□丁曉利

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市場引發各方關注, 而華人已提前在美國牛肉主產區進行了產業投資卻知之甚少。 科爾沁牛業作為國內最大的牛肉供應商之一,

其董事長早先考察了美國德克薩斯等地一些日屠宰超過1000頭的屠宰場, 根據中國的需求準備投資一批這樣的屠宰場。

去國外進行產業投資, 變被動為主動, 是中國牛肉產業異地突圍之路, 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思維的再現。 在國外進行牛肉產業投資的做法並非首例, 近些年在澳大利亞尤為火熱, 2015年中澳兩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規定超過85%的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產品將會享受零關稅, 其中包括牛肉。 這意味著中資投資澳肉牛市場將同時享受中國市場需求增加以及澳大利亞進口零關稅的雙重利好, 2016年大康牧業與澳大利亞Kidman公司、大康澳洲公司、澳大利亞農資公司ARC、以及聯合收購方中房置業共同簽署了《要約收購實施協議》。

據不完全統計, 至2017年中資對澳肉牛產業投資已超10宗。

相比澳大利亞, 在美國進行牛肉產業投資尚處於起步階段, “我們鼓勵中國到這裡來投資, 我們對中國商人到德克薩斯來投資的想法是非常開放的, ”美國德克薩斯州州務卿羅蘭多·帕布羅斯對媒體表示。 中美之間並未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在美的中資企業並不會享受進口關稅的優惠, 中國商人在美牛肉產業投資中將會運用怎樣的商業邏輯還有待觀察, 但從中美雙方目前所持的態度可以預見, 在美國進行牛肉產業投資對中美兩國長期的貿易發展來說是將會是互利共贏的。

除了投資貿易方面的互利共贏,

於中國而言, 在牛肉分級標準方面將會是一場受益匪淺的學習。 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 牛肉在歐美飲食文化中更為普及, 美國的牛肉分級標準由來已久, 美國牛肉的品質級依據牛肉的品質(以大理石紋為代表)和生理成熟度(年齡)將牛肉分為:特優(Prime)、特選(Choice)、優選(Select)、標準(Standard)、商用(Commercial)、可用(Utility)、切碎(Cutter)和制罐(Canner)八個級別。 中國目前的牛肉等級評定包括胴體質量等級評定和產量等級評定。 品質等級評定是在牛胴體冷卻排酸後進行, 以12~13脊肋處背最長肌截面的大理石花紋和牛的生理成熟度為主要評定指標, 以肉色、脂肪色為參考指標。 對比來看, 中國的牛肉分級標準還較為模糊, 中國企業在美進行牛肉產業投資之路也是一條牛肉分級標準的學習之路。

據悉, 中國商人在美國進行牛肉產業佈局時, 第一步就是對中型和小型的屠宰場進行收購和整編, 第二步便是在屠宰場的周邊選擇比較合適的牧場作為自己的牛肉提供者, 接下來建立自己的冷鏈運輸團隊和體系, 最終在美國直接加工符合中國飲食習慣的牛肉熟製品。 中國商人在美國打造牛肉“夢工廠”, 尋求中美牛肉跨國貿易的長遠發展, 以期實現牛肉產業的全線佈局, 無論對於企業本身還是對於中美兩國來講都是利好的, 貿易過程中關於牛肉分級標準的討論與學習也將意義匪淺。 《中國國門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