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南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我們一直在探索建築景觀融于自然的路徑, 驀然回首, 中國古代造園手法就是對“融于自然”的絕佳詮釋。 一部園林設計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師法自然的歷史,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家宮苑, 還是神秘莫測的寺廟, 抑或江南水鄉的私家花園, 都踏踏實實地走過這樣的歷程。 讓我們通過這些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來淺嘗江南古典園林中的自然觀。

師法自然的造園理念

江南園林追求樸素, 淡雅。 其建築大多為粉牆黛瓦, 色彩處理較樸素,多選用灰、栗皮、墨綠等偏冷的色調, 這不僅極易與自然中的山、水、樹木花草等調和,

而且還能給人以幽遠、寧靜、虛幻、空靈的感覺。 中國古代文人對山水的態度直接聯繫著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統一的關係, 正所謂“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自然”。

江南園林的天人合一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 製造出和諧的園林狀態。 造園藝術注重模仿自然, 並借助人造的山水和景觀, 創造出萬物和諧、人與自然合一的絕佳意境, 再配上雲和影的交替、山與水的參錯, 以及由人造的建築園藝, 力求在方寸之間產生萬千新奇的變化。

園林的景物主要是模仿自然用人工力量來建造天然景色, 但是並非簡單的模仿, 而是大自然寫意的藝術傑作, 疊山理水, 融于自然;樹木花卉, 表現自然;建築經營, 順應自然。 這種源于自然、美于自然的境界使造園思想得以昇華。 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特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 在有限的空間裡要體現自然山水的美, 寓意曲折含蓄, 引人探索和回味, 避免全盤托出一覽無餘;

第二, 造山挖池要宛自天開、巧奪天工, 避免牽強附會, 矯揉造作;

第三, 各類建築的設置要與周圍的環境有機的結合, 避免畫蛇添足;

第四, 園林景物安排, 要有構圖層次突出重點, 避免喧賓奪主;

第五, 景物的組織要統一, 有連續性, 避免雜亂無章, 斷徑絕路。

園林的風景要因地制宜、師法自然。 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人工山水園, 即在平地上開鑿水體、堆築假山, 人為地創設山水地貌, 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築營構, 把天然山水風景縮移摹擬在一個小範圍之內。

城市坊裡隙地以園林景象再現自然空間, 有如繪畫之縮千里江山於尺素。 園林對大自然進行概括, 既包括山、水、樹、建築等園林的四個基本要素, 也包括氣候、光、色、聲等環境要素。 這種人工的自然山水, 使造園所受的客觀制約條件很少, 這當然也就更能充分表達出園林崇尚自然、師法自然的特色。

天人和諧的園林意境

天人合一思想不僅講求物物和諧, 更多體現在天人和諧, 正所謂“天地與我並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古典園林的營造總是以聚友賞景、談書論畫為題, 求的是吟風弄月的氛圍, 表現的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趣, 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景, 以山水畫、論為基礎, 構築園景。 題, 以詩、書為基礎, 表現詩話內外的情感。

意境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狀寫、寄情、言志、比附、象徵、寓意、點題等等。園林意境的蘊涵更為深遠,園林藝術密切融合詩文、繪畫趣味,從而賦予園林本身以更濃郁的詩情畫意。

園林中特別重視寓情于景,寓意於物,以物比德,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人格美的一種象徵。如梅的清雅玉潔,竹的瀟灑挺拔,楊柳的嬌嬈多姿,蘭的秀質清芬,蓮的出淤泥而不染,芍藥的尊貴,牡丹的富華等,這種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主客交融、物我為一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揚州有個園有副袁枚撰寫的楹聯“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此聯詠竹吟梅,從“月”“霜”落筆,以虛補實,以形寫意,烘雲托月般地點染出一副情趣盎然的水墨畫,同時稱頌竹梅的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隱含作者對君子品格的景仰和追求。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松竹梅作為美好事物和高貴品格的象徵,稱它們為“歲寒三友”。

竹子的剛強正直、寧折不彎、高潔堅貞被視作虛心待人、隨遇而安的謙謙君子,素來為中國古代文人所愛。從竹子的人格化看出,人們不僅看中其清秀素雅、青翠挺拔,更注重從它的象徵意義中體悟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統一。

滄浪亭的“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的翠玲瓏館,網師園的“竹外一支軒”,寄暢園的“清響”小院﹙取意自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以及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上楹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一幅幅竹畫鋪於眼前。

怡園“玉延亭”取意“主人友竹不俗,竹庇主人不孤,萬竿戛玉,一竿延秋,灑然清風”,以竹為友,靜坐竹畔,聆聽那風搖綠竹的戛玉之聲,延來灑然清風,讓人感到身心俱適。 松柏多植於山丘,山石松柏,其美學思想多有言物比德意。

蘇州獅子林“指柏軒”取宋代朱熹句“笑指庭前柏”。

網師園有“看松讀畫軒”柱聯“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葉葉卿卿暮暮朝朝”,描繪出軒前四季明媚風光和悠然的生活。

怡園“松籟閣”和拙政園的“聽松風處”均是以松為主景的。

拙政園的“松水風閣”橫額為“一亭秋風嘯松風”,明代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詠》:“疏鬆漱寒泉,山風滿清廳。空谷度飄雲,悠然落虛影。紅塵不到眼,白日相與永。彼美松間人,何似陶弘景”。梅與竹仿,文人愛之,畫家畫之,園中植之。梅冰清玉潔、傲骨嶙峋,“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拙政園在明時有“瑤圃”,植江梅百本,花時燦若瑤華,綽約仙肌若冰雪,文徵明詩曰:“當年揮手謝京國,手窩寒英香沁骨。萬里歸來抱雪霜,歲寒心事存真白”,以梅花頌揚園主。

“蘭雪堂”來自李白的“獨立天地間,春風灑蘭雪”,而且就連其窗戶都是冰梅圖案,以此高標絕韻,雅潔脫俗。

怡園的“鋤月軒”是一種“自鋤明月種梅花”的閒情逸致。梅花幾朵,可見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數點梅花天地心”是滄浪亭的“見心書屋”的立意。

揚州何園的船廳,周圍種植梅花,其對聯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是開滿了園林。

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其對聯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秋末冬初的荷花殘敗蕭瑟,拙政園的“留聽閣”閣前有平臺,面臨種滿了荷花的水池,閣名取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詩意。

江南園林作為一種同大自然相關連的人為的生活和遊賞環境,體現了傳統觀念對自然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關係的獨特見解。園林造就了一種意境,一種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與使人賞心悅目的美景相融和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虛實相生、陰陽平衡的觀念

園林從整體上說是一座“陰陽園”,它往往創造著一種妙極自然的生活景域。欲揚先抑,藏露結合,繁中求簡,以少勝多,以小見大,虛實襯托,多樣統一,它以遠與近、虛與實、靜與動、高與低、直與曲創造出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景的環境。

(一)虛與實的相互映襯

園林建築中常掛有匾聯,點出園景的主題,也是虛實結合手法的具體運用,它演示了園林的虛實相生的主題意境。由於有了虛景的襯托輔助,更突出了實景的內涵。

揚州的何園是個典型的旱園水做的園林,船廳周圍都是石山,廳四面廊台嚴整,並且高出地面一階,這使得船廳四周的地面被壓低,船廳卻築在高基上,遠望猶如置於水面之上,而在亭前用蝶瓦鵝卵石鋪成的路面是水波浪紋的,起伏有致,好似看見了波光粼粼的水面,聽見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仰望船廳的楹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會讓人生出一種幻覺,忘記這是座旱園,而懷疑是在湖邊漫步。

(二)陰陽協調和諧的園林佈局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園林中更是充滿了陰陽和諧。

園林中琴棋書畫中的棋指的是圍棋,黑白子既包含了陰陽乾坤的變化,又體現了萬物的和諧。江南的藕園中的“藕”字,本意是兩人並肩耕作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夫妻的意思,為配偶之意。

藕園之意表示夫婦耦耕、夫妻雙雙避世隱居。而園林中的“枕波雙隱”也透著幾分恬靜,幾絲雅趣。藕園的佈局處處成雙,兩相對應,住宅區位于全園的中部,在其東西兩側各置設一園,表示雙隱,兩園中西園較小,以藏書樓建築群為主體,湖石假山作為襯托的書齋庭院;東園比較大,以黃石假山與狹長的小池為主題、亭臺樓閣為點綴的山林園。

這正應了陰陽所對應的方位,東為陽,西為陰,湖石假山秀美平緩陰柔,黃石假山則陡峭挺拔,富於雄偉險峻的陽剛之氣,一陰一陽,恰好成美滿一對。

結論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中國古代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強調客觀的自然萬物與主體的人原來就是一體,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和自然融合為一、協調共存,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國園林是一種自然山水式園林,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把握自然、創造和諧。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結合起來,把天然之趣作為美的追求目標,是中國造園的基本精髓。

人們對自然山水美的認識的差異,由此反映到園林創作方法、表達方式以及藝術風格上,必然形成江南園林獨有的特色。

江南園林大多由文人、畫家設計營造,因而對自然的態度主要表現出士大夫階層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情趣。園林中花木以物比德就是把外在的自然山水比作內在的人的品質、德行,把人的情感引向倫理關係之中,一切自然物都只有作為人的道德象徵才有意義,這與士大夫們出世和入世的哲學傾向相對應。

他們的願望是在人為物質環境中保持與自然的聯繫。正是這樣的哲學思想和環境背景,使江南園林在有限的空間內,把大自然的美景加工、集中、概括,並與主觀的情相融合,通過置石、疊山、理水、養育花木等構景手段,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園林藝術境界,最終表現出造園者的宇宙理想與人格思想。

江南古典園林“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它不是簡單地模仿自然,而是對自然山水的“寫意”,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園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經過藝術再創造的、滲透了社會倫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人化自然”。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在最農公社創辦伊始時提出,我們的發展願景是“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強調的是為眾生謀福的領袖格局,基於此,提出了劃時代的、與國家戰略一脈相承的商業模式:用新農業生態圈專案介入新農業建設。

最農公社將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地產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意境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狀寫、寄情、言志、比附、象徵、寓意、點題等等。園林意境的蘊涵更為深遠,園林藝術密切融合詩文、繪畫趣味,從而賦予園林本身以更濃郁的詩情畫意。

園林中特別重視寓情于景,寓意於物,以物比德,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人格美的一種象徵。如梅的清雅玉潔,竹的瀟灑挺拔,楊柳的嬌嬈多姿,蘭的秀質清芬,蓮的出淤泥而不染,芍藥的尊貴,牡丹的富華等,這種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主客交融、物我為一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揚州有個園有副袁枚撰寫的楹聯“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此聯詠竹吟梅,從“月”“霜”落筆,以虛補實,以形寫意,烘雲托月般地點染出一副情趣盎然的水墨畫,同時稱頌竹梅的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隱含作者對君子品格的景仰和追求。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松竹梅作為美好事物和高貴品格的象徵,稱它們為“歲寒三友”。

竹子的剛強正直、寧折不彎、高潔堅貞被視作虛心待人、隨遇而安的謙謙君子,素來為中國古代文人所愛。從竹子的人格化看出,人們不僅看中其清秀素雅、青翠挺拔,更注重從它的象徵意義中體悟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統一。

滄浪亭的“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的翠玲瓏館,網師園的“竹外一支軒”,寄暢園的“清響”小院﹙取意自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以及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上楹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一幅幅竹畫鋪於眼前。

怡園“玉延亭”取意“主人友竹不俗,竹庇主人不孤,萬竿戛玉,一竿延秋,灑然清風”,以竹為友,靜坐竹畔,聆聽那風搖綠竹的戛玉之聲,延來灑然清風,讓人感到身心俱適。 松柏多植於山丘,山石松柏,其美學思想多有言物比德意。

蘇州獅子林“指柏軒”取宋代朱熹句“笑指庭前柏”。

網師園有“看松讀畫軒”柱聯“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葉葉卿卿暮暮朝朝”,描繪出軒前四季明媚風光和悠然的生活。

怡園“松籟閣”和拙政園的“聽松風處”均是以松為主景的。

拙政園的“松水風閣”橫額為“一亭秋風嘯松風”,明代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詠》:“疏鬆漱寒泉,山風滿清廳。空谷度飄雲,悠然落虛影。紅塵不到眼,白日相與永。彼美松間人,何似陶弘景”。梅與竹仿,文人愛之,畫家畫之,園中植之。梅冰清玉潔、傲骨嶙峋,“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拙政園在明時有“瑤圃”,植江梅百本,花時燦若瑤華,綽約仙肌若冰雪,文徵明詩曰:“當年揮手謝京國,手窩寒英香沁骨。萬里歸來抱雪霜,歲寒心事存真白”,以梅花頌揚園主。

“蘭雪堂”來自李白的“獨立天地間,春風灑蘭雪”,而且就連其窗戶都是冰梅圖案,以此高標絕韻,雅潔脫俗。

怡園的“鋤月軒”是一種“自鋤明月種梅花”的閒情逸致。梅花幾朵,可見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數點梅花天地心”是滄浪亭的“見心書屋”的立意。

揚州何園的船廳,周圍種植梅花,其對聯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是開滿了園林。

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其對聯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秋末冬初的荷花殘敗蕭瑟,拙政園的“留聽閣”閣前有平臺,面臨種滿了荷花的水池,閣名取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詩意。

江南園林作為一種同大自然相關連的人為的生活和遊賞環境,體現了傳統觀念對自然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關係的獨特見解。園林造就了一種意境,一種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與使人賞心悅目的美景相融和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虛實相生、陰陽平衡的觀念

園林從整體上說是一座“陰陽園”,它往往創造著一種妙極自然的生活景域。欲揚先抑,藏露結合,繁中求簡,以少勝多,以小見大,虛實襯托,多樣統一,它以遠與近、虛與實、靜與動、高與低、直與曲創造出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景的環境。

(一)虛與實的相互映襯

園林建築中常掛有匾聯,點出園景的主題,也是虛實結合手法的具體運用,它演示了園林的虛實相生的主題意境。由於有了虛景的襯托輔助,更突出了實景的內涵。

揚州的何園是個典型的旱園水做的園林,船廳周圍都是石山,廳四面廊台嚴整,並且高出地面一階,這使得船廳四周的地面被壓低,船廳卻築在高基上,遠望猶如置於水面之上,而在亭前用蝶瓦鵝卵石鋪成的路面是水波浪紋的,起伏有致,好似看見了波光粼粼的水面,聽見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仰望船廳的楹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會讓人生出一種幻覺,忘記這是座旱園,而懷疑是在湖邊漫步。

(二)陰陽協調和諧的園林佈局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園林中更是充滿了陰陽和諧。

園林中琴棋書畫中的棋指的是圍棋,黑白子既包含了陰陽乾坤的變化,又體現了萬物的和諧。江南的藕園中的“藕”字,本意是兩人並肩耕作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夫妻的意思,為配偶之意。

藕園之意表示夫婦耦耕、夫妻雙雙避世隱居。而園林中的“枕波雙隱”也透著幾分恬靜,幾絲雅趣。藕園的佈局處處成雙,兩相對應,住宅區位于全園的中部,在其東西兩側各置設一園,表示雙隱,兩園中西園較小,以藏書樓建築群為主體,湖石假山作為襯托的書齋庭院;東園比較大,以黃石假山與狹長的小池為主題、亭臺樓閣為點綴的山林園。

這正應了陰陽所對應的方位,東為陽,西為陰,湖石假山秀美平緩陰柔,黃石假山則陡峭挺拔,富於雄偉險峻的陽剛之氣,一陰一陽,恰好成美滿一對。

結論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中國古代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強調客觀的自然萬物與主體的人原來就是一體,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和自然融合為一、協調共存,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國園林是一種自然山水式園林,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把握自然、創造和諧。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結合起來,把天然之趣作為美的追求目標,是中國造園的基本精髓。

人們對自然山水美的認識的差異,由此反映到園林創作方法、表達方式以及藝術風格上,必然形成江南園林獨有的特色。

江南園林大多由文人、畫家設計營造,因而對自然的態度主要表現出士大夫階層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情趣。園林中花木以物比德就是把外在的自然山水比作內在的人的品質、德行,把人的情感引向倫理關係之中,一切自然物都只有作為人的道德象徵才有意義,這與士大夫們出世和入世的哲學傾向相對應。

他們的願望是在人為物質環境中保持與自然的聯繫。正是這樣的哲學思想和環境背景,使江南園林在有限的空間內,把大自然的美景加工、集中、概括,並與主觀的情相融合,通過置石、疊山、理水、養育花木等構景手段,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園林藝術境界,最終表現出造園者的宇宙理想與人格思想。

江南古典園林“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它不是簡單地模仿自然,而是對自然山水的“寫意”,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園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經過藝術再創造的、滲透了社會倫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人化自然”。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在最農公社創辦伊始時提出,我們的發展願景是“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強調的是為眾生謀福的領袖格局,基於此,提出了劃時代的、與國家戰略一脈相承的商業模式:用新農業生態圈專案介入新農業建設。

最農公社將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地產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