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年前的高跟鞋長這樣?你可能一雙都穿不好

提到鞋, 人們總能聯想到另一個詞——合腳, 可見鞋的舒適性之重要。 但近年來的時尚圈裡, 漂亮卻不舒適的鞋似乎越來越多了。 到底是實用還是美觀?也許百年前的高跟鞋Chopines和旗鞋能給我們答案。

鞋的博物館

貝塔鞋類博物館

在多倫多市中心的布盧爾西街上, 有一座造型別致的建築, 它的櫥窗裡不是模特, 而是姿態各異的腿。 這些腿或奔跑或跳躍, 仿佛有生命一般, 這就是貝塔鞋類博物館。

貝塔鞋類博物館半永久展廳

貝塔鞋類博物館由桑嘉·貝塔于1995年建立, 專門收藏各式各樣的鞋子, 到現在已有12000多件藏品。 從古埃及時代的草鞋, 到近代明星的鞋子, 其藏品跨越了千年的歷史。

木乃伊盒(足部), 埃及, 托勒密時代, 西元前300年-1世紀

菲拉格慕坡跟鞋, 義大利, 1938年

在這些藏品中, 有兩件十分引人注目——Chopines和旗鞋, 雖然它們來自不同的時代和國家, 卻有著共同的特點——馬蹄形的厚底。

Chopines, 義大利, 16世紀

旗鞋, 中國, 1880年

Chopines:中世紀的“恨天高”

Chopines是15-17世紀在歐洲女性當中流行的鞋子, 也譯為高底鞋。 它的前身是一種被稱為Pattens的套鞋, 主要是為了防止人們的鞋子和衣服沾染街上的塵土和汙物。

Pattens和穿Pattens女性的插畫

隨著時代的發展,Pattens作為套鞋的實用性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鞋底高度和鞋面裝飾的追求。到了16世紀後期,貴族們的奢靡之風加劇,他們開始在鞋面上進行刺繡並裝飾珠寶,同時認為鞋底高度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不斷地加高鞋底,從而產生了Chopines。

穿Chopines的貴族

這一時期的Chopines,鞋底可達20英寸(約50cm),女人們需要傭人攙扶著才可以行走,莎士比亞曾開玩笑地用“altitude(海拔)”一詞來形容這一時代Chopines的鞋底。Chopines也因此成為中世紀的標誌被用於其他作品創作中,在近木野中哉的漫畫《魔法禁書目錄》中,便是修女雅妮絲·桑提斯的重要特徵。

超高底Chopines

《魔法禁書目錄》中雅妮絲·桑提斯的標誌性Chopines

事實上,在文藝復興時期,Chopines的愛好者除了貴族還有另一大群體——妓女。這一時代對於妓女十分寬容,她們甚至在某些方面對於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許多畫家都創作了關於她們的畫作。而這一時期妓女的標誌性形象就是腳穿Chopines,裙子前方開口露出大腿,搖曳前行。

克拉納赫《妓女和老人》,德國

丁托列托《達娜厄》,1570年,畫中女性以威尼斯名妓維羅妮卡為模特。

脫掉Chopines的妓女

旗鞋:清朝的“驢蹄鞋”

在Chopines誕生後的400年,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出現了類似的鞋子,即旗鞋。關於旗鞋產生的原因中最普遍的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作得日益精巧而發展成了旗鞋,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最初旗鞋仍然是基於實用性才產生的。

旗鞋

事實上,清初時旗人女性朝服多用靴,便服則用鞋。當時的女旗鞋,還只是普通的繡花鞋或者略厚一點的厚底鞋。

從清初孝莊文皇后的畫像中,我們便可看出當時仍穿平底鞋。

直到晚清,高底旗鞋才開始在女性中流行起來,根據其鞋底形狀的不同,可以分為花盆底、元寶底、馬蹄底。其中,花盆底是指鞋底由上至下,自然變小的一種鞋底形狀。由於這種鞋底穿起來最為穩妥,因而旗鞋中最高的也是這種底,可以達到20cm以上。

元寶底旗鞋

馬蹄底旗鞋

花盆底旗鞋

由於高底旗鞋會限制女性走路的步伐,因而穿高底鞋的女子走路多一搖一晃,婀娜多姿、十分耐看,這也是高底旗鞋在晚清貴族女性中流行的原因之一。

王敏彤和穿高底旗鞋的孟小冬

穿馬蹄底旗鞋的慈禧畫像

Pattens和穿Pattens女性的插畫

隨著時代的發展,Pattens作為套鞋的實用性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鞋底高度和鞋面裝飾的追求。到了16世紀後期,貴族們的奢靡之風加劇,他們開始在鞋面上進行刺繡並裝飾珠寶,同時認為鞋底高度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不斷地加高鞋底,從而產生了Chopines。

穿Chopines的貴族

這一時期的Chopines,鞋底可達20英寸(約50cm),女人們需要傭人攙扶著才可以行走,莎士比亞曾開玩笑地用“altitude(海拔)”一詞來形容這一時代Chopines的鞋底。Chopines也因此成為中世紀的標誌被用於其他作品創作中,在近木野中哉的漫畫《魔法禁書目錄》中,便是修女雅妮絲·桑提斯的重要特徵。

超高底Chopines

《魔法禁書目錄》中雅妮絲·桑提斯的標誌性Chopines

事實上,在文藝復興時期,Chopines的愛好者除了貴族還有另一大群體——妓女。這一時代對於妓女十分寬容,她們甚至在某些方面對於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許多畫家都創作了關於她們的畫作。而這一時期妓女的標誌性形象就是腳穿Chopines,裙子前方開口露出大腿,搖曳前行。

克拉納赫《妓女和老人》,德國

丁托列托《達娜厄》,1570年,畫中女性以威尼斯名妓維羅妮卡為模特。

脫掉Chopines的妓女

旗鞋:清朝的“驢蹄鞋”

在Chopines誕生後的400年,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出現了類似的鞋子,即旗鞋。關於旗鞋產生的原因中最普遍的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作得日益精巧而發展成了旗鞋,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最初旗鞋仍然是基於實用性才產生的。

旗鞋

事實上,清初時旗人女性朝服多用靴,便服則用鞋。當時的女旗鞋,還只是普通的繡花鞋或者略厚一點的厚底鞋。

從清初孝莊文皇后的畫像中,我們便可看出當時仍穿平底鞋。

直到晚清,高底旗鞋才開始在女性中流行起來,根據其鞋底形狀的不同,可以分為花盆底、元寶底、馬蹄底。其中,花盆底是指鞋底由上至下,自然變小的一種鞋底形狀。由於這種鞋底穿起來最為穩妥,因而旗鞋中最高的也是這種底,可以達到20cm以上。

元寶底旗鞋

馬蹄底旗鞋

花盆底旗鞋

由於高底旗鞋會限制女性走路的步伐,因而穿高底鞋的女子走路多一搖一晃,婀娜多姿、十分耐看,這也是高底旗鞋在晚清貴族女性中流行的原因之一。

王敏彤和穿高底旗鞋的孟小冬

穿馬蹄底旗鞋的慈禧畫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