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醫家」一縷書香|元氣無為微妙法 萬法歸一大道簡

• 綿延數千年的中醫歷史上, 中醫書籍浩如煙海, 古人曰:“書猶藥也, 善讀之可以醫愚”, 與醫書為友, 與醫書為伴, 在好醫書中行走,

讓我們和“中醫家”一起感受千年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領略先賢醫案的精妙入微, 聆聽當代明師的諄諄教誨, 為萬千中醫人和中醫愛好者開啟一扇善讀之門, 此謂之“每週一縷書香”之 初衷:立命守道,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寄望百載, 中醫中興。

• 沏上一壺清茶, 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醫書, 縱橫開闔, 品味著理法方藥, 品讀每一個醫案。 半日臨證, 半日讀書, 書香悠悠, 茶香繚繞, 這種溫馨的感覺, 可好?

(本欄目在中醫家APP內每週週一首發, 週二中醫家公眾帳號可見, 再次日各大平臺可見, 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醫家” 浮水印, 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醫家)

導 語

中醫是道術合一的, 其學習大抵有兩種思路, 一種從術入手, 一種從道入手。

從術入手者, 簡單、實用、上手快, 方證對應則收得顯效, 由術悟道, 溯源而上;從道入手者, 則更多的在於參理、明理, 著眼於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視野和境界, 從思維和思想的高度去找方法, “道”明白了, 在臨床遇到不同的問題, 自然就產生了不同的“術”。 由道而術, 為大醫成就之徑。

本期中醫家《每週一縷書香》為同道們推薦的是一本追溯中醫之道的心悟之作:《元氣・神機——先秦中醫之道》。 作者張東老師循跡先秦諸子探索經典之源, 從《道德經》和《周易》之中幡然悟得人體元氣無為之理, 創方用驗, 實為由道而術之佳作。

作者簡介

張東,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 師承翁維良教授。

因勤求中醫之源, 遂至靈素, 仍多疑惑, 繼尋先秦諸子, 又探黃老周易之學, 竟豁然開朗, 別有洞天。 遂立元氣無為為本, 於天根、月窟處立歸一、觀複二方, 驗之臨床, 得佳效。 “為往聖繼絕學”, 吾輩自應志於此。

大義略窺

《元氣・神機——先秦中醫之道》一書以《周易》、《道德經》的思想為宗, 回溯《黃帝內經》時代的思想之源, 著眼於人體之元氣, 揭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無為而無不為”在醫道上的運用。

元氣會根據人體的具體情況自行制定最恰當的治療方案, 正如《道德經》所說 “不爭而善勝, 不言而善應, 不召而自來, 坦然而善謀”。 上工所為就是順應元氣運行之機, “無問其病, 以平為期”, 不在流散無窮的細節上糾纏, 無為而治待其自化。

在具體入手處,

從北宋·邵雍《觀物吟》“乾遇巽時觀月窟, 地逢雷處見天根。 天根月窟閑來往, 三十六宮都是春”中得以啟發, “乾遇巽時觀月窟”, 巽下乾上為姤卦, 為陽極陰生之處, 一陰初起之時;“地逢雷處見天根”, 震為雷, 坤為地, 震下坤上為複卦, 為陰盡陽生之處, 一陽初動之時;“天根月窟閑來往, 三十六宮都是春” , 就是氣在天根月窟之間往復運動, 陰陽升降出入、交融合和。 遂於天根、月窟之處創立歸一飲、觀複湯, 握要陰陽之根、動靜之主, 執簡以馭繁。

書中分為上下兩編, 採用倒敘的方式, 先寫方劑和醫案, 後述理論與立法。 上編《方與案》闡述歸一飲、觀複湯, 二方雖脫胎於《傷寒論》之四逆湯、理中湯, 但立意卻迥然不同, 用以分調陰陽, 啟動元氣之機,

無為而無不為, 附以張師臨證醫案以征其效;下編《立論與實踐》, 為張師研讀《道德經》、《周易》的過程對先秦中醫之道的所思所得, 詳述創方立法的理論淵源, 附以學生醫案顯傳其用。 道術合一, 大道至簡矣!

院士推薦

當今提到科研方法學, 多以現代科技研究中醫方證, 今張東則以回溯黃老孔孟之學, 讀靈素要旨, 驗之於臨床, 且有“歸一飲”與“觀複湯”之創新方解又有觀察療疾之效, 顯然也是一種中醫研究的方法, 今日之潮流趨勢推廣以中醫自身理論的研究已不多見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王永炎

本書的顯著特點是作者在反復研讀《周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典籍基礎上, 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理論與實踐、西醫藥理論與實踐三者相聯繫, 去解讀、分析乃至詮釋臨床上經常碰到的問題。這是一本富有整合醫學理論與實踐創意的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樊代明

要義自述

本書從《道徳經》《周易》和(黃帝內經》三部經典中汲取營養,以為《道德經》和《周曷》既談論了天地之理,則人體之道亦在其中。《黃帝內經》:“化不可代,時不可違",這是(道德經》的思想;“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必養必和,待其來複”,這是《周易》的思想.筆者謹依此旨為是書。

《道德經》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無為,治病之根本也應該是讓人體之元氣無為而治。現代醫學是以疾病為中心,尋找疾病,然後祛除它。而本書的觀點是人體從不健康到恢復健康,是元氣從受損到恢復的過程,恢復健康就是恢復元氣無為的狀態,元氣無為而無不為,人體才能真正健康,健康恢復了,疾病就自然祛除了。故《孫子兵法•謀攻篇》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況且現代醫學對於疾病遠不能百戰百勝,而本書之方法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治病而病自除。

《周易》和《道德經》及道家丹道養生思想中隱藏了讓元氣恢復無為的方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為元氣,二是陰陽,人體的臟腑氣血可以比喻為人體的萬物。要想讓人體元氣無為就要讓人體的“萬物”歸於一,歸於一才能使元氣無為,這個過程道家稱為後天返先天。《周易》認為後天返先天的關鍵在複卦和妮卦,宋•邵雍稱之為“天根”和“月窟”。

人體臟腑氣血的運動如太極圖,陰陽左升右降形成圓,左升為陽、為生髮,右降為陰、為收藏,生髮之氣和收藏之氣“沖氣以為和”就形成了這個圓的圓心。而這裡有兩個“機”,即關鍵點,一個是氣化圓運動中陽的起點,即生髮之氣的起點,道家稱之為“天根”,應于天時是冬至一陽生之點:一個是氣化圓運動中陰的起點,即收藏之氣的起點,道家稱之為“月窟",應于天時是夏至一陰生之點。天根、月窟這兩個點就是人體氣化圓運動之機,也是後天元氣之機,是關鍵點。

筆者從圓心、天根、月窟此三點立足,依陰陽歸一之理,立兩個方劑,一是歸一飲,一是觀複湯。

歸一飲脫胎于四逆湯,以制附子為臣,從一陽初動處啟動生長之機,令生長之氣修復;以炙甘草為君藥,以甘草的至中和之性接引生髮之氣歸人圓心,乾薑連接附子與甘草,為之佐使。此方立足於天根與圓心,啟動生長之機,令生長之氣和收藏之氣沖氣相和,和於圓心。

觀複湯脫胎於理中丸,以紅參為臣,從夏至一陰生處啟動收藏之機,令收藏之氣修復;同樣炙甘草是君藥,接引收藏之氣歸人圓心;乾薑、白術連接紅參和炙甘草.為佐使。此方立足於月窟處,啟動收藏之機,令收藏之氣和生長之氣相和於圓心。《黃帝內經》雲:“謹守其氣,無使傾移”,這兩個方子謹守陰陽之機,令陰陽相和,元氣自然修復,元氣無為而無不為,不治病而病自除。兩方的目的是令生長之氣與收藏之氣相和,陰陽沖和而元氣複,元氣複則疾病祛。

本書醫案源于筆者和學生,包括多種疾病,所附醫案儘量病種不重複。

本書試圖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探索中醫之源,而一旦找到了中醫的源頭活水,就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產生新的思想,使中醫更有生命力。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張東 2016年4月

他 序

國學是國醫的根。中醫學(國學)深深紮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國學)這片沃土裡,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思想,一以貫之。太極乃一,是宇宙萬物究竟之本源。故孔子名之曰“仁”,老子名之曰“道”,釋迦牟尼名之曰“佛”。儒、道、釋的最高境界在儒為聖賢、在道為神仙、在釋為佛。儒家講唯精唯一,道家講抱樸守一,佛家講萬法歸一。儒家的聖、道家的神、釋家的佛,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認識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極,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一即人太極,太極即一。

易中之太極即是“一”,一生兩儀,即性即相,即心即物,即空即色,即體即用;性為陰,相為陽;心為陰,物為陽;體為陰,用為陽;空為陰,色為陽。性相一如,心物一元,體用合一,空色不二,此即佛學不二法門,亦即周易陰陽合一為太極,是形而上的道體與形而下世界的和合,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張東博士深明其理,深諳其道,用“歸—飲”“觀複湯”治療各種病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他經過深入研習和思考,尋找找到《黃帝內經》的思想本源——《道德經》和《周易》。

張東博士的思想和吳見非先生不謀而合。吳見非先生認為太極圖、河圖、洛書是醫學宗旨,是世界公理,也是中醫的精粹所在。言乎道,則先天八卦圖所示之陰陽,是生成天地的法則;言乎地,則河圖所示之五行;言乎天,則洛書所示之八卦。地法天,五行之數應八卦之象;天法道,八卦之象應陰陽之理。吳見非先生在他著的《文明的對話》《龍圖論醫》兩書中,處處都展示了《道德經》《周易》《黃帝內經》的智慧,說明《道德經》《周易》《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基石。

張東博士正是踐行《禮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問之道,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找到《黃帝內經》的思想本源——《道德經》和《周易》。又在臨床實踐中以“歸一飲”“觀複湯”篤行之。

張東博士的學問之路可為中醫人提供借鑒。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

麻柔 2016年3月

策 劃:蘇華龍

美術編輯:朱麗莉

文字編輯:陳劍城

攝影老師:彭婷婷

活動督導:劉建鵬

下期預告:《古典針灸入門》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人量身打造的優秀社區手機APP,由社區、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人的優秀中醫互聯網軟體。

【中醫家社區】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人自己的專業的交流學習平臺,初入中醫之門的您,在中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明師哦,好學而優秀的中醫人就在中醫家等您。

【中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於幫助中醫從業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擴展行業人脈,體現自身價值,優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讚賞。在這裡,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處方。

目前【中醫家】優秀的欄目有:《真傳一刻》《每週一縷書香》《中醫人物志》《拍案驚奇》《中醫十萬個為什麼》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

去解讀、分析乃至詮釋臨床上經常碰到的問題。這是一本富有整合醫學理論與實踐創意的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樊代明

要義自述

本書從《道徳經》《周易》和(黃帝內經》三部經典中汲取營養,以為《道德經》和《周曷》既談論了天地之理,則人體之道亦在其中。《黃帝內經》:“化不可代,時不可違",這是(道德經》的思想;“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必養必和,待其來複”,這是《周易》的思想.筆者謹依此旨為是書。

《道德經》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無為,治病之根本也應該是讓人體之元氣無為而治。現代醫學是以疾病為中心,尋找疾病,然後祛除它。而本書的觀點是人體從不健康到恢復健康,是元氣從受損到恢復的過程,恢復健康就是恢復元氣無為的狀態,元氣無為而無不為,人體才能真正健康,健康恢復了,疾病就自然祛除了。故《孫子兵法•謀攻篇》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況且現代醫學對於疾病遠不能百戰百勝,而本書之方法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治病而病自除。

《周易》和《道德經》及道家丹道養生思想中隱藏了讓元氣恢復無為的方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為元氣,二是陰陽,人體的臟腑氣血可以比喻為人體的萬物。要想讓人體元氣無為就要讓人體的“萬物”歸於一,歸於一才能使元氣無為,這個過程道家稱為後天返先天。《周易》認為後天返先天的關鍵在複卦和妮卦,宋•邵雍稱之為“天根”和“月窟”。

人體臟腑氣血的運動如太極圖,陰陽左升右降形成圓,左升為陽、為生髮,右降為陰、為收藏,生髮之氣和收藏之氣“沖氣以為和”就形成了這個圓的圓心。而這裡有兩個“機”,即關鍵點,一個是氣化圓運動中陽的起點,即生髮之氣的起點,道家稱之為“天根”,應于天時是冬至一陽生之點:一個是氣化圓運動中陰的起點,即收藏之氣的起點,道家稱之為“月窟",應于天時是夏至一陰生之點。天根、月窟這兩個點就是人體氣化圓運動之機,也是後天元氣之機,是關鍵點。

筆者從圓心、天根、月窟此三點立足,依陰陽歸一之理,立兩個方劑,一是歸一飲,一是觀複湯。

歸一飲脫胎于四逆湯,以制附子為臣,從一陽初動處啟動生長之機,令生長之氣修復;以炙甘草為君藥,以甘草的至中和之性接引生髮之氣歸人圓心,乾薑連接附子與甘草,為之佐使。此方立足於天根與圓心,啟動生長之機,令生長之氣和收藏之氣沖氣相和,和於圓心。

觀複湯脫胎於理中丸,以紅參為臣,從夏至一陰生處啟動收藏之機,令收藏之氣修復;同樣炙甘草是君藥,接引收藏之氣歸人圓心;乾薑、白術連接紅參和炙甘草.為佐使。此方立足於月窟處,啟動收藏之機,令收藏之氣和生長之氣相和於圓心。《黃帝內經》雲:“謹守其氣,無使傾移”,這兩個方子謹守陰陽之機,令陰陽相和,元氣自然修復,元氣無為而無不為,不治病而病自除。兩方的目的是令生長之氣與收藏之氣相和,陰陽沖和而元氣複,元氣複則疾病祛。

本書醫案源于筆者和學生,包括多種疾病,所附醫案儘量病種不重複。

本書試圖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探索中醫之源,而一旦找到了中醫的源頭活水,就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產生新的思想,使中醫更有生命力。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張東 2016年4月

他 序

國學是國醫的根。中醫學(國學)深深紮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國學)這片沃土裡,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思想,一以貫之。太極乃一,是宇宙萬物究竟之本源。故孔子名之曰“仁”,老子名之曰“道”,釋迦牟尼名之曰“佛”。儒、道、釋的最高境界在儒為聖賢、在道為神仙、在釋為佛。儒家講唯精唯一,道家講抱樸守一,佛家講萬法歸一。儒家的聖、道家的神、釋家的佛,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認識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極,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一即人太極,太極即一。

易中之太極即是“一”,一生兩儀,即性即相,即心即物,即空即色,即體即用;性為陰,相為陽;心為陰,物為陽;體為陰,用為陽;空為陰,色為陽。性相一如,心物一元,體用合一,空色不二,此即佛學不二法門,亦即周易陰陽合一為太極,是形而上的道體與形而下世界的和合,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張東博士深明其理,深諳其道,用“歸—飲”“觀複湯”治療各種病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他經過深入研習和思考,尋找找到《黃帝內經》的思想本源——《道德經》和《周易》。

張東博士的思想和吳見非先生不謀而合。吳見非先生認為太極圖、河圖、洛書是醫學宗旨,是世界公理,也是中醫的精粹所在。言乎道,則先天八卦圖所示之陰陽,是生成天地的法則;言乎地,則河圖所示之五行;言乎天,則洛書所示之八卦。地法天,五行之數應八卦之象;天法道,八卦之象應陰陽之理。吳見非先生在他著的《文明的對話》《龍圖論醫》兩書中,處處都展示了《道德經》《周易》《黃帝內經》的智慧,說明《道德經》《周易》《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基石。

張東博士正是踐行《禮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問之道,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找到《黃帝內經》的思想本源——《道德經》和《周易》。又在臨床實踐中以“歸一飲”“觀複湯”篤行之。

張東博士的學問之路可為中醫人提供借鑒。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

麻柔 2016年3月

策 劃:蘇華龍

美術編輯:朱麗莉

文字編輯:陳劍城

攝影老師:彭婷婷

活動督導:劉建鵬

下期預告:《古典針灸入門》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人量身打造的優秀社區手機APP,由社區、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人的優秀中醫互聯網軟體。

【中醫家社區】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人自己的專業的交流學習平臺,初入中醫之門的您,在中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明師哦,好學而優秀的中醫人就在中醫家等您。

【中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於幫助中醫從業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擴展行業人脈,體現自身價值,優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讚賞。在這裡,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處方。

目前【中醫家】優秀的欄目有:《真傳一刻》《每週一縷書香》《中醫人物志》《拍案驚奇》《中醫十萬個為什麼》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