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個詞,讓你徹底讀懂《孫子兵法》潛規則|孫子兵法智慧

《孫子兵法》的制勝原理有兩條線, 一條是明線, 一條是暗線。

制勝原理的明線, 就是這六句話:

第一, 修道保法

第二, 知己知彼。

第三, 先為不可勝。

第四, 致人而不致於人。

第五, 先勝後戰。

第六, 勝於易勝。

這六句話是構成一個圈, “如環之無端”, 前者為後者的打下基礎, 而後者卻又能反哺鞏固前者。 具體可參見以前的文章。

制勝原理還有一條暗線(也可稱孫子兵法的潛規則), 則是這四個關鍵的辯證概念:利害、迂直、奇正、虛實。

先記住四句話:利害是原因, 迂直是路線, 奇正是手段, 虛實是結果。

下面仔細為大家解釋一下,

這四個詞到底有什麼神通。

先說利害。

孫子曰, 兵者, 利也, 非好也。 打仗, 是為了爭奪利益, 而不是喜歡殺人。

戰爭的起因和目的都是爭利, 戰爭是爭利的手段, 不要為了戰爭而戰爭, 不要為了殺人而殺人。

戰爭怎麼樣才算勝利?孫子兵法曰:勝敵益強。 打敗敵人是其次, “益強”自己才是根本。

說到底, 戰爭的勝利, 就是獲利, 不獲利(兩敗俱傷)不算為勝。

知己知彼知的是什麼?不是敵我的全部資訊, 而是與利害相關的資訊, 不相關的不要去知, 浪費時間。

韓信跟趙軍打仗, 探知的是李左車的計謀是否被用, 而不是某個小兵家裡有幾口人。

即便你知道所有關於馬雲的缺點, 你也不能從中學到致勝的法寶來。

孫子兵法又曰:趨諸侯以利, 屈諸侯以害。

能調動敵人的, 本質上就只有利害, 故而利害是原因, 既是戰爭的原因, 也是制定戰略謀略策略的基礎。

再說奇正和迂直。

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利害, 然後就要去爭, 怎麼爭?

靠迂直和奇正。

迂直是路線, 奇正是手段。

迂直的路線戰略, 不僅僅是空間上的, 更是一種廣義的迂直。

奇正, 就是分兵, 就是“擇人任勢”, 找到合適的人去踐行迂直路線。

雙管齊下之後, 你就能造成敵人出現虛實, 或者看清敵人的虛實。

井陘口之戰, 韓信背水列陣就是“以迂為直”, 一來迷惑敵人, 讓敵人驕傲, 二來能防止己方士兵臨陣逃遁, 沒有後路, 只能拼死向前, 以此激發提高戰鬥力。

最後說虛實。

虛實是結果, 是作戰謀劃需要達到的階段目標或最終目標,

因為你能獲勝必然是避實擊虛獲得結果, 而這個前提就在於先看清虛實或先讓敵人顯露出虛實來。

《唐李問對》中, 李靖曰:奇正者, 所以致敵之虛實也。 敵實, 則我必以正;敵虛, 則我必以奇。

以正合戰, 以奇致勝, 奇正就是讓敵人出現虛實露出漏洞的手段。

井陘口之戰, 韓信分兵三路, 二正兵, 一奇兵:一正兵背水列陣, 一正兵吸引敵軍, 一奇兵待機而出。

其中, 韓信用滿載財貨的正兵去吸引趙軍, 導致趙軍傾巢而出大本營變實為虛, 然後以奇兵襲之獲勝。

總結:這四個概念, 都屬於“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層面。 如果說“致人而不致於人”是調動敵人的準則, 那麼這四個概念就是調動敵人所應採用的手段。

制勝原理的完整表達

明線:修道保法-知己知彼-先為不可勝-致人而不致於人-先勝後戰-勝於易勝

暗線:形勝-利害-奇正-迂直-虛實-勢勝

修道保法、知己知彼、先為不可勝, 都是形勝的層面;

利害、奇正、迂直、虛實, 則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手段;

先勝後戰、勝於易勝, 則是勢勝所採取手段的標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